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41.106

長期照護雜誌/The Journal of Long-Term Care

社團法人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人口老化為先進國家普遍面臨的議題,如何因應高齡社會所需之各類專業人力將是本世紀的重要教育議題。有關老人相關領域的高齡教育可分三大類,一類是開創新的系所、一類是以學程方式辦理、另一類則在原系所下加強老人相關的課程。國內老人學及老人醫學的高等教育在教育部以學分學程及學位學程的政策推動下,已有數所學校開辦,並累積不少寶貴的教育及教學經驗。本專欄除介紹老人學高等教育國內外發展現況外,更以輔仁大學老人學學分學程為例,同時邀請中山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實踐大學以及台灣大學分別分享其老人學相關學程的源起及發展現況,希望藉由各校的經驗分享,建立良好資訊及經驗的交流平台,並共同思考我國老人學與老人醫學相關高等教育的未來教育重點及規劃方向,共同為提升我國老人學及老人醫學高等教育品質而努力。

  • 期刊

國內老人學及老人醫學的高等教育在教育部以學分學程及學位學程的政策推動下,已有數所學校開辦,並累積不少寶貴的教育及教學經驗。本文介紹高雄醫學大學老人學相關學程的源起及發展現況,希望藉由經驗分享,為提升我國老人學及老人醫學高等教育品質而努力。

  • 期刊

隨著老年人口以及身心障礙人口的逐漸增加,國內老人與長期照護制度環境逐步發展,高等教育學府亦需負起培養相關專業領域人才之責。國立台灣大學於2008年通過設立老人與長期照護學分學程,同年開始招收學生,為了培養具備全人照顧、在地老化、追求卓越、終身學習、且具備反思能力的專業團隊人才,開設老人與長期照護團隊介入等三門核心課程。本文以老人與長期照護團隊介入課程為例,依據Tyler的四Q課程設計理論,介紹本課程的設計理念、內容與施行成效。本課程的設計理念依據大學專業教育與本學程教育理念,以及成人教育和行動學習理論為課程內容設計的基本理念。課程內容方面以老人與長期照護常見議題之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以及團隊理論等兩主題為雙主題的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分為四個主要學習活動,學生分組主動學習,以失智、營養、活動以及團隊形成等四個學習模組,引導學生循序逐步達到自我學習目標並形成學習團隊。學習成效以反思日誌、小組互評與自評表、學習經驗期初與期末問卷為主,搭配傳統教學法的隨堂預習測驗及期中期末書面報告為輔。同學對於本課程設計多提出正向回饋,認為經由學習活動經歷了團隊形成過程,對於雙主題皆有親身體驗與深入學習。此課程設計理念架構可提供老人與長期照護領域課程未來規劃之參考。

  • 期刊

因應我國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之衝擊,教育體系應當及早規劃與實施有關老人照護之教育訓練計畫,以培養包括實際從事老年照護之優質醫護保健工作人員及其師資團隊。中山醫學大學有鑑於此,於96年開設「周全性老人照護團隊學程」,學程課程規劃的理念為「LOVE」,分別代表Live(生命關懷)、Obligation(責任)、Vitality(活力)與Expertise(專業),學程組織建立乃基於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並以評價引導學習,學習帶動研發,以及落實研究發展的成果來作為學程發展的策略。大學部學程規定需修習18學分,包括核心課程(老年醫學、老人學、老年健康照護與促進)、選修、實習以及專題研究。96學年度共計有156位學生修讀,涵蓋醫學系、醫管、公衛、營養、餐飲系、物理治療系、聽語系、醫學社會系以及護理系。除了大學部學程外,96學年度下學期更開設研究所學程,以滿足學生進階教育訓練的需求。目前研究所學程已招收15位研究生,修習學分數規定為12學分,包括核心課程、專題講座、選修課程及專題研究。學程開設至今,在學校傾全力的支持與全體教學師資團隊的努力下,建立了以下特色,包括(一)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二)深化老年照護之研究發展(三)培養老年照護師資團隊(四)建構老年照護教育訓練計畫之評鑑體系(五)建立快樂與充實並重之學習環境(六)強化產學合作機制(七)拓展國際合作,增進國際學術交流(八)加強資源整合,達成永續經營之目標。為了達成建構本土化老人照護教育訓練模式的願景,未來更需不斷創新發展,以強化學程及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並持續結合產官學界資源,透過整合性課程的設置、團隊師資的培訓、學習及教學評量制度的改善來推動老人照護的研究發展,培育優質的老人照護人才。

  • 期刊

實踐大學在老人學相關的教育開創於2002所設立之學「老人生活保健研究中心」,該中心致力於老人保健之教育、服務與研究,開設在職專班,培育老人服務領域的菁英近90位。2004年於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中增設老人保健組,成為全國第一所以老人保健及家庭研究為主的研究所。另於2005年將老人學高等教育向下紮根,開辦老人保健學分學程,並於2007年更名為老人學學分學程,目的在培育民生學院各科系學生,對老人服務的認識及瞭解產業的趨向,目前學員人數已超過170位。未來實踐大學將老人學之教育推廣到全校及社區教育,培育更多莘莘學子及社區民眾共同參與老人服務與照顧的行列。

