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2.222

護理雜誌/The Journal of Nursing

台灣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目前護理教育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講授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及教育理念變遷,發展出「翻轉教室」的概念及教學模式,它完全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e世代學生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資通訊科技工具在課前進行相關學習活動,課堂中增進老師與學生互動機會,藉以激發學生思考、引導解決問題,鼓勵合作學習及活用知識,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此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與護理教育理念及培育學生的專業能力不謀而合。在國際間翻轉教室蔚為潮流之際,國內各領域教育界也開始推動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然而翻轉教室不論在國內外護理教育尚在萌芽階段,因此本文說明翻轉教室的概念及推展產生的迷思、國際間醫護教育應用翻轉教室的經驗及面臨議題,以做為國內護理教育未來推動翻轉教室教學策略的參考。

  • 期刊

科技的發展大多可以增進人類的生活品質,讓生活更舒適。新的科技對大部份的人而言都是受歡迎的,尤其資訊分享是造成現今科技社會改變的最大原因。科技不僅帶來創新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生活方式。科技接受模式是隨著電腦等資訊科技快速進步而發展出來的理論,用以解釋或預測使用者對新資訊科技的接受程度,以往是企業在推出新科技產品時評估使用者的工具,並透過影響模式中的外在因素進一步來影響使用者的認知與信念,以順利推展創新科技。醫療照護資訊化目前在健康照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隨著人口快速老化與疾病型態的慢性化,長期照護的質與量需求日趨殷切,所以醫療照護與資訊科技,逐漸受到重視,但須要健康照護的長者多數是科技使用的落後者,有鑑於此,本文重新檢視相關的科技接受模式理論,並探討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對科技接受的影響性。文中再以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2),對應長者使用遠距照護的經驗為例,以加深護理人員在資訊化照護上的了解,並可做為其它健康科技運用於長者族群或長期照護之研究參考。

  • 期刊

健康照護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但如何了解科技使用的成效使否達其當初採用的目的呢?本文將介紹三種健康照護人員可採用的科技評值方法:使用者之經驗感受、使用者工作行為改變、病歷回顧或資料探勘。第一種方式又可區分為兩種類別,分別是訪談以瞭解使用者的經驗;另一是以理論為基礎的問卷調查。第二種評值法乃藉由工作取樣法以觀察使用者的工作行為改變。最後一種方法為病歷回顧或資料探勘以分析相關變項。結論為評值結果可以回饋於改善科技的設計及應用,但人員本身的資訊能力或資訊素養,卻是未來可探討的議題。

  • 期刊

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世界,也引發了護理照護服務的創新。而近年來,國內護理資訊的發展在國際間逐漸嶄露頭角,受到國際醫療資訊界的肯定。因著資訊科技導入醫療照護體系,以致新興護理角色即「資訊護理師」孕育而生。國際上資訊護理師的認證制度已日趨完善,其職涯發展也漸趨成熟,在護理專業中已嶄露頭角。然而,國內資訊護理師仍在啟蒙階段,缺乏明確的角色職責規範與明確的職稱,在教育訓練及資格認證方面,亦欠缺明確的制度。本文旨在介紹國內外資訊護理師發展、角色定位、專業養成以及認證制度,讓各醫事團體對資訊護理師能有更深入的認識,更了解資訊護理師在醫療資訊導入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期刊

背 景 臨床研究護理師(clinical research nurses, CRNs)在臨床試驗中扮演重要角色以維持試驗品質。而CRNs在臺灣正開始發展,故瞭解目前CRNs的角色職責有助於建立其專業發展。目 的 瞭解臺灣執行臨床試驗的CRNs對其角色職責之認同、重要性與執行困難度,進而提出對其護理專業發展的建議。方 法 採問卷調查法,於臺北市某醫學中心針對已於院內登錄執行臨床試驗的CRNs進行收案,共完成80份問卷填寫。結 果 CRNs的角色職責中,「受試者保護」的認同度最高,其次依序為「研究協調與管理」、「受試者臨床照護」與「進階護理職能」。認同度越高的角色職責,其重要性也越高,執行困難度則越低。相較於未接受試驗相關訓練的受訪者,已接受試驗相關訓練者覺得「受試者臨床照護」與「研究協調與管理」的執行困難度較高(p<.05)。進一步分析已接受試驗相關訓練的受訪者,接受長期訓練課程者較接受短期在職教育者對CRNs角色職責四個向度的重要度評分均較高(p<.05),且對執行「受試者保護」與「研究協調與管理」之困難度評分均顯著較低。「整體角色職責認同度」與「接受臨床試驗相關訓練」為顯著預測CRNs整體角色職責執行困難度之重要因子,可解釋變異量共21.9%。結 論/實務應用 為協助CRNs的專業發展,建議應訂出CRNs的核心能力,並將該專業納入正式護理進階教育的範疇,透過長期且有規劃的教育培訓,讓CRNs了解其角色職責的重要性,進而對其專業產生認同,並落實於臨床實務,以提升試驗品質。

