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75.182

經濟前瞻/Economic Outlook Bimonthly

中華經濟研究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中華經濟研究院受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委託,與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進行臺灣採購經理人指數之編製研究,並分別自2012年11月與2015年1月起正式發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Taiwan Manufacturing Index, PMI)與臺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Taiwan Non-Manufacturing Index, Taiwan NMI)。有別於其他國家,臺灣採購經理人指數報告除提供全體製造業PMI與非製造業NMI外,另提供產業別PMI/NMI,及各產業相對應之生產數量(商業活動)、新增訂單數量、人力僱用數量、現有原物料存貨水準、供應商交貨時間、未完成訂單、客戶存貨、新增出口訂單、進口原物料數量、原物料價格、存貨觀感、服務收費價格與未來六個月展望等細項產業別資訊。由於實務上X-13-ARIMA-SEATS軟體要求至少5年的資料才能進行季節調整,再加上讓農曆年的影響充分發酵,故自2018年4月起中經院開始發布季節調整後PMI,並於每年4月回溯修正一次(Revisions)。中經院針對有明顯、相對穩定季節性之PMI總指標,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僱用三指標分別進行季節調整,供應商交貨時間與現有原物料存貨水準則因季節性不穩定,故不作任何調整。季節調整作法已考量農曆年移動假日效果,並區分農曆年前、農曆假期與農曆年後之差異。PMI五項組成指標外之六項擴散指標以及產業別數據則全數為未經季節調整後之原始數據,故數值仍會反映一定程度之季節性。在每期『產情快遞』專欄中,我們將利用簡單的圖表與重點論述,讓您快速掌握臺灣製造業及非製造業的近期表現,並在製造業六大產業與非製造業八大產業中各擇一值得注意的產業做詳細報導。

  • 期刊

本文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民眾及企業對經濟復甦無感的原因及其可能影響。探討對象以青年族群、中小企業在全球金融風暴後面臨的困境,以及中小企業在數位經濟時代的轉型困難、亟待政府支援之處。在影響上,青年、中小企業的相對剝奪感,可能會衝擊經濟、社會、政治等各個層面,故本文亦提出因應對策,冀望政府能夠即時研擬對策,以營造一個民眾與企業都有感的社會。

  • 期刊

美中貿易戰及全球查稅對不少在中國大陸經營的臺商產生衝擊,轉移投資陣地是不少臺商的選項,政府提出相關政策吸引臺商回臺的確是當務之急。但政府不能只是一昧滿足臺商的需求,因為衍生的副作用可能產生資源錯置或排擠效果等問題,需有明確的策略規劃才能提高產業效益。

  • 期刊

我國青年失業率雖低於OECD國家平均,但是青年失業率為整體勞動市場失業率的3倍,較OECD的2倍來得更高。近年來,因應數位化及科技跨域應用的趨勢,求職者較以往更不容易了解市場所需的職能;零工經濟的出現,使得青年勞動保障受到考驗。此外,少子化後家庭經濟壓力較小,以及學歷貶值等現象,使得青年對職涯規劃的思考不如以往積極。面對勞動環境的轉變,該如何持續提升我國青年就業促進工具的有感度,實為一值得探討的課題。

  • 期刊

數位新興科技不斷發展,各國政府皆將數位轉型視為近期經濟成長的驅動力。臺灣中小企業具備優異的製造及服務能量,若能透過數位轉型有感政策協助,結合數位時代各項工具,發展各種創新應用及商業模式,將有利於我國產業掌握數位經濟時代發展契機,重拾臺灣經濟成長動力。

  • 期刊

勞保年金制度改革,將造成「家計部門消費減少」以及「生產部門勞動成本增加」對總體經濟與勞動市場將產生負面的影響效果,再加上對老年終生所得的減少,將提高老年經濟安全的風險,在年金改革即將完成立法之際,政府應審慎評估對老年經濟安全風險之影響,並及早研擬因應對策,使民眾有感。

  • 期刊

行政院將2019年定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並將地方創生定位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本文從臺灣人口結構變遷,指出高齡少子可能造成的課題,然後從產業結構變遷,剖析地理空間不均衡發展下的臺灣城鄉失衡窘境。本文引介「收縮城市」概念,解讀城鄉發展未來可能的走向,接著說明地方創生三要素,最後提醒政策推動應清楚盤點地方資源,才能在描繪地方願景後,提出「接地氣」的地方創生事業。

  • 期刊

創新科技為一國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透過觀測國家技術購買與銷售(技術貿易活動)所獲得的資訊,不僅能初步掌握國內技術發展情形,藉由跨國界的技術價值移轉力,更可作為後續創新科技發展與技術投資價值的判斷基礎。

  • 期刊
鄭睿合 陳冠翰 梁啟源 以及其他 1 位作者

我國住商部門占全國總用電量約為40%,且尖峰用電中約有五成以上來自低壓用戶,在現階段國內電力供應仍顯緊蹙下,藉由價格與非價格機制以引導用戶降低或移轉尖峰用電,即為重要之需求面管理措施,可確保電網穩定。本文介紹國際相關實施經驗,可作為政府參採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