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5.183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健檢風行的今日台灣,腫瘤標記常常是各類健康檢查的熱門項目之一。惟腫瘤標記所代表的意義,多數民眾僅是一知半解。本文旨在報導近期腫瘤標記之臨床應用與發展。我們搜尋了2003至2013十年間的腫瘤標記相關回顧文獻並加以評讀、整理,依序介紹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攝護腺癌、胰臟癌、卵巢癌與其對應的腫瘤標記之定義與分類,特性與臨床上之角色。本文也報導近期研究中發展之新興腫瘤標記,雖然近一、二十年來新興腫瘤標記蓬勃發展,都仍無法取代目前常用之標記如甲型胎兒蛋白、癌抗原125(CA 125)等。且新興腫瘤標記在早期發現與診斷之應用相對局限,所以未來仍需要實驗室與臨床密切配合,追尋可廣為應用之標記來提升癌症之防治。同時,公衛領域人員在解釋這些腫瘤標記的意義時應小心謹慎,不宜過度解讀或依賴腫瘤標記。

  • 期刊

風力發電在全球的永續能源發展中,是一個重要的再生性能源。但是,許多的文獻指出,風力發電機組周邊的居民感受到風力發電機組所產生的低頻噪音,導致居民的生活品質下降、誘發身心受損,進而出現健康上的負面效應。在此發展趨勢下,風力發電機組的興建,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為了能夠讓此公眾的議題之發展有較為正面的結局,我們特別蒐集發表在國際性學術期刊上的相關論文,綜合整理,以探討風力發電機組產生的噪音來源、彙整噪音的監測結果、分析風力發電與健康的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說明健康影響的生物標記研究,檢討這些研究的限制及需要再確認的議題。根據本研究對於風車所產生的低頻噪音之科學文獻的回顧整理,我們認為風車的低頻噪音對人體存在潛在性的危害。因此,我們建議需要配合健康檢查進行長期性的追蹤,特別建議心血管疾病的追蹤列為必須觀察的重點,以確實掌握其影響的程度和範圍。

  • 期刊

美國總統歐巴馬先生於2010年的3月簽署了病患保護及可負擔醫療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 PPACA),此重要改革改寫了美國的醫療保險歷史,使得數千萬尚無醫療保險的民眾也能擁有可負擔之醫療保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介紹美國醫療保險改革歷史、說明病患保護及可負擔醫療法案的內容,討論美國醫療改革相關財務政策及其產生之衝擊。參考美國此次結構性的醫療改革經驗,我們認為政府可以考慮評估降低醫療支出的租稅政策、將更多的資源投注在家庭醫學科與疾病管理、推展健康生活型態,並結合支付制度改革鼓勵提升醫療品質的醫療服務。此外,我們建議未來進行醫療改革討論時,政府應詳盡評估目前二代健保相關政策的影響,在強調收支平衡的同時,也重視財務改革政策對勞動市場、經濟行為與醫療品質各層面可能產生的衝擊。

  • 期刊

目標:本研究針對我國自1999年起推動之性病愛滋匿名篩檢(以下簡稱匿篩),調查不同地區和層級規模匿篩醫院,呈現其服務現況與困境,並評估心理健康服務之需求性。方法:針對國內匿篩醫院之主要業務承辦人進行深度訪談。結果:本研究共訪談15家匿篩醫院,發現匿篩多由感染科或家醫科提供服務,各院匿篩服務會提供基本之衛教與情緒支持,但衛教效率不佳、篩檢空間與時間有限、心理健康服務資源缺乏;其中12家認為需要心理健康服務資源介入,以增進篩檢服務效能;亦有開始嘗試跨團隊合作服務者,卻又表示擔憂個案不慎感染時之追蹤與管理。結論:匿篩存在心理健康服務之需求性,除了解篩檢者次文化差異、邀請同儕志工參與、加強匿篩之軟硬體設備,防疫措施應結合心理健康服務資源,以了解民眾篩檢動機與情緒狀態,並在院內推廣跨團隊合作照護,以篩檢者為中心,運用適合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之健康信念模式或社會認知理論,提供適性之衛教內容,讓愛滋匿篩兼具初級預防之功效。

  • 期刊

目標:了解台灣國中生被凌經驗之分佈,並探討其於班級內的社會網絡指標及位置與被凌經驗之關係。方法:使用國科會計畫「台灣國中生欺凌行為的類型與角色及其與健康的關係」之部分資料進行分析。樣本自北中南東各隨機抽出五所國中,於7~9年級各隨機抽出兩班,有效樣本共2,474人。社會網絡位置採提名法,每人提名至多3位同學,以UCINET軟體進行社會網絡分析,依據被提名總數(向內中心性)及提名他人總數(向外中心性),將研究樣本分類於身處班級內不同之社會網絡位置,共分為孤鳥型、一廂情願型、自我孤立者、小團體成員、大團體成員等四類。被凌經驗分為肢體式、口語式及關係式被凌,應用SAS軟體進行邏輯斯迴歸分析,探討班級社會網絡指標及位置與被凌經驗的關係。結果:男生、向內中心性較低者及一廂情願型的學生較常肢體/口語式被凌;女生較易關係式被凌;孤鳥型易肢體/關係式被凌;小團體成員則較少關係式被凌。結論:不同社會網絡位置與學生被凌經驗有關,建議可觀察其所屬社會網絡位置,及早偵測學生被凌情形以預防被凌後產生之負向影響。

  • 期刊

目標:在存活率提升的趨勢下,癌症逐漸成為一種慢性疾病,也延長了患者與癌症共存的時間,癌友的中長期生活品質成為全人醫療照顧的工作焦點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討癌友生活品質的影響因素,以及因素間的交互作用,以期找尋有效介入的工作取向。方法:本研究利用結構式問卷,探討罹癌一年以上、結束急性治療之癌友的生活品質。運用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量表來蒐集生活品質資訊,用中文化增權量表、社會支持多面向量表來測量癌友生活品質的增權條件。最後,採用階層式複迴歸和組間差異調節檢驗模型來檢視影響生活品質的各個因素,以及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結果:研究發現經濟狀況與增權條件是影響癌友生活品質的主要因素,其中增權條件對於癌友的生活品質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也可調節經濟狀況對於環境範疇生活品質的影響力。結論:既然增權為促進癌友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而增權條件的效果又立基於癌友的經濟安全基礎上,未來癌友的中長期生活品質之維護,除了增權的方法外,也應同時考量癌友的經濟風險對於增權策略的影響。

  • 期刊

目標:運用鄰避與認知失調理論的觀點,探討核電廠鄰近地區、潛在影響地區以及遠離地區居民之核能風險認知與核電支持度。方法:以2010年與2011年對台灣民眾進行電話抽樣調查的資料,運用結構方程模式比較三類地區樣本之模式差異性。結果:本研究發現,福島核災前居住在核電廠潛在影響地區的居民,其核能發電缺點論述與核電安全性的負向關係為三地區中最強,而鄰近地區的居民卻弱於前者。福島核災後各地區民眾對核電安全性與支持度的平均值均降低,但兩者間之相關係數則提昇。結論:影響核能風險認知的主要論點為環境與健康等考量,包括了破壞生態、核廢料隱憂以及特殊災害的威脅等,可用鄰避效應解釋。然而,當核電設施建置完成,若長期未發生重大災害,並配合良好的安全管制措施,當地居民會降低認知失調,核能發電缺點論述對風險知覺之影響會因而減低。但福島核災後,民眾對核能發電可能產生整體性的認知失調,建議相關單位宜擬定因應策略以減輕民眾之認知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