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1.6

應用心理研究/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 OpenAccess

社團法人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採用「工作生活品質計畫」(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Project)所得之資料,探討2007年後期經濟衰退對英國管理者的影響。該計畫始於1997年,由筆者與英國執業管理師協會(the UK' s Chartered Management Institute,CMI)共同進行。本研究比較了2007年(信貸緊縮之前)與2012年(英國逐漸脫離經濟衰退)在多項調查上的變化。這些資料用以檢視組織變革的程度、速度與本質,並用以評估外在環境的改變,對管理者將其組織視作棲身之所、對其身心理健康與工時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經濟層面的改變強烈地衝擊到管理者的工作滿意度,也強化其工作勞動的程度,同時也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更加惡化。

  • 期刊
  • OpenAccess

有鑑於職家文獻以橫斷性研究居多,且多為西方樣本。本文以兩個相反但卻互補的「壓力」與「資源」理論觀點,在「前因─職家互動─後果」軸線上彙整台灣近期的職家研究發現,以檢視源自西方的職家構念應用於華人樣本的概推性。並以一份近期於台灣蒐集的三時間點縱貫性資料,針對職家衝突何以發生?並進而影響員工角色滿意度的作用歷程,提供完整的檢視。此外,為回應近來西方研究對正向職家互動及其背後理論架構的關注,本文亦簡要說明前述三時間點縱貫資料中,工作與家庭增益的研究發現。研究回顧顯示,台灣的職家研究發現大致與西方研究一致。而縱貫性研究結果則支持「工作與家庭要求、職家衝突、角色滿意度」之間的歷時循環關連,以及「工作與家庭資源、職家增益、角色滿意度」之間的歷時循環關連。此外,前述研究變項皆具有跨時間穩定性,而職家互動中的工作對家庭衝突、家庭對工作衝突、工作對家庭增益、家庭對工作增益則是四個可區分的構念。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台灣全職工作者自願外派中國地區意願之因素。本研究以全職工作者為研究對象,並針對現階段赴中國地區發展性高的產業內組織進行問卷調查,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務業、電子資訊科技業、製造業等,共發出640份問卷,有效回收數為598份,有效回收率為87.94%。結果發現,個人背景中,未婚、任主管職、年資淺者,自願外派中國意願較強。而個人系統因素中,外派職涯承諾以及文化智商越高者,自願外派中國意願也越強。家庭系統因素與組織系統因素的調節效果則發現,高度的組織支持則能夠強化具外派職涯承諾工作者的自願外派中國意願。

  • 期刊
  • OpenAccess

研究者針對在台灣北部各縣市國中實習的432位實習教師對學生管教策略的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實習教師傾向於認為廢止體罰會有負面效果以及學生不應該有太多的服裝儀容自主權;但是支持學生應有隱私權。相關分析則顯示當教師愈重視傳統自律和諧的修身價值觀念,以及將老師體罰學生歸因於老師的嚴教信念,他們就愈傾向於支持教師可以限制孩子的自主權與隱私權。將老師體罰學生歸因於老師的嚴教信念者亦傾向於不嚴懲體罰過當的老師。

  • 期刊
  • OpenAccess

安寧緩和療護照顧生命末期的病人,提供身心靈整體性的照顧以提升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的專業訓練與能力對於心理層面的照護能有所貢獻。本研究之目的為描述與探索台灣臨床心理師在安寧緩和療護領域的角色與工作現況。採用質性研究法,九位臨床心理師參與訪談,訪談時間從43分鐘到2小時17分鐘。以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收集,訪談大綱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歷程或模式、團隊合作、工作的困難與因應方式,以及所需能力及教育需求。共有四個主題被提取,包括:(1)面臨死亡與結構彈性的工作場域:工作環境中面臨生命終點,且提供心理照護的方式差異性很大。(2)多樣化的工作內容,包括病人、家屬、團隊、社區以及研究。(3)動態照護歷程:心理照護的歷程分成衡鑑、介入與成效評估三階段,依據的是心理學的知識與技巧。除了心理學專業能力外,心理師應該具備有彈性、關懷的人格特質、以及轉化的能力。(4)自我省思與工作挑戰:臨床心理師反省專業的有限性,以及人性化的樣貌來面對所照顧的對象。工作挑戰則來自於「外在/他人或環境」與「內在/個人」二方面。未來研究可針對工作模式、特定的心理社會照護介入方式與成效加以探討。

  • 期刊
  • OpenAccess

這是一篇集結參與雅樂為一種方法,靠近心理系大學部盲社群日常生活學習的田野記錄,當中會以三個部分呈現,第一部分記錄我黃圓珍的盲身形與雅樂的相遇,及雅樂在我身上發生的作用力道關係。第二部分則是與我一同協同的伙伴戴安宜,記錄她自身的身體經驗,及多年來她帶在身上一直隔離的情感身心,經由雅樂的操演,逐漸喚回她掉落已久的身體感知。第三部分則是記錄我們這群伙伴協同進入心理系視障生社群中,共同創發在一個可以被操演的空間中,實驗從另外一個視角進入,理解盲群的社會性身體如何被先天及後天體制所限制與規訓,自身與他者看見,當中記錄我們為期一年的片段對話及身體操演時的發現。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作者是一名投身、服務於身心障礙領域的基層工作者,在工作的第六年,碰上「服務」對象阿聰大哥於自家樓頂跳樓自殺,作者因此事之衝擊「才」得以回觀省思福利服務在輸送、設計上的問題,重回工作場域後,作者藉由自身的行動、雅樂舞的身心操作與實踐,一步步摸路、找路與機構中較缺乏語言表達能力的成員一道工作,而作者也在這過程中通過雅樂舞的操練逐步復甦身心之感知、克服對死亡之恐懼,並在阿聰逝世一年後終得以理解、進入阿聰的生命與故事,將此作為實踐道路上不可抹滅且需時時銘記在心之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