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61.16

護理雜誌/The Journal of Nursing

台灣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專業主義的發展使得健康照顧服務間易呈現重疊、落差或不易銜接,影響使用者不易獲得持續性照顧;慢性病症的照顧需求隨著人口高齡化程度而增加,整合性照顧遂被提出成為因應高齡者及慢性疾患者照顧需求的重要概念之一,以提高服務的可近性、管理服務品質以及有效控制成本。本文主要在描述整合性照顧的意涵、理由、模式、優勢與限制論述,並簡述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我國等四個國家的整合性照護案例,最後提出建議護理專業策略性地培育準備不同層級人員的能力,例如學士層級者具有慢性病症管理能力,碩士層級護理人員具備個案/照顧管理能力,博士層級護理人員具有參與決策以及規劃、推動策略能力,因應整合性照顧之策略需求,回應高齡化社會之照顧需求。

  • 期刊

1950年代後因精神科藥物的進步,對待精神病人的方式不再只能是被拘禁隔離,而有許多社區支持方案應運而生,然而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卻是古今中外皆然,也造成社區模式推展的困難。國家對防治精神疾病制度的設計及如何創造出一個友善的、支持的社會環境,是在「精神衛生法」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重新修正通過的今天,全民將共同面對的挑戰。本文從檢討20多年來精神醫療服務的發展及和病人與家屬需求間的落差,醫療資源的配置、法令對精神醫療服務體系模式的界定及執行策略,來看政府應如何落實照顧80%在社區生活的病人,達到「支持並協助病人於社區生活」的目標。

  • 期刊

早期療育服務是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的政策之一,其介入的目標在於增進兒童發展、提升家庭功能、減少教育投資及減少社會負擔。基此,臺北市政府率先以實驗計畫辦理,更跨局處整合衛生、教育和社福單位,且在家長團體及市議會的大力推動下,從只有少數單位與資源投入的困境,逐漸走出多元化、社區化的本土都會模式。本文係以作者8年來實地的參與、推動臺北市的早療服務經驗,將現況依「宣導與發現」、「篩檢與通報」、「鑑定與轉介」、「療育服務」、「人員培訓」及「行政支援」等六面向逐項分析。作者發現在家長的參與、專業的投入及政府的承擔三方力量同心協力下,臺北市成立了1家通報轉介中心、6個社區資源中心、15家醫療機構22個據點提供發展遲緩兒童評估鑑定與療育服務(其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有7個院區及早期療育評估中心),12所身心障礙福利機構、1所早療機構、3家基金會及300多所幼稚園及托兒所提供融合教育機會,使發展遲緩及身心障礙兒童之通報從1年98人激增至95年的2,523人,累計通報25,277人,至少影響家戶人口75,000人,不僅使得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現況得以改善,障礙情形降至最低,家庭也因此得到支持與服務。早期療育的推動需要以「積極」代替「著急」;以「社區照顧」理念,推展以「家庭」為核心的「社區化」早期療育服務。

  • 期刊

政府在台灣推動為發展遲緩兒童提供早期療育服務,已有約十年的經驗;護理人員參與其中,貢獻最多的是在篩檢工作方面,以期早期發現個案,能把握孩童療育效果的黃金時段提供服務。早期療育特別強調的是以家庭為中心,這與家庭護理的理念相同。本文即以此為主軸,分別闡述家庭護理及早期療育所涵蓋的重要概念或實務要項(家庭評估及與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到宅療育、家庭支援、家長參與、親職教育等)的意義及實際作法;期可加深護理人員的認知,而使其在往後的早期療育服務工作中更能發揮應有的角色功能。

  • 期刊

台灣有良好的健康體位支持系統,但由於身體活動不足;有不安的體型意識;飲食攝取不當;及不利的環境因素,國小學生體位適中者持續下跌至五成五,雖然過重、肥胖上升比率得到控制,唯女生過瘦者達28%。因此由護理人員主導、教育部支持的全國中小學生健康體位計劃同時關注過重、過瘦議題,期待營造優質環境、改變生活型態及增加自信心。作者提出Aid students to fit及AID(Active, Image, Diet)金三角觀念和五大策略,包括:⑴發展符合家長、學生、教師理念的說帖。⑵訂定可監測的具體行為指標、口號:活躍的生活為「333再升級,210增活力」;健康體型意識為「理解接受、優雅自信」;健康飲食是「減脂五蔬果、均衡聰明吃」。⑶建置中央級互動式健康體位監測系統。⑷發展數位化量身訂做之過重學生個案管理系統。⑸發展符合健康促進學校理念的教案、教材、教具及示範學校模式,並建制健康體位網(www.ym.edu.tw/active/aid)以供下載。本計畫結合八校學者完成上述工作,教育部也因此提出學生身體活動新指標:活力210(每天都要累積30分鐘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並將此一獨特的亞洲經驗與國際分享,建立國際兒童肥胖防治立場聲明。

