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71.12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應用大數據於生物醫學及人工智慧領域之研發,使得病歷及健康資料使用於研究之重要性與日俱增。建立病歷與健康資料庫供醫學研究,並與生物及基因資料庫進行串連,成為國際生醫研究新趨勢,其所涉研究倫理與法律問題亦帶來新的挑戰。本文首先闡明健康資料之定義及應受保護之特殊性、探討病歷所有權歸屬、民眾對健康資料使用之態度、臺灣健保資料庫訴訟案、去識別化與事後退出權、參與研究之道德義務、最後提出對我國健康資料研究與治理之主張,期能提供未來相關法規與政策制訂之參考。

  • 期刊

加護病房患者受到自身疾病、侵入性醫療處置、護理照護、情緒困擾及外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之影響,致使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而鎮靜與止痛藥物對於病人睡眠生理容易產生不利影響,藉由非藥物照護措施以提昇重症病人的睡眠品質,更符合病人安全考量。但目前國内相關研究仍缺乏且無整合性文獻,故本文目的即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方式,整合與評價非藥物介入措施促進重症患者睡眠品質之實證。限定2009年至2019年05月前發表的中、英文文獻,資料庫包含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PsycINFO及華藝線上圖書館,中、英文關鍵字包含:重症患者、非藥物介入措施、睡眠品質、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critical care、sleep quality。文獻選取標準為運用非藥物介入措施促進重症患者睡眠品質之隨機控制試驗,並以modified Jadad scale作為文章品質篩選工具,共納入7篇研究。7篇研究之研究品質介於5至6分,屬於中等品質實證研究。介入措施包含:使用眼罩及耳塞以降低光線與噪音的干擾、纈草精油穴位按摩、芳香療法或採用音樂治療介入等方式,但目前實證證據的品質與研究數量仍偏低,建議未來研究宜朝向更為嚴謹、盲化、大規模的隨機控制試驗,以持續更新此實證結果。

  • 期刊

本研究在探討臺灣南部某醫學中心120名口腔癌病人的照護需求及健康生活品質,希藉由此研究,能提升醫護照護品質。採橫斷面式研究法,由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問卷有:個人資料表、照護需求量表、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本研究結果:病人以64歲以下的青壯年男性人口居多。病人的照護需求以關係需求為最大,心理情緒支持需求最為低;病人年齡與物質需求達顯著差異,疾病分期與照護相關協助需求有顯著差異。病人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以社會關係得分最高,心理得分最低。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在年齡、教育、疾病分期達顯著差異。建議腫瘤個管師能了解及掌握病人在每個階段的調適情況,給予更適切的治療及幫助與支持。

  • 期刊

吸菸及二手菸、三手菸對健康的影響及環境有毒物質的累積危害,是全世界都重視的可預防因子。吸菸對身體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影響,除了熟知的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狀腺、不孕症、皮膚疾病、胃食道逆流及潰瘍、口腔疾病以及多數癌症有相關。本案旨在提升戒菸療程完成率,分析發現:戒菸療程完成率低之主因為:對戒菸知識瞭解程度不足、醫師缺乏足夠時間於門診詳細解釋衛教、沒有適當的空間向病人衛教、醫病溝通缺乏有效率的紀錄平台,無法追蹤。改善措施:搜尋戒菸相關之文獻建立SDM模型、依病人就醫流程研議介入時機、執行SDM、增加人力(衛教師)、設置專屬戒菸衛教室、透過院內REDCap系統建立線上版PDA工具及建立QR code電子化紀錄功能。結果:以醫病共享決策流程實施後,三個月點戒菸成功率自改善前39.1%提升為53.9%。六個月點戒菸成功率自改善前37.6%提升為40.7%,第一療程完成率自改善前45.8%提升為56.6%,第二療程完成率自改善前67.9%提升為75.0%。有效提升戒菸療程完成率及提升照護品質。

  • 期刊

社會推演進步下,人權主義興起,民眾消費意識抬頭,對醫療的服務、品質、技術、管控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醫療也不斷的在進步當中,但醫療糾紛事件卻日益嚴重,醫病關係漸趨緊張,醫療人員的職業成就感與滿足感也受到衝擊。再加上台灣刑事訴訟的高便利性與低成本,漸成「以刑逼民」文化,高比例的醫療糾紛案件傾向採刑事訴訟來解決。在本研究中針對2011至2013年間在台灣在各級法院所結案的所有民、刑事醫療糾紛訴訟案件,共有252件,進行分析。本研究將醫療訴訟案件歸為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與民刑事訴訟案件三種,研究結果以卡方檢定分析發現此三類案件與判決結果的關係在勝算率上結果無顯著差異(X^2= 4.70, p= 0.319)。其中以刑逼民案件共116件中,純民事訴訟案件107件,卡方檢定分析比較此兩種類型之民事訴訟案件對於訴訟結果的影響,得到以刑逼民與否與判決沒有顯著關係(X^2= 0.57, p= 0.754),再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刑逼民案件平均訴訟時間為5.6年(SD=2.67),純民事訴訟案件平均訴訟時間為4.6年(SD=3.22),以獨立t檢定分析發現以刑逼民的訴訟時間顯著高於純民事訴訟(t=2.52, p=.012)。本研究結果證實以刑逼民並非有效的策略且會延長訴訟時間,建議強化醫院內(in-hospital)階段的醫病溝通,減少最後以醫療糾紛手段造成醫護人員、醫院、病家三輸的遺憾。

