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02.72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社會安全制度旨在確保人民的基本生存權,其中,職災補償救濟乃是先進國家中最早出現的社會安全制度之一。為瞭解職災補償制度的核心精神,以釐清台灣職災補償制度的問題與改革方向,本文回顧國際間職災補償制度之發展歷史以及國際勞工組織相關公約,並選取特定國家,比較其法源依據、行政組織、涵蓋人口範圍、財源、給付內容與給付方式等。從國際比較分析可發現,台灣職災補償制度的問題包括:相關法規分散、缺乏專責於職災保護制度的主管機構、職災補償制度未涵蓋所有受僱者、保險費率偏低、給付不足、健保代辦職災醫療給付而造成部份的職災門診醫療被全民健保吸收。我們建議,台灣職災社會保險制度應獨立立法且應設置獨立的業務專責機關;此外,職災保險應涵蓋所有受僱者、應強化職災預防之誘因機制、應適當提昇給付額度與範圍,並應與健保醫療照顧制度作適度區隔。

  • 期刊

目標:本研究旨在運用eHealth科技系統之同儕支持社群、量身訂作教學、及專業促進與支持等介入方式,以改善國民中學健康教學者之健康生活型態及健康專業能力。方法:以準實驗研究設計之實驗組對照組前後測設計,選取95年度教育部核定健康促進示範縣市國民中學健康教學者為研究對象,共53名教師為實驗組對象(有效樣本回收率為70.67%);而對照組對象則為65名(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6.67%),完全不予介入。兩組皆於介入前完成前測問卷,介入期兩個月,介入後同步進行後測。結果:本介入計畫在「工作感受」上,於控制前測得分的前提下,實驗組於「工作感受」、「健康信念」、「生活技能」、「自我效能」、及「健康行為意向」顯著較對照組表現良好。結論:本研究所發展之eHealth科技系統具良好介入成效,此一克服時間與空間的障礙,且低成本高效率的介入方式,值得做為未來健康教學者健康促進計畫中的重要參考工具。

  • 期刊

目標:主要探討台灣地區從1980年開始到2005年為止,359個鄉鎮市區因子和鄉鎮層次青少女生育率的相關性,及鄉鎮市區因子可否預測五年及十年後的青少女生育率。方法:資料來源為台閩地區人口統計、縣市要覽以及戶口及住宅普查資料。樣本為台灣地區359個鄉鎮市區,從1980年到2005年,每五年抽樣一次,共計2,154個樣本。分析方法使用雙變項分析、重複測量的混合模型(Mixed Model)分析以及時間遲滯模式(Time-lagged Model)。本研究的區域因子包含人口組成(人口密度、原住民人口百分比、65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和離婚率)、社經地位(高等教育人口百分比)、社會醫療福利服務(每萬人口醫師數和社會福利支出)以及其他因素(遷徙率)。結果:在同年模式中,人口密度越低、每萬人口醫師數越低、高等教育人口百分比越低、65歲以上人口百分比越高、原住民人口百分比越高的地區,青少女生育率是越高的。區域因子影響青少女生育率也有出現時間遲滯的情形,也就是說,在控制了當年青少女生育率後,區域的人口密度、65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原住民人口百分比、高等教育人口百分比這四個變項,可穩定預測五年及十年後的青少女生育率;而區域的離婚率則是要經一段時間才能影響青少女生育率,以十年的效果最大,離婚率愈高,青少女生育率愈高;遷徙率只有在五年及十年時間遲滯模式中有達到顯著,遷徙率愈高則青少女生育率愈高。結論:影響青少女生育率的因子,以社會結構層面因子較為明顯,像是人口密度、65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原住民人口百分比、高等教育人口百分這四個區域因子,都跟當年的青少女生育率有關,也可穩定預測五年後及十年後的青少女生育率。未來政策制訂者應該要看每個影響因子背後所帶有的意義,也應該要努力去達到地區平均發展機會。

