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9.7
  • 學位論文

台灣化與去中國化-高中歷史教材台灣史書寫的批判話語分析

指導教授 : 林東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主題是針對近幾次教科書改革之中,透過批判話語分析檢視高中歷史教科書中關於台灣史敘事的變遷過程,試圖探究政治力量對於台灣史呈現方式轉變的影響。本研究依循Fairclough(1992)對文本、話語實踐以及社會實踐三個向度交互影響的概念,將教科書書寫視為一話語爭奪的場域,勢必能夠呈現各種勢力競逐的過程,擬採用批判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的方式將之拆解、釐清。 本研究觀察教科書文本之中,對於過去台灣歷史詮釋的改變,尤其台灣歷史在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所占分量極其有限,到受到台灣意識影響,國民黨主導的國立編譯館面對社會變化,增加台灣史的分量以及敘述方式,使教科書走向台灣化,而直到民進黨執政,政權轉移之後,台灣本土意識抬頭,成為政治場域中獲得選票的利器,對於台灣化的深化,漸漸演變為對中國符號的革除,然而台灣與中國的歷史如麻花般糾纏,試圖彼此擺脫是不切實際的,歷史教科書的撰寫,也應秉持客觀開放,鼓勵多元觀點,才是教育改革的真義。 在高中歷史教科書中,較為顯著的現象是以台灣本土意識為核心,在書寫上的台灣化傾向,而在此過程中,中國歷史的書寫雖受到壓迫,但仍具有相當的地位,在關於台灣史的描寫中,雖然敘述方式以台灣為主體,卻並未排除中國在台灣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供一個盡量除去意識型態的客觀史觀。因此本研究認為,在教科書台灣化的過程中,並未導致如同社會所爭議的去中國化問題。而這也反映了兩岸在歷史上難以分割的事實,也突顯了在我們台灣這邊,對於國族認同的矛盾點。

參考文獻


王明珂(1996)。〈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台灣民眾集體記憶資料蒐集與分析計畫》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翠蓮(2008)。〈歷史正義的困境—族群議題與二二八論述〉,《國史館學術集刊》,16,179-222。
王雅玄(2008)。〈CDA方法論的教科書應用:間論其解構與重建角色〉。《教育學刊》,30,61-100。
黃政傑(1998)。〈建立優良的教科書審定制度〉。《課程與教學季刊》,1(1),1-16。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話語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被引用紀錄


季節(2014)。高中歷史課綱史觀變遷之研究:1990年代迄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330
劉庭豪(2013)。巨龍崛起的威脅?評美國媒體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中國形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2310
陳怡伶(2011)。台灣與中國意識在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角逐—以台灣歷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1612
林立庭(2012)。當時尚女星嫁入豪門──「大汪戀」新聞的批判話語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91099
孫寧(2013)。解凍天津包子:從敘事分析看<<寶島一村>>〔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120141803161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