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227.104.229
  • 學位論文

全球化下的文化治理個案 - 「台北之家」的古蹟保存與再利用

A Case of Cultural Governance under Globalization -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d Reuse of “Spot-Taipei Film House”

指導教授 : 夏鑄九

摘要


歷史空間的活化與再利用在世界各國早已形成一股風潮。在當前「全球在地化」的潮流趨勢下,反觀國內,近年來古蹟、歷史建築與閒置空間的再利用也漸漸成為各地方政府重要的文化政策之一。尤其「閒置空間再利用」在文建會的積極推動下,再加上文化資產保存法陸續於1997年及2000年修正,賦予地方政府在指定古蹟、歷史建築物登錄上審查的法定地位。因而使得各地方政府無不積極投入歷史空間的活化工作,並進一步結合藝文活動與文化產業的推廣,希望達到活化地方與創造地方文化經濟的理想。古蹟保存與再利用被視為可以凸顯地方特色以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方法,是地方文化治理的一環。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為了促進市民對城市歷史的認識,並強化城市文化意象,於是透過古蹟活化、閒置空間藝文化的方式,讓台北街頭出現了許多具歷史意義的新文化空間。就在2002年底,中山北路上的「台北之家」在文化局的努力推動下,正式以新的面貌跟台北市民見面。這棟由「前美國大使官邸」再利用的三級古蹟,它結合了古蹟保存與電影文化產業,利用文化消費與歷史空間相結合的方式,成為了中山北路上的新景點。本研究希望從「台北之家」保存與再利用的歷史脈絡分析,深入了解本案再利用計畫的相關背景與生產過程。並從台北市的文化治理面向來分析「台北之家」的象徵意義與社會文化意涵,理解其背後所意圖塑造的都市意義與空間想像。

參考文獻


潘玉芳,2003,《臺北市古蹟保存歷程的回顧與探討》,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舒楣,2004,《生活風格的創製:民宿狂潮中的意義生產與想像漂流》,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 琴,2000,《台北市日式宿舍調查研究專案報告書》,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夏鑄九,2003,〈在網絡社會裡對古蹟保存的新想像〉,收於《城市與設計學報》第13、14期,頁51-84,台北:都市設計學會。
王志弘,2003b,〈影像城市與都市意義的文化生產:《台北畫刊》之分析〉,收於《城市與設計學報》第13、14期,頁303-342,台北:都市設計學會。

被引用紀錄


柯琬柔(2013)。舊建築再利用的風格創新:以客庄文創產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2fNCTU.2013.00728
何青芬(2008)。台北市古蹟建築再利用為餐飲空間之防災計畫調查與改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2fNTUT.2008.00403
陳彥豪(2017)。日式宿舍再利用之空間模式轉變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2fcycu201700201
葉杏柔(2013)。行政與治理之間:從當代文化官僚角色重新看待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2fTNUA.2013.00087
林建宇(2011)。地方節慶的文化治理研究─以淡水藝術踩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1.0314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