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218.147

臺灣源流/Taiwan Heritages

臺灣省姓氏研究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嘗試探討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群拍瀑拉族(Papora)沙轆社(Salach)人,往昔日常生活與文化的特色,也就是一個臺灣原住民族群生活的過程,與一段歷史的課題。全文由拍瀑拉族(Papora)沙轆社的範疇起談,接著藉由考古學探討拍瀑拉族(Papora)沙轆社的史前文化,而後探究族人漁撈、授獵與農業等生產技術,最後就其飲食、衣飾、居住房舍、行旅等日常生活面與藝術風華等的考察,盼能對這些已消融於漢人社會的平埔族群文化,有著一種認識與尊重。研究發現:現今臺中市沙鹿地區沙鹿高工、鹿寮、南勢坑等遺址的「牛罵頭文化」人、「番仔園文化」人,應與清代文獻上的沙轆社人有著密切關係。早在清代,平埔語言、文化就已漢化。到了現在,平埔拍瀑拉族及其住區更不復存在,本文仍試加識別、整理、描繪,並將這些曾經烙印在歷史長流中的一個永恆記號,載入臺灣史時間與空間的脈絡裡。

  • 期刊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計畫四年整建四處傳統客家庄街區,打造「移動的客家文化博物館」。每處投入至少新臺幣一億元預算,促進客家觀光產業。首處選定在東勢區。規劃案得標之公司一意孤行地採用牆面3D彩繪作為主打設計策略,但這樣了無餘味的彩繪,僅能供打卡於一時,熱度稍升遽逝,無異浪費公帑。如何讓觀光客驚豔而聲名大噪,恐得另尋他法。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法,藉以考察現狀,繼而尋思可行之解決方案。文末建議:將荒廢已久的原東勢公學校日式檜木宿舍群中之一幢,加以活化利用,應用實境科技,以酷炫聲光效果,打造成「逆時穿越魔法屋」。在該幢歷史建物室內,套疊虛擬人物與場景,虛實混然一體地上演閃爍人文精蘊的舊日在地客家故事,將令觀眾耳目一新,造成轟動。如此東勢客庄街區才有可能成為青少人趨之若鶩的必遊景點,讓青少人對臺灣客家文化留下鮮明印象,從而產生進一步認識之興趣,不僅因而初步能達成臺灣客家文化的薪傳與弘揚之使命,還可望成為成功之展示典範,輸出到全臺各地,乃至大陸文物館,拯救為數不少的「蚊子館」;甚且可向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客家會館提案,協助在會所內闢建虛擬實境故事館,讓年輕人對會館產生濃厚興趣,從排斥轉為認同,有效紓解後繼無人的斷層困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