  • 期刊

本研究目的主在瞭解社區獨居老人之人格韌性、社會支持、生活滿意度,及人格韌性、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相關性,並進一步探討預測生活滿意度的因素。採橫斷式相關性調查法,以設籍於台北市萬華區65歲以上的120位獨居老人為研究對象,使用問卷收集人口學特質、人格韌性、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資料。以t檢定、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和複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社區獨居老人具有中等程度之人格韌性、社會支持、及較低的生活滿意度;而社會支持來源最多來自朋友、鄰居或同事。(2)影響社區獨居老人人格韌性在人口學特質中有教育程度、子女數、經濟來源、及目前罹病數;生活滿意度之影響因素為身份、經濟來源、及目前罹病數。(3)人格韌性、社會支持、和生活滿意程度呈顯著正相關。(4)目前罹病數、社會支持、經濟來源、及人格韌性四因素,可解釋生活滿意度總變異量39.8%。在護理實務上,護理人員應加強評估獨居老人的人格韌性和了解其社會支持程度,以提昇其生活滿意程度。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退化性關節炎病患憂鬱程度與其疼痛及自我照顧能力之相關性。係採橫斷式研究設計,對象為中部某三家醫院骨科門診之退化性關節炎病患共153位。採結構式問卷,內容包含人口學變項、自評健康程度量表、憂鬱量表及自我照顧能力量表。資料以SPSS 10.0套裝軟體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的憂鬱狀態,以「我覺得我和別人過得一樣好」平均得分最高,「人們是不友善的」得分最低。樣本之性別、婚姻狀況、照顧者來源、疼痛、罹病年數與患者之憂鬱狀態有統計上顯著性差異。因此,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護理人員照護退化性關節炎病患之相關訊息,並適時的發現病患之憂鬱程度,以提供適當的介入措施,以維持患者自我照顧能力,並增進其生活品質。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第二型糖尿病患自我照顧行為分別與人口學特性、疾病相關特性以及社會支持的關係。採用橫斷式調查研究法,以立意取樣南台灣某醫學中心新陳代謝科門診,40歲以上之第二型糖尿病患131名,採用人口學變項問卷、疾病相關變項問卷、社會支持量表和自我照顧行為量表進行資料收集。研究結果發現:大專程度(含)以上的病患對高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之自我照顧行為最佳。罹患糖尿病越久者,其足部之自我照顧行為越佳。本研究中糖尿病患之自我照顧行為指標分數為74分(滿分100分),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藥物與血糖監測的自我照顧行為得分最高,運動則得分最低。採用飲食控制合併口服降血糖藥物和規律運動者,以及社會支持程度越高之糖尿病患,不論在整體自我照顧行為或各面向自我照顧行為都是最佳。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醫護相關人員作為糖尿病衛生教育介入措施之參考。

  • 期刊

本文為協助一位中風二年居家病患控制反覆泌尿道感染之照護過程。照護期間自2007年10月15日至2007年12月12日,筆者以感管師之角色介入,透過家訪、電訪,以觀察、會談、身體檢查等方式評估及收集資料。發現個案有現存之感染、皮膚完整性受損、主要照顧者負荷過重及身體活動功能障礙等之護理問題。在照護過程中運用洛神茶及提供相關照護的知識、技巧,提供照顧者情緒支持及轉介相關資源等措施後,個案尿液檢測可看出酸化之成效、壓瘡傷口痊癒,並能增加主動關節運動之次數。而且,照顧者之經濟負荷稍有減輕,並能夠主動維護個人之健康,及對個案居住環境之重視。對於家屬已無積極照護之動機且尿管留置已二年之居家中風病患,要改變其生活作息及照護習慣並配合所給予之計劃實屬不易,希望透過本文之照護經驗可提供同仁在臨床中面對長期尿管存留病患時之照護參考。

  • 期刊

本文主要護理對象為輕度智力障礙的照顧者,居家照顧糖尿病父親,護理期間自2005年8月24日至2006年4月16日,發現照顧者因未協助糖尿病案父規律監測血糖、疾病飲食準備不當、對案父糖尿病控制不佳感到焦慮、未遵從醫囑以及無法辨別低血糖與正確處理,低照顧品質導致案父血糖控制不佳。藉由糖尿病護理師的觀察、會談、電話訪談等方式收集資料,針對照顧者的特殊需求擬定護理計劃,護理措施包括:實際示教血糖監測技術、介入處理輕度智力障礙之主要照顧者的特殊認知問題、重複說明與提醒,進而建立規律用藥的遵從性、適當疾病飲食觀念,正確處理低血糖危象等。具體的護理成效為輕度智力障礙之主要照顧者能擔負起料理醫藥、飲食的責任,提供立即性且正確的低血糖處置,使糖尿病案父糖化血色素從9.6%降至6.4%,成功達到血糖控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