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59.195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目標:探討台灣民眾對基地台、高壓電線、變電箱、手機、微波爐與無線網路所感知的利益、健康風險與對管制的信任程度。方法:本研究於2008年10月,委託中央研究院調查訪問中心,以電話抽樣完成2,035例18歲以上民眾的橫斷性調查訪問。結果:台灣民眾對不同來源電磁場的利益、風險與管制信任互有相關,但是手機使用頻率只與對手機和基地台的利益感知有關。一般線性模式的分析發現,影響民眾對高壓電線與基地台高風險感知的變項,除了女性與高教育程度之外,還包括低利益、低信任,以及同意電磁場會導致癌症。結論:本研究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加強民眾對電磁場的管制信任,並增加補助電磁場健康風險研究,以降低民眾疑慮。

  • 期刊

目標:瞭解台灣地區意外中毒在性別、年齡與原因的長期趨勢。方法:本研究以1986-2007年衛生署公佈的「衛生統計」資料,分別計算22年意外中毒死亡在「性別」、「年齡別」與「原因別」死亡率的趨勢變化,並使用2000年世界標準人口調整年齡結構。結果:台灣22年共有12,916人死於意外中毒,整體死亡率呈下降趨勢,降幅73.6%。以性別區分,男性死亡率高於女性,且平均死亡率為女性的2.07倍;在年齡部分,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而各年齡層死亡率逐年下降。有關中毒的原因,農藥中毒(佔38.3%)及藥物中毒(佔33.7%)為台灣地區民眾的主要死因,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前者22年下降幅度最大,降幅96.1%;後者於2000年後取代農藥中毒成為第一死因,自2000年至2007年上升71%;一氧化碳中毒排名第三(佔9.42%),22年來,死亡率上升27%,但未達統計顯著意義,並於2002年成為第二死因。結論:近年來,藥物意外中毒再度上升,並成為第一死因,應加強藥品管制與用藥安全宣導;另外,一氧化碳中毒應從避免家用瓦斯、汽車廢氣及職場暴露意外中毒三方面採取防制措施。

  • 期刊

目標:美國食品藥品管制局2008年6月公告使用「典型」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失智症的行為及精神症狀,可能增加死亡風險,但臨床上經常使用該類藥物來治療失智症的行為精神症狀,本研究目的為瞭解國內失智症老人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之情形及影響使用典型/非典型藥物之相關因素。方法:以2005年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中65歲以上失智症病人且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者為對象,瞭解其使用典型或非典型藥物之情形。考慮同一醫師看診之病患有聚集性,因此使用廣義估計模式(GEE)控制同一醫師看診病患之相關性,以邏輯斯迴歸分析影響使用典型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之相關因素。結果:我國失智症老人中有33.95%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有17.49%使用典型藥物;16.46%使用非典型藥物;失智症老人於私立醫院、非醫學中心、非精神科、年長醫師就診者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機率顯著較高。結論:國內失智症老人使用典型與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比例相近,異於美國以使用非典型藥物為主,醫療機構及醫師特質是影響失智症老人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之重要因素,建議國內藉由醫療網計畫、專科醫學會或醫師公會協助加強醫師繼續教育訓練,讓醫師能重視抗精神病藥物處方之用藥知識,以降低用藥比例。

  • 期刊

目標:探討在控制病患特性、醫院及醫師特性後,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接受遵循指引治療,對一年存活情形之影響。方法:此回溯性世代追蹤研究,資料源自2004年台灣癌症診療資料庫、2002到2004年健保資料庫,及2004到2005年死因登記檔。Kaplan-Meier繪製存活曲線,Cox涉險模型進行風險校正,分析病患接受遵循指引治療對存活情形的影響。結果:57%的病患為第四期,66.6%接受遵循指引治療。不同期別,遵循指引者皆比未遵循者有較好的一年存活率(51.1% vs. 22.1%)。校正後,遵循指引治療者在診斷後一年內死亡的風險比未遵循者低(HR=0.44; 95% CI=0.41-0.48)。期別與遵循指引與否有顯著的交互作用。期別早期且遵循指引者,診斷後一年內死亡的風險,比期別晚期者為低。結論:醫師能遵循治療指引提供照護,能顯著提升病患一年的存活情形,特別是期別較為早期者,其診斷後一年內死亡的風險較低。故早期診斷非小細胞肺癌並促進治療指引共識之建立及落實執行是控制疾病的有效策略。

