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98.49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國內外研究顯示極端高溫及其連續數日事件顯著增加健康風險,本研究彙整2004-2012年間關鍵字為氣象、事件、高溫、預警及死亡等之國際主要文獻與報告,統整各國高溫預警準則及預警系統之架構,以作為本國未來相關系統建置之參考依據。都會區是氣象-健康預警系統之基本空間單位。建立預警系統前,需先了解溫度與敏感族群健康之相關性。目前熱預警系統定義之高敏感性族群以糖尿病、無行為能力者、藥癮酒癮者、腎臟疾病及腦血管、心肺疾病等慢性病病患為主。熱預警計畫由政府衛生單位、氣象單位及專家學者共同界定地區氣象預警項目及規範,氣象單位負責氣象預報並發布預警工作,衛生單位則負責熱應變計畫工作(如:建議敏感性族群提升個人主動防護及行為措施)及風險溝通工作。各地區採用之溫度指標及應變項目略有不同,宜因地制宜。研究證實熱預警系統建置可有效降低熱相關死亡及就醫。因此,在全球暖化趨勢下,我們應即早規劃適用本國之高溫預警應變系統。

  • 期刊

含酒精提神飲料的飲用是台灣勞力工作者特有的職場文化。國外已有不少研究報告指出,酒精與提神飲料併用會增加安全與健康上的風險,但國內有關此類飲品健康危害的本土學術研究卻仍相當不足。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回顧國際與台灣有關含酒精提神飲料的實證研究各51篇及8篇,以瞭解此類飲料的盛行狀況、飲用行為與其安全健康危害。結果發現,西方國家大多以大學生為主要飲用族群,台灣則以勞力職業族群為主,特別是在營建業勞工中,約20%有飲用習慣。含酒精提神飲料的飲用,與工作傷害、危險行為及酒癮等問題有正相關,但台灣仍缺乏追蹤性研究以證實其因果關係。回顧近十年來國際間有關含酒精提神飲料政策之發展趨勢,可發現大多數國家的管理政策傾向於全面禁止其銷售。反觀台灣,雖然近年來衛生主管單位陸續提出管理與標示政策,但顯然仍有不足,亟需大幅改進。

  • 期刊

目標:分析台灣18歲以下未成年族群因交通事故住院之發生率,並探討個人、疾病及醫院因素與醫療資源耗用之相關性。方法:採用國家衛生研究院建置的2007-2009年健康保險住院醫療費用資料檔,依外因分類碼擷取診斷欄位為交通事故且年齡低於18歲之住院傷患,總計樣本19,781人。我們估計全國未成年人口交通事故住院發生率,並以對數轉換後之住院天數與醫療費用為結果變項,以多變項迴歸研析其與年齡、性別、醫院層級、手術處置與共病數等潛在相關因子之相關性。結果:台灣未成年人在這3年因交通事故導致19,781筆住院總計1,117.7千人日,醫療費用7.1億元。平均年住院發生率為105.9/105,平均住院天數與醫療費用分別為5.65天與35,903.5元。15-17歲男孩有最高之住院發生率(445.5/105)與醫療費用(41,029.2元)。年齡較大、女性、手術處置、高醫院層級與多共病數顯著增加住院天數。然而在調整住院天數後,除手術處置與高醫院層級外,男性、嬰兒與單純性傷害反而是造成醫療費用增加的因子。結論:台灣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傷害耗用具體之健康照護資源,每年花費的住院醫療支出達2.37億元,且有許多相關因子值得後續研究。

  • 期刊

目標:本研究旨在瞭解首次台灣一般護理之家評鑑自評結果及委評結果之一致性,並探討影響一致性之相關因素,做為主管機關未來修訂評鑑實施方式及內容與經營管理者準備評鑑工作參考。方法:本研究為一橫斷式研究,以2009年「台灣護理之家評鑑資訊網資料庫」中之351家一般護理之家為研究對象,進行次級資料分析。採一致性百分比與Kappa檢定分析受評護理之家自評與委評於評鑑結果之一致性,並以邏輯斯迴歸探討影響自評結果與委評結果一致性之因素。結果:評鑑基準五大面向與總評結果之自評結果與委評結果Kappa值介於0.086-0.291,一致性百分比介於40.17%-65.53%。護理之家開業年數、負責人角色為合夥股東型態者顯著增加自評結果與委評結果的一致性;所在區域為南區及高屏區的護理之家其自評結果與委評結果一致性顯著低於東區的護理之家。結論:整體而言,kappa值介於輕微至尚可之間,顯示護理之家自評者與評鑑委員對於評鑑項目達成認知的一致性不高。建議主管機關未來修訂評鑑指標應力求清晰明確,並舉辦評鑑後論壇,探討當年度評鑑自評結果與委評結果不一致之可能原因及改善方案;機構自評者應多參加評鑑前說明會與評鑑後論壇,透過標竿學習,提昇自評結果與委評結果的一致性。

