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70.9

護理雜誌/The Journal of Nursing

台灣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戰後嬰兒潮,加上醫療技術與公共衛生突飛猛進,使得全球人口快速老化;亞洲國家老化的速度居世界之冠,台灣估計約7-10年就會從高齡社會變成超高齡社會。長期照護的需求日益增加,對健康威脅的疾病型態由急性轉向慢性,健康照護重心由疾病轉為功能導向,處理健康問題的腳步逐漸由治癒(cure)轉成照護(care)。原先作為照護基石的家庭,因少子化與高齡化的現象顯得難以負擔,加上民眾要求兼顧健康照護與生活品質的浪潮,使得在宅醫療在醫療體系中的角色與日俱增。高齡照顧專業呈現多樣且蓬勃發展的樣貌;從照顧專業、護理專業、家庭醫學、高齡醫學、復健醫學、遠距醫療與醫療輔助器材的發展及社會福利資源的整合趨勢,跨專業團隊使在宅照護服務更有能力提供複雜的醫療照護。生命終了前,安寧居家醫療增加個案在家臨終心願的可行性、降低選擇在家往生者的末期症狀且減低遺族的悲傷。台灣在中央健康保險單一保險人的制度下,為了有效彈性運用醫療資源,抑制醫療費用的上漲,以在宅醫療服務取代部分住院與機構式照護是必然的趨勢。

  • 期刊

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急速高齡化,是台灣未來難以避免的課題。2016年日本高齡化率已經達到27.3%,推估2060年台灣將和日本同樣,趨近總人口的40%。2025年開始,日本戰後嬰兒潮世代邁入75歲大關之後,將衍生出長期照顧及臨終安排的問題。自1976年以降,日本人在家死亡逐漸被在醫院死亡取代,經過這幾年在宅醫療的努力推動,2016年,「在家死亡」的比率已達12.7%。然而,日本將在2040年迎接死亡海嘯,到達「多死社會」高峰,屆時每年有167萬人死亡,因此,2012年日本政府確立推動「社區整體照顧系統」,在宅醫療中居家護理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整理日本過去居家護理發展經驗,作為借鏡。目前居家護理的給付財源是來自醫療保險與介護保險的混合。2016年,日本有8,613間居家護理所,搭配1萬4千家在宅療養支援診所,照顧57萬在家療養患者。未來台灣的居家護理,如何建構我國在宅醫療的基盤,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 期刊

隨著人口的老化,失智者的比例也跟著增加。失智者目前在醫學上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需要搭配非藥物治療的介入,以維持或延緩功能的退化,也需要協助照顧者發展更好的照顧模式與方法,以減輕照顧負荷,職能治療師即是失智症照護團隊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篇從職能治療的概念出發,以三個大方向架構(人、活動、環境),介紹職能治療師到家裡,是如何協助失智者及其照顧者,維持及延緩功能退化,以及減少照顧負荷。

  • 期刊

臺灣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政策的推動,從原來健保給付的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居家呼吸治療及安寧照護,整合提供一條龍的延續性居家醫療照護服務。以往居家護理侷限於在醫師訪視規範下執行醫療相關評估,對行動不便或就醫困難的民眾幫助有限。自2016年開始擴充醫師執業場域,鼓勵醫師走出白色巨塔,同時也為民眾提供更多元的就醫選擇,期能改善病人的就醫習慣。以家為概念的醫療服務體系,深根社區,以建立完善的社區式醫療照護整合模式,透過出院準備服務與銜接團隊接軌,在出院前即時與銜接團隊進行相關交班及持續性的照護服務,更是重要課題,期能成為全球無縫接軌的居家醫療照護整合服務模式,不僅銜接後續的健康識能、復健、居家醫療、居家護理、社區安寧、死亡照護等服務,同時整合社區資源,建構社區資源網絡,提供更高品質的社區照護服務。

  • 期刊

背景:腰椎滑脫的病人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大多經歷長達數月至數年的不適症狀,且有不同程度的失能情形,探討失能情形之影響因素,有助於發展有效之預防措施。目的:探討腰椎滑脫病人術前失能情形的重要預測因子。方法:本研究採預測相關性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於臺灣北部某醫學中心招募86位腰椎滑脫術前病人。以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內容包括疼痛數字等級量表、修正版簡式老年憂鬱量表及歐氏失能量表。結果:研究對象平均失能指數為48.52(SD = 16.14)分。多元線性迴歸分析結果顯示下背痛、憂鬱、年齡和性別為失能嚴重程度之重要預測因子,共可解釋40.9%之變異量。女性、年長、下背疼痛及憂鬱程度高的腰椎滑脫病人有較高的失能嚴重度。結論/實務應用:女性、高齡、下背疼痛和憂鬱情緒的腰椎滑脫術前病人為失能的高危險群,應積極評估並給予適當的護理指導,以期得到較佳的生活品質。