  • 期刊

目標:本研究藉由使用安眠藥物護理人員之敘說,探索引起失眠的工作壓力之社會脈絡。方法:研究對象由從事5年護士工作的朋友介紹,並徵得受訪者同意,以質性深度訪談訪問25位失眠並有使用過安眠藥物的女性護理人員。結果:受訪者的失眠困擾,主要是工作壓力引起,造成失眠的工作情境包括有:耗費心神的輪班、擾人的認知勞動、不受重視的情緒勞動等。除了工作壓力,有5位受訪者也提及家庭照護壓力會影響其睡眠。當失眠干擾到工作時,受訪者會使用安眠藥物;對於安眠藥物各種作用,受訪者會透過多元管道來瞭解,並組合適合自己狀況的藥物使用方式。結論:受訪者工作壓力的主要癥結,是來自醫療院所的人力配置。為了達到成本控制,醫院管理政策偏向績效與利潤導向,因而對人力資源採彈性、緊縮運用,使得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過大而引發睡眠困擾。護理人員是適用勞動基準法,許多醫院卻未確實執行,相關政府單位應落實勞動檢查,才能改善護理人員工作的勞動條件。由於有5位受訪者受到性別社會角色、責任的期待,家庭照護壓力亦對其睡眠造成影響,顯示護理人員睡眠模式是受到社會脈絡和文化型塑。另外,受訪者使用安眠藥物是為了維持正常工作,亦即藥物的使用不只是醫學專業理性的考量,也是回應護理人員所處社會脈絡的困境。

  • 期刊

目標:使用多層次分析探討學校菸害防制政策與個人層次特質因素對於學童吸菸行為之相關性。方法:採多步驟集束抽樣選取屏東縣26間國小,以學校為單位,於2008年調查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童之吸菸行為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並同時收集學校層次結構性與菸害防制政策特質因素。共收集有效學生樣本數2350、家長樣本數3726與教職員樣本數52位。結果:學校層次特質及學童本身特質,可解釋學童吸菸行為變異量分別為85%與48%。多層次迴歸模式發現學校層次因素,含山地地區學校(AOR=2.40, 95%CI:1.00-5.79)、有教職員吸菸的學校(AOR=2.57, 95%CI:1.59-4.17)及未推廣戒菸輔導或活動的學校(AOR=2.88, 95%CI:1.39-5.94)對於學童個人吸菸行為具有顯著影響。同時自覺他人吸菸頻率、朋友與家人在面前吸菸頻率、喝酒與嚼食檳榔之行為等個人層次變項,亦為顯著影響因素。結論:學校層次特質與國小學童吸菸行為顯著相關,建議教育與衛生機構能重視這些高風險學校及落實校園菸害防制政策與推廣活動,避免國小學童吸菸行為之發生。

  • 期刊

目標:本研究調查台北縣與苗栗縣私立幼托機構人員之執行腸病毒通報行為意圖,及探討影響意圖之相關因素。方法:本研究採用計畫行為理論進行橫斷性研究調查,以台北縣及苗栗縣之私立幼托機構之老師與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立意抽樣,施行結構問卷調查。除計算計畫行為理論每一子信念之相關項目之人數與平均值外,並對通報意圖不同者在各信念之單因子施行多變項變異數分析;使用多變項邏輯式迴歸分析辨認通報意圖之影響因子;另進行通報意圖相關因素之複迴歸分析。結果:共計回收調查問卷501份,幼托機構人員有通報意圖者86.2%。有通報經驗者33.7%。研究對象通報的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與態度呈正相關(r=.610);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與主觀規範呈正相關(r=.818);控制信念、發生強度的交乘積和與知覺行為控制呈正相關(r=.375)。邏輯式迴歸發現就讀系所為非幼保專科者,其通報意圖較幼保專科者高(OR=1.99, 95% CI=1.01~3.91)。以態度及主觀規範預測通報意圖解釋力為25.3%,加入知覺行為控制後解釋力上升至34.5%。結論:私立幼托機構人員多數願依從政府單位訂定之腸病毒防治政策執行相關防治作為,建議政府單位辦理宣導活動可結合其他與家長或媒體互動之活動並行,且可對幼托機構人員說明,如依政府規定進行腸病毒通報,承諾將不會披露園所名稱予媒體記者報導,以提升通報意圖。

  • 期刊

目標:探討台灣南部地區重鬱症與雙極症之人口學特徵與症狀分佈情形,及社交關係的家族聚集現象。方法:透過家族研究設計收取290位個案(127位雙極症第一型,43.8%;84位雙極症第二型,29.0%;79位重鬱症患者,27.2%)及399位家屬。透過組合性國際診斷會談問卷(CIDI)收集人口學變項及臨床表徵資料。重鬱症與雙鬱症患者在社交關係的家族聚集由混和模式(mixed models)、組內相關係數(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評估。結果:重鬱症中女性為男性兩倍,雙極症中男比女約一比一。重鬱症患者結婚率較雙極症高。兩種患者中九成社經地位較低。雙極症的發病年齡較重鬱症早且發作次數頻繁。兩種患者的功能損傷越嚴重則越少與朋友聯絡,且對於親屬與朋友的社交依賴存在家族聚集現象。結論:重鬱症與雙極症存在不同的臨床特性且在社交關係有家族聚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