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42.115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近年來,台灣醫療支出不斷擴張,經濟發展卻幾見負成長,本研究旨在檢視不同因素對醫療保健支出成長率的影響以及不同所得家戶的醫療安全差距變化,以供健保改革政策參考。本研究利用Schieber and Poulier的分解方法,假設名目醫療保健支出受醫療保健物價、人口數量等因素影響,殘值為醫療保健質量。利用健保保障率及受益率兩指標,分析不同所得族群之醫療安全變化;所有原始資料來自政府部門公開統計及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1)21世紀以來,名目醫療保健支出年增率4.49%,主要來自醫療通貨膨脹(2.43%)及人口老化(1.68%);調整人口老化後醫療保健質量的成長幾乎呈現停滯。(2)隨著自付醫療費用增加,全民健保的保障率由68%下降至66%。(3)雖然就健保受益率而言,窮人仍舊受益最多(5.27至5.05倍),但家戶所得越高,健保給付增加越快(2.13至2.33倍),現在貧富之間的醫療安全差距已相對擴大。建議未來政府在推動健保改革時,應重視醫療品質的確保,通貨膨脹的影響以及醫療安全差距擴大的挑戰。(台灣衛誌 2012;31(1):1-10)

  • 期刊

本文以人類安全觀點解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演變,說明「衛生任務小組(health task force; HTF)透過議題聯結方式結合衛生安全、經濟安全、食物安全,以及緊急應變議題,由臨時編組轉化為「衛生工作小組(health working group; HWG)」正式編制之過程。首先,本文就人類安全概念進行探討,闡述此一概念在後冷戰國際事務之應用與相關實踐。其次,檢視APEC衛生安全議題及HTF之演進,說明該項機制在區域衛生安全合作的主要功能,以及人類安全觀點如何解釋HTF之演變。最後,結合人類安全與APEC衛生安全機制相關討論,評估台灣參與APEC衛生合作機制之可能成效,並提出拓展台灣衛生外交之現階段與中長期具體策略。(台灣衛誌2012;31(1):11-20)

  • 期刊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unctional ability as indicated by ADL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IADLs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the risk of falling in older Taiwanese. Methods: Data were drawn from the 2003 and 2007 datasets of ”The Survey of Health and Living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aiwan”. Subjects were 3778 participants who completed both survey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of ADL and IADL status with the risk of falling in 2003 and 2007 after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 lifestyle and health-related variables. Results: In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IADLs but not ADL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falling during the prior year. Those who had 1-2, 3-4 or 5-6 dependencies in 2007 had 1.49 (1.17-1.89, p<0.001), 1.71 (1.20-2.25, p<0.003) and 2.10 (1.31-3.38, p<0.002) times the risk of falling,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previous 12 months when compared to those who had no dependency. Mild (1-2 dependencies) or moderate (3-4 dependencies) ADL dependency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falling and severe (5-6 dependencies) ADL impairment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falling. Longitudinal analysis showed that neither IADLs nor ADLs could predict the risk of falling four years later. Conclusion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ADL but not ADL status predicted the current or near term risk of falling; however, neither was a predictor of the risk four years later.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the functional ability of the elderly through regular exercise, proper nutrition, and routine monitoring of functional status. (Taiwan J Public Health. 2012; 31(1):21-30)

  • 期刊

目標: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不僅威脅民眾健康,更是公共衛生重要議題,本研究目的為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分析,瞭解我國高血壓用藥之問題處方,並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資料來源為「全民健康保險學術研究資料庫」之2005年100萬人承保抽樣歸人檔。本研究分析2004至2008年之申報資料;採用ATC分類系統原則,進行健保藥品之藥理分類;擷取ICD-9-CM前3碼為401至405之高血壓門診個案為研究對象;問題處方分為重複用藥、交互作用及超量處方。結果:2004年至2008年共有161,003位高血壓患者,高血壓門診處方共有3,988,024人次。問題處方方面,重複用藥發生率為2.1%,交互作用高達33.41%,超量處方為12.39%。高血壓問題處方影響因素方面,在「公立及私立醫療機構」、「男性醫師」及「醫師年資越低」等特性之發生率較高。結論:本研究呈現台灣2004至2008年健保高血壓門診問題處方之現況結果,希望提供衛生政策決策者有效的資訊,以制訂用藥相關政策,俾利提升高血壓病患之用藥安全。(台灣衛誌 2012;31(1):31-42)