  • 期刊

背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母乳哺育宜至產後六個月,然而國人母乳哺育時間仍有待提升,了解母乳哺育的影響因子有其必要性。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產婦母乳哺育自我效能與哺乳意圖對產後六個月純母乳哺育行為之影響,並建立哺乳意圖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採方便取樣,選取於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產後病房母乳哺育的產婦,共計收取167位研究對象。使用結構式問卷與電話訪問收集資料,所得資料以SPSS 18.0、LISREL 8.7及S-Plus套裝軟體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存活分析及信效度檢定。結果: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總分為14-70分,本研究對象平均總分為44.80(± 11.56)分。哺乳意圖總分為1-16分,本研究對象平均總分為12.20(± 3.14)分。產後六個月純母乳哺育率為29.9%。母乳哺育自我效能與哺乳意圖具有顯著正相關(r = .45, p < .001)。教育程度、職業及哺乳意圖是產後六個月停止純母乳哺育行為的影響因子。結論/實務應用:產婦的母乳哺育自我效能及哺乳意圖與母乳哺育行為相關;針對低教育程度、職業婦女及低哺乳意圖的產婦,醫護人員需更強調母乳哺育的重要性。

  • 期刊

背景:職場霸凌易導致受害者身心受創,造成照護品質低落,進而影響病人安全。目的:探討職場霸凌與女性護理師照護病人安全態度之相關性。方法:以橫斷性研究設計,採方便取樣,研究對象為某區域教學醫院的女性護理師,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表」、「負向行為事件量表」及「病人安全態度量表」。研究期間共發出問卷420份,納入分析之有效問卷共329份,回收率78.3%,資料收集後以SPSS 22.0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研究發現女性護理師有29.8%的人表示曾遭受不同程度的職場霸凌,對病人安全態度平均得分為3.58(± 0.55),職場霸凌對女性護理師照護病人安全態度為顯著負相關(p < .01),且職場霸凌是女性護理師照護病人安全態度顯著預測因子。結論/實務應用:本研究建議主管主動關心及教育人員面對衝突時的因應技巧;組織管理者設置相關的通報機制以建構安全的工作環境,如此可減少職場霸凌,進而提升護理師照護病人安全態度,間接提升病人照護品質。

  • 期刊

背景:化學治療造成周邊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嚴重時須減少或停止化療藥物劑量及療程。針對CIPN治療方式無明確指引,口服麩醯胺(glutamine)為方法之一,但價格高且成效及劑量不明確。目的:確認口服glutamine在CIPN成效。方法:依據PICO(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的方式來詮釋問題,P為接受化療癌症病人;I為麩醯胺、左旋麩胺酸;C為一般照護;O為緩解、減少或改善CIPN,於華藝、Cochrane、CINAHL、PubMed資料庫檢索,藉實證手法評析三篇隨機分派臨床實驗及兩篇類實驗性研究設計,並進行成果測量統合分析。結果:有四篇研究劑量為30克/天,使用時間點為化療開始時或化療後24小時內,時間最短為四天,最長則連續一至兩個月。glutamine組與對照組在疼痛發生risk ratio = 0.26(95% CI [0.09, 0.70], Z = 2.65, p =.008),顯示glutamine組較對照組少發生疼痛且達顯著差異,而CIPN嚴重度等級、麻木感及肌肉無力在兩組則無明顯差異。從經濟效益來看,病人使用glutamine一天需額外負擔五百元費用,花費高。結論/實務應用:由於樣本數小,結果呈現疼痛有改善,但費用增加及風險危害未顯著降低,故不主動建議化療病人為預防或改善CIPN症狀而使用口服glutamine。

  • 期刊

背景:音樂是常使用於住院病人的非藥物性疼痛緩解策略。目的: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檢視被動式音樂對疑似或確診癌症病人在診斷性切片檢查及手術疼痛的緩解效應,並找出具臨床實證的應用策略與建議。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Trials、PubMed、PsycINFO、CINHAL、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五個中英文資料庫,搜尋2016年以前的隨機對照性試驗研究,以modified Jadad scale 3分以上者列為統合分析之題材,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進行資料處理及分析。結果:共12篇研究納入分析,發現被動式音樂對診斷性切片檢查及手術疼痛具有緩解效應,整體效果量(Hedges's g)為小至中度-.42(p = .02);次群組分析顯示:麻醉方式、介入環境、頻次及音樂治療師是顯著影響疼痛緩解效應的調節因子。結論/實務應用:本統合分析證實被動式音樂能有效減緩疑似或確診癌症病人,接受診斷性切片檢查或手術疼痛。建議未來可將之應用在全身麻醉手術前後,於等候室或病房環境、每日提供2-3次、由音樂治療師執行或指導的方案,乃為被動式音樂介入緩解疼痛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