  • 期刊

背 景 自由談或自由聯想的討論(free-floatingdiscussion),通常應用於治療性團體,以此運作督導團體的機制並不明確。目 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由談督導團體促成學習的運作機制。方 法 採用現象學研究方法,收集進階精神衛生護理臨床實習中督導團體之內容與學習心得進行分析,督導團體是每週一次,每次150分鐘,共計12次團體。結 果 自由談的督導團體具有體驗與引導兩種功能,分別是由體驗而領悟,由引導而自明。體驗的內容包括他人的經驗、身體的感知、自身的行動;引導的方式是,鼓勵陳述事例、跟隨話題的流動、引發彼此的映照。結論與應用 自由談督導團體的體驗與引導,是經由帶領者的無為而為,以及督導過程的平行運作,使臨床人員產生自發性、創造力、自信心,促進深度的學習,蘊生出實踐性智慧。

  • 期刊

背 景 醫療品質策進會於2012年制訂教學醫院臨床教師培育課程之授課規範,然而鮮少研究從護理臨床教師與新進護理人員之觀點,評估護理臨床教師培育課程。目 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臨床教師之教學經驗與新進護理人員之學習經驗,進而反思護理臨床教師培育課程。方 法 採質性研究設計,以北部某醫學中心15位護理臨床教師及14位新進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5次焦點團體訪談,訪談資料以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結 果 歸納護理臨床教師之教學經驗與新進護理人員之學習經驗分別有8個及2個主題;資料分析呈現該院臨床教師培育課程著重於提升臨床教師教學技巧及評量技巧,缺乏教學情意、輔導技巧及情緒管理的課程。結 論/實務應用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醫院規劃護理臨床教師培育課程之參考。

  • 期刊

背 景 國內外有許多文獻探討癌症病人的疲倦感與症狀困擾,但少有針對肝動脈栓塞治療所引起的疲倦感與症狀困擾進行探討。目 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肝癌接受肝動脈栓塞治療患者症狀困擾、疲倦感及相關因素。方 法 採用橫斷式研究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100位南部某醫學中心肝癌住院患者接受肝動脈栓塞治療者為對象,以結構式問卷收集接受肝動脈栓塞治療術後第一天到第三天患者資料。結 果 研究結果發現(1)疲倦感與症狀困擾在肝動脈栓塞治療後有顯著逐漸下降之情形。(2)疼痛、疲倦、失眠、發燒、腹脹是術後三天中最困擾的情形。(3)婚姻狀態、有無親屬陪伴、身體功能狀態、年齡及症狀困擾情況是疲倦感的預測因子。結 論/實務應用 醫護人員應加強對肝癌患者接受治療時症狀困擾及疲倦感及治療後可能發生的情形加以說明,提供個別性及有效緩解症狀及疲倦之方式,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 期刊

產後憂鬱是影響婦女健康,且攸關家庭幸福安寧的重要議題。研究證實其可能改變親子依附關係、配偶關係及使家庭功能出現障礙。雖然產後憂鬱的現象非常常見,但是產後憂鬱概念易與其他相關概念(如產後沮喪、產後精神病)混淆,繼而影響適切的預防與處置,因此本文依據Walker及Avant(2011)的概念分析法,界定產後憂鬱的定義性特徵及其發生的前因與後果,提供實證性的篩檢工具,且列舉典型、邊緣與相反案例以和其他相關概念作區別。結果發現產後憂鬱的定義性特徵為:(1)起始時間及持續時間為產婦生產後四到六週開始,持續超過兩週以上;(2)產婦出現憂鬱症狀達五種(含)以上;(3)影響產婦的社會功能,如照顧孩子的能力不夠、無法集中精神處理日常事物等。本文旨在增加護理人員辨識產後憂鬱的能力,以提早發現產後憂鬱的現象,提升產婦及其家庭成員的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