  • 期刊

放射治療為癌症重要治療方式之一。因質子射束能量釋放特性,使質子照射可以將能量釋放區域集中於腫瘤處,以兼顧正常組織保護。隨著加速器和質子射束控制技術進步,質子治療中心在世界迅速成立,台灣也積極投入質子治療發展。依各國情況差異,質子治療發展挑戰與對策亦有不同。後學以放射腫瘤科醫師參與台灣大學輻射暨質子科學治療中心籌備,奉派至日本頂尖筑波大學質子治療中心進行訓練與合作研究,並至日本、美國著名質子中心參訪建立連結。本文以有限經驗見解結合國際質子治療發展局勢,提出台灣發展質子治療可能挑戰與因應策略。盼與台灣醫學會各位先進分享,使台灣質子治療發展奠立根基、開創未來,提升癌症病人治療成效與生活品質,發揮國際重要影響力。

  • 期刊

放射治療在頭頸癌的角色日趨重要,相較於傳統手術方式,放射治療在許多原發性頭頸腫瘤能帶來更好的功能保存性,並改善臨床療效。雖然現今的光子放射治療技術已有大幅進步,但仍會帶來如口乾、吞嚥困難、頸部纖維化、聽力受損及其它相關副作用。相較於光子射束,質子具有重要的「布拉格峰」物理優勢,能進一步降低正常組織之傷害。過去因為建置成本昂貴而一直無法普及,台灣自2017年開始引進質子設備,未來幾年內北、中、南各區將會陸續成立數間質子治療中心。本文章整理過去發表文獻資料,回顧質子治療在頭頸癌的治療成效,亦作為未來台灣質子治療臨床應用之參考。

  • 期刊

對於肝細胞癌(肝癌)病人,手術切除和局部治療(包括經皮乙醇注射,射頻熱消融和經動脈化學栓塞)是有效局部控制疾病進展和增加存活率的主要治療方法。由於帶電粒子治療(charged particle therapy, CPT),包括質子放射治療(proton beam radiotherapy)和碳離子放射治療(carbon ion radiotherapy,又稱重粒子治療),可將放射線劑量提高至對肝腫瘤進行有效的放射劑量,並使正常肝實質和鄰近胃腸道避免於放射線傷害之臨床治療優勢,令CPT已成為局部治療肝細胞癌的替代治療策略。本文簡要回顧肝癌病人接受各種CPT的放射劑量(從常規傳統療程到低分次短療程)之療效、安全性和臨床預後。我們發現,CPT的局部控制率更好(約略80%到96%),病程無進展之2年存活率約略40%和3年整體存活率(約略50%到75%)。此外,CPT很少導致晚期第三級胃腸道副作用和輻射所誘發肝毒性。若肝癌位於肝門區域(肝中心腫瘤),建議使用傳統分次CPT,以避免膽道和腸胃道的長期放射線副作用,而位於肝周圍區域(不是肝中心)的較大肝腫瘤,低分次短療程且每次高劑量CPT,可以提供更好的局部控制率。

  • 期刊

放射治療仍然是多科團隊治療小兒實體癌症的主要利器。但是,傳統光子放射治療可能會導致晚期併發症和次發性癌症發生。考慮到質子束治療(proton beam radiotherapy)具有允許對腫瘤進行消融放射劑量,並同時減少鄰近器官之放射劑量的優點,質子治療在小兒癌症患者已成為新興的治療角色。在本文中,我們簡要回顧小兒癌症病人、包括髓母細胞瘤,顱內生殖細胞瘤,低惡性度神經膠質瘤,何杰金氏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或軟組織肉瘤,接受質子治療後之臨床預後、治療副作用、次發性癌症風險和生活品質狀況。儘管缺乏比較質子治療和光子放射治療之療效和毒性的隨機臨床試驗,但當前數據仍支持質子治療來治療小兒癌症,其最主要原因是令人鼓舞的治療成果。質子治療不僅提供更好的腫瘤局部控制,更少的急性和晚期不良反應,較少罹患次發性癌症風險以及更高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