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32.188.122
  • 學位論文

史料證據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當代台灣與世界:經濟的成長與挑戰」單元教材教法為例

指導教授 : 陳豐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透過對史料證據的觀察與應用,培養學生理解歷史事實的時序觀念、因果關係並訓練學生分析、批判等思維能力,並藉此檢視新的教材教法能否提升高中學生對歷史科的學習興趣。 本文從各國的歷史教育改革著手,了解史料證據成為作為高中歷史課程核心能力之重要性,並且以「九五暫綱」規定的時序觀念、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史料證據四大核心能力為依據,訂定單元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的部份,以多媒體教學法,結合圖片、文字史料、音樂等各種不同材料,引導學生進入歷史情境,從困頓中的台灣逐漸進入富裕的台灣,透過多元史料讓學生「神入」當時的歷史情境,了解冒險進取、吃苦耐勞的台灣人精神;透過小組討論法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統整回顧,並且經由對農業議題的探討,了解經濟成長過程中被忽略的弱勢團體的權益,期望能藉此達到社會關懷的目的,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的情操。在教學評量的部分,除了紙筆測驗之外,另設計口述歷史調查與小組討論兩種作業,透過紙筆測驗、觀察法、晤談法及問卷調查等方式,從認知與情意兩方面進行綜合評量,期望能改變傳統紙筆測驗過於強調知識學習的弊病。最後,針對研究過程中不足的部份,提供改善或解決之道,作為相關研究參考。

參考文獻


13. 宋佩芬,〈講述中的歷史思維教學:一些可能與問題〉,《師大學報:教育類》,第53卷第1期,民97,頁175-197。
55. 蔡清田,〈建構主義取向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卷第3期,1998.07,頁15-30。
14. 林生傳,〈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卷第3期,1998.07,頁1-14。
28. 張元,〈關於課堂教學設計的幾點想法──以歷史思維課程為例〉,《通識教育季刊》,第8卷第4期,2001.12,頁127-146。
4. 古偉瀛,〈歷史量化的反思〉,《新史學》,第2卷第2期,1991.06,頁109-122。

被引用紀錄


雷秀萍(2011)。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在高中歷史教學上的實踐-以「1960年代美國的政治和社會」的單元教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3011
陳正田(2011)。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2792
王郁菁(2011)。歷史教材與史學研究:以清末「維新變法」為例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43989
袁天華(2011)。「史料證據」與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培養─以「日本統治時期」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3654
林秀珍(2012)。愛國主義歷史教學目標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 以捍衛中華民國的政治經濟主權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041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