  • 期刊

目標:台灣過去有關安眠藥物使用的研究,大多是對處方內容作分析,較難瞭解醫師臨床處方之考量。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探索醫師的安眠藥物處方行為。方法:研究對象經由從事醫療工作的朋友引見,以質性深度訪談,訪問17位有開立安眠藥物處方的執業醫師;資料的分析採用編輯式分析法。結果:影響醫師是否處方安眠藥物之考量因素包括有:醫師的專業科別、病人期待藥物的效果、恢復及維持病人的社會功能、建立和鞏固醫病關係;受訪醫師雖表示不見得會順應病人對藥物的要求,然而醫病之間的長久熟識,可能使得醫師較難抗拒病人對於藥物需求的習慣性期待。在藥物選擇上,病人過去用藥史,如果曾經使用安眠藥物,受訪醫師會處方原來的藥物給病人繼續服用;如果是首次藥物使用者,醫師大多處方非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物;對於非苯二氮平類藥物的信心,使得醫師易忽略使用這類藥物的風險。醫師對於處方訊息的告知,最常透露的是藥物名稱、服藥時間等;醫師認為病人可能不想獲得太多訊息,因此對於藥物各種作用的詳細說明、持續用藥追蹤諮詢與評估等,並未確實執行。大部分受訪醫師對於非藥物治療失眠方式所知有限,又因健保給付制度的影響,治療失眠仍以藥物為主。結論:醫療專業特質、社會規範、醫病互動以及保險支付制度對於醫師處方行為皆有影響,相關政府單位如能規劃論質計酬的支付方式,提供多元的治療選項,同時在醫師的繼續教育中,安排非藥物治療方式訓練,使得醫師可以擬定適合治療計畫,減低非必要的藥物使用。

  • 期刊

目標:比較新型流感大流行與後大流行期間,台灣民眾有類流感症狀時戴口罩之行為意圖與相關健康信念之差異,並探討不同流行期間民眾健康信念與其戴口罩行為意圖之關係。方法:於2009年及2010年10月,分別依縣市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進行全國調查,訪問年滿15歲之民眾以蒐集健康信念及戴口罩之行為意圖等資訊,分析樣本分別為1,079人及1,067人,電訪完成率分別為68.5%及66.0%。結果:民眾有戴口罩之行為意圖的盛行率,於大流行與後大流行期間分別為95.9%及93.7%。大流行期間,自覺戴口罩非常有效(AOR=4.88)、自覺戴口罩不太困難(AOR=9.23)或一點也不困難(AOR=25.29)及近期無類流感症狀者(AOR=3.55),較傾向戴口罩。反觀後大流行期間,認為疫情有點可能持續擴大(AOR=3.07)、自覺戴口罩有點有效(AOR=5.29)或非常有效(AOR=9.61)及自覺戴口罩不太困難(AOR=10.09)或一點也不困難者(AOR=14.55),較傾向戴口罩。結論:未來針對民眾採取疾病預防行為之衛教計畫,可強調採取該行為之效果,並降低採取該行為可能之障礙。於大流行期間,無需過度強調疫情嚴重度,然於後大流行期間,則需定期提供疫情資訊,使民眾持續採取預防行為。

  • 期刊

目標:本研究旨在探討「整合跨理論模式及問題導向學習模式之教學模組」促進學生健康飲食行為之效果,期能發展國小融入式健康飲食教學模組以增進學生的飲食與健康問題覺識、飲食認知、預期結果評價、增強管理技巧、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及健康飲食行為。方法:本研究採「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實驗設計」,立意選取宜蘭縣內一所國小為實驗學校,一所國小為對照學校,並分別於該校選取五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之評量包括形成評量、過程評量及成效評量,並以前後測問卷調查收集量性之成效評量資料。結果:研究結果顯示教學介入可有效增進國小學童的「飲食與健康問題覺識」、「飲食議題認知」、「增強管理技巧」、「自我效能」及「健康飲食行為」,且在一個月後仍能維持增進「健康飲食行為」的延宕效果。結論: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推動國小健康飲食及教師在職訓練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