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39.110
  • 期刊

臺灣運動選材的發展與展望

摘要


運動員科學選材是育才乃至運動員成才的第一步。國際體壇有五年成型,八年成材,十年成器的規律,培養一位奧運金牌選手,平均要約八至十年週期訓練;因此,筆者認為要提昇我國競技運動水準,尋找一套適合國情且實用性高的選材方法是當務之急。本文係以文獻探討的方式,將我國運動選材之研究始末回顧與評述,根據目前世界各國運動選材發展趨勢,展望我國運動選材的未來,並提出強化我國競技實力的策略,使我國競技運動早日邁向先進國家之林。

關鍵字

運動選材

參考文獻


洪嘉文(2006)。建置學校優秀運動人才培育體系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0(3),54-63。
Baur, J.(1986).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port: An Interim Evaluation, Part1.Balcones: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
Bompa, T. O.(1999).Preordin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US:Human Kinetics.
Heath, B. H.,Carter. J. J.(1967).A modified somatotype method.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27,57-74.
Kozel, J.(1996).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Germany.Coaching Focus.31,12-13.

被引用紀錄


游蕙謙(2010)。PPARα和PPARδ基因變異與優秀游泳運動表現的關聯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112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