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94.39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探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基因檢測應用之相關倫理議題,分析偶然發現、意義未明之變異、孩童檢測、與親屬通知四類常見主題及其建議措施,進而探討執行次世代基因定序相關知情同意之内容、過程與挑戰,並就此内涵與實務工作需求,設計NGS知情同意與說明書,最後提出次世代定序檢驗及諮詢倫理準則。作者期望透過本文之分析與倫理準則之提供,能有助基因醫學研究人員與醫護人員在面對次世代定序之研究與臨床實務工作時,以及研究倫理委員會委員在進行此類型研究案之審查時,能有較周延之倫理思維與實踐。

  • 期刊

慢性肝病與肝癌為台灣第十大死因,與慢性病毒性肝病密切相關。本研究旨在探討B型肝炎疫苗接種世代青少年抗體效力狀況。B肝疫苗抗體效力之免疫記憶性因個體而有差異。此為追朔性研究,以1996/09至2002/08出生1,803位青少年B肝抗原與抗體數據,探討抗體保護力及免疫長期記憶性變化。1,803位青少年中,24位HBsAg陽性帶原者;排除後進行Anti-HBs效價統計,結果發現380位1997/09至1998/08出生的世代於2015/05篩檢時,13.95%保護力不足;316位2001/09至2002/08出生的世代於2019/05篩檢時,保護效力不足比例升高至54.11%。相較於1997出生世代,2002年出生世代Anti-HBs效力顯著下降(p<.0001),暗示免疫長期記憶性銳降。當青少年B型肝炎免疫記憶性下降,高度危險群應主動接受抗體檢測或追加疫苗接種,降低B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險。

  • 期刊

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急診室護理人員幾乎每天都需要執行的技術,且其執行的品質將影響病人的存活率;但國内各家醫院卻無標準固定時間進行技術評核及複習,且未使用客觀評估工具評值護理人員CPR之執行品質。藉由探討急診護理人員執行CPR的品質與技術保留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以提供臨床教育訓練之建議。本研究採用縱貫式、相關性研究設計,以立意取樣,於北部某醫學中心急診室進行三次收案,時間為CPR技術評估前及評估後3及6個月後。資料收集内容包括基本資料及工作年資調查表及使用數位式模擬教具及電腦收集CPR技能相關數據。結果發現,整體急診護理人員(N=77)執行高品質CPR技術不理想,僅一人達到高品質CPR的要求,其中以手部暫停時間(5.2%)和壓放比值(7.8%)的通過率最低。現況分析影響高品質CPR的因素結果顯示,男性手部暫停時間通過率優於女性;工作年資越長以及年齡越大,壓放比值通過率越高;急救訓練次數越多,壓胸速率通過率越高。此外,經過6個月後,CPR技術的保留,隨時間的增加而流失,尤其在壓胸速率,壓放比值和手部暫停時間等項目,而影響CPR技術保留的因素是護理進階層級(N level),進階層級越高,壓胸深度通過率越高。本文建議使用數位式模擬教具,以瞭解臨床人員執行CPR之品質,並建議每6個月定期的訓練和評核CPR技術。

  • 期刊

Maviret是一種全基因型,每日一次直接抗病毒藥物(DAA),用於治療慢性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此研究評估63位感染基因型1a、1b、2和6型HCV的台灣病人,使用Maviret治療8週或12週療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顯示持續病毒反應(SVR)為98%,病人至治療終止均未出現與研究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總而言之,Maviret對於台灣代償性慢性C型肝炎病人的治療是安全且有效的。

  • 期刊

心房顫動可說是台灣老年人盛行率及發生率最高的持續性心律不整。不論是盛行率及發生率也都有逐年攀升趨勢。這當然跟此心律不整越來越被重視,越來越多診斷工具的使用有關。因此稱心房顫動為一個公衛健康議題應該不為過。心房顫動的致病機轉非常複雜,臨床通常可以分成陣發性、持續性、及永久性。危險因子包括:年紀、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症、心衰竭、腎衰竭、瓣膜疾病、甲狀腺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癌症等等。因此要了解心房顫動真正的盛行率及發生率,對於瞭解並診斷這些相關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心房顫動到底會有甚麼健康危害呢?最顯著的併發症是中風、全身性栓塞及心衰竭。死亡或中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很沉重的負擔。我們應該要正視心房顫動對於台灣國人健康的影響並好好教育台灣國人以達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的目標。

  • 期刊

心房顫動是心房的電氣訊號紊亂,導致心房失去健康,進而影響整顆心臟以及全身的疾病,雖然我們很想要控制心律,也就是竇律控制,但苦於沒有好而安全的方法可達到這個目的,退而求其次的策略就是室律控制,保住心臟的部分功能,並用抗凝血劑作中風預防。然而隨著我們對心房顫動的了解以及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電燒工具以及方法應運而生,這些新方法的誕生不外乎是為減少手術時間、增加手術成功率、減少手術併發症、減少長期復發率,幫助病患更容易達到竇律控制的目的,不過新的方法和工具總是需要時間來證明它的效果與安全性,我們應該審慎評估,希望能以最小的風險及破壞,為病患謀得最大的利益。

  • 期刊

預防中風在心房顫動治療中至關重要。雖然warfarin(Coumadin)可有效降低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達64%,但由於其併發症和局限性,大大降低醫師處方的意願和患者的順從性。因此,warfarin(Coumadin)的使用不足一直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目前已有四種不同於warfarin(Coumadin)的新型口服抗凝劑問世,新型口服抗凝劑在預防缺血性腦中風方面具有與warfarin(Coumadin)同等的功效,並且大幅降低腦出血的風險。在新型口服抗凝劑的時代,醫師能夠更簡易、更安全地處方抗凝劑給需要抗凝治療的心房顫動病患。隨著我們對於新型口服抗凝劑的了解與使用經驗的增加,也為心房顫動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

  • 期刊

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目前文獻指出,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3至5倍。其中造成腦血管阻塞的血塊來源,有90%來自於左心耳。左心耳發育自胚胎時期的第4周,是原始心房的一部分,具特殊的囊狀以及小梁狀的構造,使得血液容易在此淤積形成血塊。除了目前抗凝血藥物治療外,利用左心耳封堵手術,減少血塊產生的機率,是目前歐洲與美國心房顫動治療指引中建議之替代療法。左心耳封堵手術適合於無法長期使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包含因使用藥物造成嚴重出血後遺症、無法耐受抗凝血藥物以及使用藥物後仍反覆中風的高風險族群。本篇文章將著重討論不同的經皮左心耳封堵器、近來大型臨床試驗的最新結果以及臨床運用的情境。

  • 期刊

本文探討機艙内緊急醫療所面臨之倫理與法律議題,說明常見之機艙内緊急醫療問題、機上可運用資源、醫療人員之角色及可能伴隨之法律責任。儘管台灣並無法律規定醫師於非值勤期間有義務提供緊急醫療協助,但多數醫師可能認為自己倫理上有幫助之義務,而提供者可受到緊急醫療救護法之保障。近期國内航空公司推出之機上志工醫師專案,其設置之初衷立意良善,然而筆者指出為感謝醫師而預先提供之福利回饋措施,可能影響原本利他醫療行為之倫理評價及其連帶相關法律責任,值得關注其發展。最後提出醫療人員回應機艙内緊急醫療狀況之一般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