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07.96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第一期醫療網計畫訂定2000年一般醫療設施每萬人口40床(含精神病床)之目標。本文系統性回顧我國醫療院所病床的分類與沿革發展。研究結果發現病床分類上越趨精細,且總病床數持續增加,2000年後醫院急性一般病床數增加趨緩,然特殊病床明顯增加,且以安寧病床、慢性呼吸照護病床、血液透析床、及亞急性呼吸照護病床增加最多;2017年每萬人口病床數為69.83床,已超過醫療網40床之目標。2064年預估我國總人口數將減少至1,758萬人,每萬人口病床數將因人口數減少而增加,減少病床與增加使用效率同等重要。本研究建議(1)將加護病床、燒傷病床、燒傷加護病床、嬰兒病床、急診觀察床等急性特殊病床納入管理;(2)因應多重慢性住院病人的增加,一般內科病房宜轉型為醫院整合醫學病房;(3)慢性一般病床應加速退場,(4)透析病床、安寧療護、呼吸照護治療、急性後期照護不應計入急性病床;透析病床屬治療床,其它後三者宜朝使用長期照顧機構提供服務。

  • 期刊

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簡明版(WHOQOL-BREF)是一個廣泛使用於醫藥、公衛界的跨文化測量工具,目前已發展50餘國版本,然缺乏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檢驗其心理計量特徵,本研究採用系統性回顧法,以評估其在不同樣本族群的信、效度。本研究於PsycINFO與MEDLINE資料庫,搜尋1998至2019年6月檢驗WHOQOL-BREF心理計量特徵的英文研究,共50篇文獻。研究發現WHOQOL-BREF之生理、心理、社會關係、與環境範疇具有高內部一致性信度與再測信度。此4範疇可有效區辨健康組與疾病組,並與健康相關問卷有顯著正相關,與疾病相關問卷有顯著負相關,具良好的區辨與效標關聯效度。然其建構效度不佳,部份研究無法驗證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4因素模型。綜觀此50篇研究發現,採取較不嚴謹的分析方法可能是造成WHOQOL-BREF建構效度不佳的原因。本研究依據心理計量理論及其模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檢驗WHOQOL-BREF之建構效度時,於EFA採用迭代主軸法、多重方法決定因素數、與promax轉軸。於CFA採用較嚴謹的模型適配指標切結分數,並謹慎採用模型修正指數。

  • 期刊

目標:探討中醫資源可近性不同變化情形,對於民眾中醫門診利用之影響,並分析中醫資源可近性與不同利用習慣者的關係。方法:本研究以中醫巡迴醫療施行區域與各年度的每萬人口中醫師數作為可近性之測量指標,共分為兩個子研究樣本:「可近性增加組」與「可近性降低組」,並依照可近性變化情形再區分個案組(中醫資源可近性有改變)與對照組。利用傾向分數配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篩選對照組,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進行差異中的差異法,搭配使用二部模型(Two-part model)進行分析;本研究採用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研究期間為2011年至2013年。結果:可近性增加組的個案其中醫門診利用皆顯著增加,中醫利用率的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1.094,個案組的中醫利用次數與費用改變率分別較對照組增加0.022%與0.128%;但對於可近性降低組的個案而言,其中醫門診利用皆顯著減少。結論:中醫資源對於中醫門診利用會造成影響,故建議主關機關能持續保障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民眾的之中醫就醫權益,並且須擬定相關政策以改善當前不同地區中醫利用差異之問題,以落實全民健保精神。

  • 期刊

目標:主治醫師納入勞動基準法的議題爭議許久,然而有關制定工時上限對醫療服務提供與民眾就醫衝擊的相關研究尚付之闕如。本研究以電腦模擬方法推估健保特約西醫醫院六個外科系科別之主治醫師工時限縮後對醫療服務量的影響。方法:以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收集醫師工作內容、每項工時及排班邏輯;分析健保申報資料之全年門診、檢查及手術服務、手術耗用時間等醫療服務量資料,建構主治醫師全年醫療服務量現況模型,並依據三種可能工時限縮方案(每週總工時及連續工時上限:80/28, 76/28, 72/24)進行推估,比較其對於醫療服務提供的影響。結果:相較於主治醫師現行工作現況,三種工時限縮方案皆可能導致門診量的減少與手術排程的延後,且對於區域醫院層級以下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影響較大。工時限縮方案中以每週工時上限72小時,連續工時上限24小時的方案,對醫療服務提供與民眾就醫權益影響最鉅。結論:本醫師工時模型及分析結果可供主管機關做為制訂主治醫師工時限縮決策之參考。

  • 期刊

目標:衛生福利部已擬定「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辦法」草案,該草案融入歐美先進國家公開揭露機制之作法和精神。未來台灣實際推動該法案,可能遭遇何種障礙和需要哪些配套措施,需進一步探究。方法:除參考國外推動公開揭露經驗的文獻外,以德菲研究法收集國內16名對醫療爭議議題學有專精者的意見,瞭解其對於台灣推行公開揭露機制之障礙和所需配套措施等看法。結果:歷經三回合問卷,專家共提出38項醫療機構推行公開揭露的障礙,其中30個項目具高度共識;共提出41項推行公開揭露所需配套措施,其中34項具高度共識。結論:本研究建議包括:第一,面對醫療不良事件時,醫療機構需破除隱晦和究責個人的管理框架,建立說明真相的機制和組織文化;二是,改善負面或敵對的社會文化與法制,創造處理醫療爭議的友善環境;三是,透過教育訓練建立醫療人員揭露技巧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