  • 期刊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learned resourcefulnes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psychiatric care activities, and the burden faced by primary caregivers of schizophrenic adolescents. A total of 81 primary caregivers (M=47.9 years) were interviewed and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t a certain point in tim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learned resourcefulness. Results showed that 24.5% of the variance (F(subscript (5, 75))=6.20, p<.001) in primary caregivers' burden was explained by the variable of psychiatric care activiti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learned resourcefulness. The learned resourcefulness moderat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primary caregivers' burden. The variable of psychiatric care activities, moreover, still had a direct negative effect on caregivers' burde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nursing interventions which focus on teaching and reinforcing the skills of resourcefulness, may help caregivers to cope with stressful life experiences and buffer the caregivers' burden.

  • 期刊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母親經歷新生兒死亡的經驗與感受。採質性研究,以回溯方式透過半結構性訪談指引收集資料,研究對象為曾經歷新生兒死亡的八位母親,訪談資料以Colaizzi(1978)的現象學研究步驟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出四個主要概念:⑴瀕死前的困惑:母親面臨非預期的新生兒死亡,常在疼惜脆弱的生命中找尋死亡的緣由,並陷於救與不救的兩難中。⑵失落後的混亂:母親面臨失落後會產生生理、心理與行為上的混亂,及難以認同的母親角色,使夫妻間產生不一致的期待。⑶失落後的調適:由於傳統的限制,使母親無法參與死亡儀式,產生不安與遺憾,面臨無助的安慰或宣洩,都無法不面對所背負的職責,必須以轉變的思緒來調適。⑷期待專業引導:母親期望有專業化的引導面對死亡的事實,能提供逝嬰紀念物與出院後關懷追蹤的必要性。本研究建議失落的母親透過適當的管道表達其哀傷,醫療院所應加強母親返家後的專業追蹤,協助經歷新生兒死亡的母親能夠早日重獲身、心、靈的健康。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一位具有酒癮、暴力行為的自殺企圖者之家庭,其成員所知覺的自傷與傷人生活經驗。採現象學研究法,研究對象為有自殺企圖的父親及其二名成年期子女,經說明研究目的並獲得同意後,在六個月家庭照顧期間,以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2-3次個別深度訪談。採現場錄音,並將訪談內容謄寫為逐字稿共計8篇,再以現象學法分析資料。歸納出功能不良家庭中「自傷-傷人」循環的生活經驗,包括「互相傷害的父母次系統」、「錯置的親子次系統」二類,每類別各包含2-4項主題。本研究結果針對家庭夫妻、親子、手足各系統之間的傷害經驗進行動力循環剖析,期未來能增進助人工作者對家庭中「自傷者或傷人者」的生活經驗有深刻瞭解,俾能提供早期預防、早期介入處置,以減少社區中功能不良家庭系統再複製傷害的循環。

  • 期刊

由於本單位的入院後壓瘡率有逐月升高的情形,現況分析後發現護理人員執行翻身擺位的正確與否影響壓瘡的發生,經臨床監測護理人員的執行翻身擺位,正確率平均只達12%。進而探討導致翻身擺位執行不正確的因素有:⑴護理標準欠完善;⑵缺乏翻身擺位的教育訓練;⑶未進行翻身擺位技術執行的控管;⑷護理人員缺乏實際的演練,不熟練翻身擺位程序;⑸翻身輔具不良;⑹翻身輔具數量不足;⑺防壓輔具使用不當;⑻壓瘡發生率未列入單位之品管控制。經由文獻查證並與小組討論後,擬定下列措施進行改善:㈠制訂詳細的翻身擺位程序標準技術;㈡加強在職教育宣導、訓練;㈢增添翻身輔具枕頭與水枕;以及㈣檢討壓瘡率,進行案例分析。經由以上執行措施後,翻身擺位執行正確率由12%提升為88%,壓瘡率也由0.47%降低為0.05%,由此發現護理人員翻身擺位執行之正確率可能會影響壓瘡的發生率,因此期望藉由本專案提供給相關照護單位參考,共同提升病患之照護品質。

  • 期刊

專科護理師發展肯定護理人員社會價值觀,並提升護理專業形象。醫學環境和醫、病關係變遷,如何落實專科護理師在臨床照護,除需具備基礎醫學知識和優質護理技術,更需有其他相關具備之能力於臨床照護,更能突破以往困境,提昇護理競爭力,並以全方位服務為趨勢,爭取大眾認同、肯定並與國際潮流取得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