  • 期刊

目標:台灣在客工政策之下,對於移工的健康管理主要目的在於傳染病管控,然而,藍領移工大都從事所謂三K行業的工作,職災發生率遠高於本國勞工,加上普遍超時工作,故其健康情形值得關注。方法:本研究以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在北高雄所執行的健康服務方案為基礎,以歷年累積的諮詢單資料作為主要分析素材,針對菲律賓籍為主的移工族群之健康問題進行初探,並著重全面性健康的社會脈絡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楠梓地區移工的血壓有偏高現象,其隱含著移工在身心健康狀況可能也比較有問題。統計值中,教育程度較低、男性、工廠組裝移工的血壓較容易偏高,這可能和移工的工作性質、生活適應及住宿條件等有關。此外,移工在生活適應與權益保障部分,也很欠缺制度性協助與資訊取得管道。結論:移工的健康問題是相當多樣化的,移工健康問題應扣連到移工的勞動社會處境,政府需要正視與回應移工的需求,而職業健康的風險應該納入成為雇主與社會的健康成本。(台灣衛誌 2012;31(1):43-57)

  • 期刊

目標:本研究旨在探討人口老化所達「健康均等性」與「醫療照護公平性」之年齡趨勢假說。其中,「健康均等性」之年齡趨勢假說為:人口老化所達健康分佈均等性之年齡趨勢,應呈現所得相關的健康不均度,將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縮小的趨勢。而「醫療照護公平性」之年齡趨勢假說為:人口老化所達醫療照護公平性之年齡趨勢,應隨著年齡的增加,在考量健康分配差異下,所得相關的醫療利用不公平性,將逐漸縮小,並呈現為「扶貧」分配。方法:我們估計健康生產函數與醫療利用函數,並使用其估計係數計算健康偏集中指數與醫療利用偏集中指數。結果:我國的醫療照護系統,在健康均等性的部份無法達到「健康均等性」的年齡趨勢假說,但醫療利用公平性的部份應能符合「醫療照護公平性」的年齡趨勢假說。結論:全民健保的實施達到人口老化之醫療利用公平性的年齡趨勢後,未來的改革應將國民群體間健康分配不平等的議題列為最重要之考量。(台灣衛誌 2012;31(1):58-70)

  • 期刊

目標:本研究應用壓力過程模式,探討喪偶在中老年婦女的休閒活動與身體功能間長期關係,以進一步瞭解喪偶對台灣中老年婦女是否為負向的生活事件。方法:使用「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庫,以1996年50-66歲的中老年婦女(1,070人)追蹤至2003年的資料為研究對象。考慮樣本重複測量的相依性,多變項迴歸以廣義估計方程式進行分析。結果:研究顯示中老年婦女休閒活動與身體功能間具有正相關。相較於已婚的中老年婦女,喪偶者參與社交性與宗教性休閒活動的比例較高;喪偶者的身體功能並沒有顯著較差。結論:休閒活動的參與會提昇中老年婦女的身體功能,喪偶的中老年婦女可藉由參與休閒活動,減少身體功能障礙的可能性,調適喪偶的衝擊。喪偶對中老年婦女未必是長期負向的生活事件,建議衛生與社會福利相關單位在制定中老年婦女健康政策時,考量在生活事件對中老年婦女衝擊下,休閒活動參與對其身體功能提昇的可能。(台灣衛誌 2012;31(1):71-82)

  • 期刊

目標:探討年輕女性性工作者進行性交易時,所面臨的實際情況與危險性行為發生的原因,並探討公共衛生政策能夠介入的方向。方法:研究族群以30歲以下的女性性工作者為主,以滾雪球方式邀請,使用質性研究的方式,運用深入訪談收集訪談資料;訪談內容主要在了解年輕女性性工作者在職場危險與性病、愛滋病的關係。訪談內容分析的方式,是根據訪談內容的逐字稿,歸納受訪者共同經驗,訪談時間約90~120分鐘,視情況會二度或是三度訪談。結果:訪談個案總計19人,研究發現受訪的年輕女性性工作者,保護自己免於感染的能力不夠完整與健全。由於年輕女性的社會化不足或教育程度有落差,造成與顧客談判磋商的能力低落。錯誤的自我保護措施與不完整的性觀念,使得年輕女性性工作者,在性行為頻繁的狀況下,罹患性病的機會增加。結論:在性傳染疾病的防治策略上,可選擇減害的思維,建立諮詢站提供諮詢,教導安全性行為觀念以及與顧客磋商的技巧,配合全面篩檢以遏止性傳染疾病的盛行。(台灣衛誌 2012;31(1):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