  • 期刊

目標:本研究以2006年3月台灣地區面臨的禽流感威脅情境為例,檢視台灣民眾對此未知風險是否存有樂觀偏誤的心理,並探討影響樂觀偏誤及預防行為的因素為何。方法:透過電話系統隨機抽樣調查法,本研究於2006年3月下旬完成822份有效樣本,回應率為67.5%。結果:本研究發現,面對禽流感爆發的威脅,受訪民眾存有樂觀偏誤心態;此外,憂慮顯著地預測樂觀偏誤及預防行為,風險知識則顯著地預測預防行為,但其對樂觀偏誤則不具有顯著的預測能力。結論:面對禽流感,樂觀偏誤心理依然存在,但偏誤程度不大。本研究建議,提高民眾的風險危機意識有助減低樂觀偏誤並促使民眾採取預防行為。

  • 期刊

目標:就醫地理可近性差異,可能導致就醫選擇不同,進而影響治療的內容、品質及結果。透過就醫流向,可深入探討其影響因素。本研究從地理可近性的觀點,分析肝癌病患的就醫選擇。方法:利用地理資訊系統與癌症診療資料庫,建立2004年罹患肝癌病患之首次就醫醫院網絡,分析就醫地理可近性與病患就醫流向的地理關聯。結果:大部分病患選擇在最近可就醫區內就醫。28.3%跨區就醫的病患中,在年齡與性別上無顯著差異;初期癌症有較高的比例跨區就醫(31.2%)。跨區就醫比例較高的區域特性包括:最近可就醫區內無醫學中心(59.1%)、醫院越少及跨區就醫增加交通時間越少。跨區就醫病患有更高的比例選擇醫學中心級醫院。而就醫地理可近性最差等級的病患,大多在最近可就醫區就醫(86.9%)。結論:本研究有兩個重要發現,肝癌病患居住地最近可就醫區內的醫院數、有無醫學中心及跨區就醫地理障礙明顯影響病患就醫行為;就醫地理可近性等級與跨區就醫病患比例呈現非線性的關係,在可近性最差的地區出現反轉。上述發現,有助我們闡述醫療資源不平等的現象與影響,能進一步分析就醫流向與醫療品質的關係。

  • 期刊

目標:雙重關係的普遍發生與潛在的可能傷害是導致專業社群對此議題重視之原因,近期有關雙重關係倫理議題之研究已開展至對非性雙重關係之關注。本研究試圖暸解臨床心理師治療中非性雙重關係倫理態度與行為之觀點與現象,並提供相關專業進行倫理省思與未來倫理守則擬定之參考。方法:採叢集隨機抽樣針對182位臨床心理師進行資料蒐集,內容包括非性雙重關係倫理態度與行為及基本資料。以SPSS12.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交叉表分析及T考驗,針對分析結果進行文獻比對、小組討論並撰寫結果報告。結果:研究發現除禮物收受與社交關係外,治療師對非性雙重關係倫理態度與行為普遍呈現一致;另外在背景變項上,性別、治療取向及服務對象對部分倫理態度與行為產生影響且達顯著差異。結論:調查研究顯示台灣地區臨床心理師在倫理態度與行為上具有一致性,但有關收受禮物與社交互動之行為表現值得關切。

  • 期刊

目標:建構一個以台南市人文、氣候、感染人數等實際資料為依據的登革熱擴散因果模式,並用以評估數種防治策略的效果。方法:運用系統動力學,建構感染者中心-雙流巴氏模式(Agent-Dual flow Bass Model)。感染者中心以受感染者的活動半徑進行模擬,取代行政區域的人為劃分。單流式是人傳人的感染擴散型式,雙流式是指人與蚊交互接觸感染的擴散型式。結果:1.以感染者中心方法取代原本以人為區域劃分法,重新描繪台南市2007年登革熱感染人數變化曲線後,發現本模式的模擬行為能彌補人為區域劃分法的缺失。2.試著將氣溫增加2℃、雨量增加0.5倍時,感染人數會比原氣象水準高5.5倍,顯示登革熱暴發率對氣溫與雨量等氣候因素具高敏感性。3.防治策略能抑制感染人數的成長,而五種策略中,以噴殺蟲劑效果(-85%)最好,若合併三項同屬教育性質的策略,其綜合效果(-84%)與噴殺蟲劑旗鼓相當。結論:以氣溫閥值(約24.2℃),取代病媒蚊指數做為登革熱爆發門檻的領先指標,更能提前預防登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