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35.210

管理與系統/Journal of Management & Systems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為實務上進行決策問題分析的重要基礎方法,在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領域中(尤其是製造領域)發展與應用極深,而近年來除工業工程領域外,更有擴大應用的趨勢,如交通工程、公共政策、醫療管理等領域,皆視作業研究方法為解決相關決策問題重要技術之一;此外由於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且隨著電腦的發展與運算能力的快速提升,使得作業研究方法成為現今解決各領域中所面對的實務問題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作業研究的領域乃是透過計量或系統方法以分析實務領域所面對的決策問題,因此,針對指定「系統」透過作業研究方法作出「決策」是本文章針對作業研究過去與未來的主軸,本文將首先針對分權式系統及其基礎方法-賽局理論等過去相關研究進行回顧;接著探討製造議題與作業研究之關聯,並延伸至近年來相當關注之議題-「智慧製造」;以及探究現今政府相當重視的前瞻建設中的交通部分,作業研究方法與理論對於「軌道建設」的事前評估與事後管理可提供相關的決策依據;最後介紹多準則決策方法的回顧與發展歷程。根據前述說明作業研究方法的發展與應用外,最終目的還是必須回到作「決策」的考量依據;簡而言之,目前作業研究方法在各領域的發展與應用皆有良好的成效,而本文除說明作業研究在各領域實際成功的應用或方法發展外,並針對近年科技與國家政策等外部環境發展給予未來研究建議,可提供包含數學、統計與機率、工程、行為科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等各領域專家,根據其專長與智慧分別以不同角度以作業研究方法檢視並解決所面對的問題,讓作業研究學科的發展及應用更為完整。

  • 期刊

智慧製造乃是現階段我國產業發展之重要議題,本文旨在針對“智慧製造”之各國推動政策與其發展趨勢及重點技術進行一統整性解析。本研究透過世界先進六國相關政策比較分析,進一步針對相關技術之世界各國智慧製造發展路徑進行統整,並針對智慧製造之重點發展路徑,以感知層、網路層及應用層之發展趨勢進行解析。探討智慧製造之全球專利佈局,據以闡述我國現階段智慧製造之發展狀況,及所面臨的挑戰和亟需精進之關鍵要項。最後,藉由對我國科技部工業工程與管理領域近年的提案歷程,提供領域學者於智慧製造研發上的策略方向,期能對台灣製造業之全球競爭優勢有所助益。

  • 期刊

「人因工程」啟蒙於二次大戰,而本國人因工程的開端則是由國科會(現為科技部)於1984年成立的「人因工程推動小組」所開啟,並於1992年成立「工業工程學門」。爾後在許多人因前輩的努力下,「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Ergonomics society of Taiwan, EST)於1993年在新竹清華大學成立。後鑒於人因工程若結合設計則更能產出實體產品或系統,國科會旋即於2001年將「工業工程學門」下的「人因工程」子學門更名為「人因工程與設計」子學門迄今。自1984年國科會開始推動人因工程以來,「人因工程與設計」子學門每年所提出進行審核的計畫案數量,幾乎都佔工業工程領域子學門的最多數。早期研究主題包括人體計測、工作環境測定、中文電腦鍵盤設計、訊息顯示設計、運動生物力學、控制與顯示設計等;特別在人體計測,不論教育部、科技部、勞動部、內政部與國防部,接續不斷地建立屬於「本土」的資料庫。此外,「人因工程與設計」與政府各部門的施政息息相關,也相繼被業界所器重並應用在產品設計上。近年來為因應數位通訊、雲端科技、高齡化、以及工業4.0所帶來各項系統的物聯網化、大數據分析與智慧化等衝擊,使得「人因工程與設計」子學門也不得不面對許多的挑戰。雖然「科技」是「設計之本」,但是「人性」卻是「設計之始」,當科技隨之日新月異之同時,也牽動人類適合從事的作業類型與內心需求層次的挪移,唯不論如何,人類所發展的科技畢竟由「人」所起,也終為「人」所用,故一切終究離不開「人性因素(human factors)」。於此同時,產品由首重功能使用進展至愉悅使用,以至提升到創造獨特的高感受時,即不再是單一技術或領域可及的境域,而是融合「感性科技」、「人性設計」與「文化創意」的設計思考,才能營造一個高科技與高感受的人性化工作與生活環境。藉「工業工程與管理」學門成立25周年之際,回顧「人因工程與設計」子學門之歷來與發展,並論及未來可能之挑戰與變化,盼諸位同好攜手並進,為「人因工程與設計」子學門未來更寬廣之發展而努力。

  • 期刊

情境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 AmI)是對未來環境的一個願景-環境以不突兀的、相互聯結的、適應性強的、動態的、嵌入的和智慧的方式支援活動於其中的人們。在過去,情境智能的研究人員主要來自資訊工程、電機工程和醫學背景。然而,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的概念和技術對於情境智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此外,台灣也有一些公司所生產之產品可以支持情境智能。眾所周知的是-工業工程師是工廠的醫生。因此,工業工程師對於情境智能產也很重要。基於這些理由,本研究探討工業工程概念與技術於情境智能之應用。

  • 期刊

隨著感測技術的進步,整合資通訊技術、網路、感知等跨領域以發展智能製造技術將成為製造業未來持續發展的動能。台灣製造業在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長期累積的優勢也開始受到鄰近亞洲國家的威脅,產業成長的表現已逐漸趨緩,製造業更需要轉變為生產智慧化,自主調整生產環境與產線之產能、資源與能源配置發展,以及自主調整上下游供應配送,並輔助人員正確快速完成各種操作組裝,建立完整產品生產履歷,可即時追蹤生產進度。另一方面,製造業面臨外部環境快速變化與成本的競爭壓力,除了硬體設備的提升外,更需要的是預測性分析的能力,以提升生產製造、行銷和資訊科技等方面的營運效率和競爭優勢。面對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時代,生產系統與管理領域研究也開始在轉變。本研究整理現今製造業在生產系統智能化方面相關研究,針對智能生產、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智能物流、永續生產等不同方向說明未來值得投入的研究方向。

  • 期刊

台灣隨著經濟發展與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實施,已經由單純的疾病診療發展到健康規劃並落實長期照護。由於疾病照護品質提升與經濟社會的變遷,台灣逐漸成為老年化的社會型態,因此,如何完善執行老年醫療照護是政府衛生政策與民間醫療重要的課題。另外,醫院病歷與健檢資料形成龐大的健康數據資料庫,善用大數據可應用於民眾健康指引與疾病預防上,行動科技也大量應用於老年居家照護與健康促進等項目。由於民眾對健康照顧與疾病診療的需求日增,在政府與民間醫院有限資源下,資源分配與急難救助的決策更形重要。面對高齡化人口與科技廣泛應用,本論文針對國內外優質老年照顧、急診緊急醫療、電子病歷、醫療資源分配及醫療大數據應用等議題進行回顧與展望,藉以提供國內外專家學者學術研究與實務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