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5.63.145

新臺北護理期刊/New Taipei Journal of Nursing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臨床環境中,護理人員依法需定期更新執業執照所需之教育訓練課程外,醫院中充滿各種提升護理人員能力的教育訓練課程,所有課程設計之目的,以提升人員照護能力為最終目標,如何有系統的衡量訓練成效,亦是醫院關注之重點。對於訓練移轉評量,Kirkpatrick四層次訓練移轉模式,常見於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四層次訓練移轉模式包括反應層次、學習層次、行為層次、結果層次。在護理相關領域,教育訓練成效移轉之評估,較常採用反應層次與行為層次,本文將進一步說明Kirkpatrick模型在橫斷面資料(cross sectional data)與縱斷面資料(longitudinal data)之不同做法與相對應之層次,未來在護理領域中可透過縱斷面資料(longitudinal data)收集,搭配Kirkpatrick四層次完整訓練模式來衡量訓練成效,並透過系統性訓練成效說明,協助護理主管與醫院管理者,了解教育訓練課程是否能夠實際為醫院與病人帶來實質上之效益,希冀此法能供醫療、護理人員在教育訓練評估上之參考。

  • 期刊

背景:在臺灣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進階制度的推動已有二十餘年,臨床護理人員參加進階之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值得探討。目的:1.了解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進階分布情形。2.探討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與進階動機、進階壓力、進階滿意度之關係。3.探討影響進階滿意度之預測因素。方法:以立意取樣,在臺灣北部五家已實施專業能力進階制度之醫院收案,問卷包括進階動機、進階壓力、進階滿意度量表,共發出5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15份,回收率為83%。結果:臨床基層護理人員以20至25歲(28.9%)、未婚(58.8%)、專科學歷(52.8%)、級階為N1(36.4%)為最多,54.7%目前有規劃繼續進階,於目前醫院服務年資平均為7.13±5.86年。服務年資較久者有較高進階壓力和較低進階滿意度(p<0.05),臨床基層護理人員進階滿意度之影響因素包括教育程度、進階制度、獎勵制度、單位工作負荷以及進階動機(F=18.52,p<.001),可解釋37.3%進階滿意度變異量。結論/實務應用:研究結果可提供醫院管理者及護理行政主管未來輔導護理人員進階參考,並作為修訂及推動進階制度之依據。

  • 期刊

本研究為探討糖尿病患發生危及肢體(limb-threatening, LT)足部潰瘍與季節變化的相關性。研究採病歷回溯,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臺灣北部某醫學中心20歲以上糖尿病足部潰瘍住院病患,將個案分為危及肢體糖尿病足部潰瘍(limb-threatening diabetic foot ulcer, LT DFU)及糖尿病足部潰瘍(diabetic foot ulcer, DFU)二組,檢視糖尿病足病患是否發生LT DFU與季節變化之相關性。另收集同時期臺灣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北部四個氣象站的每月平均溫度及相對濕度。依照氣候劃分四季。統計採用SPSS套裝軟體22.0版,進行卡方、獨立t檢定以及多元邏輯斯回歸等統計分析。共732位個案,平均年齡65.8(±13.79)歲,LT DFU 645位(88.1%),其他為只有DFU病患87位(11.9%)。春季時糖尿病足入院總人數最多(x^2=10.393, p<.05),但秋季是LT DFU發生比例最高的季節(x^2=8.145,p<.05),以秋季為參考組,春、夏、冬季發生LT DFU的odds ratio(OR)分別為0.289(p=.002)、0.360(p=.015)及0.325(p=.006)。糖尿病患者在冬季活動量較低,隨著氣候漸暖,活動量增加可能使腳部承受壓力,因而增加了春季發生糖尿病足部潰瘍的風險。臺灣地處亞熱帶,2016及2017年為臺灣氣象紀錄上最暖的兩年,秋季平均溫度為攝氏25.53度,相對濕度78.88%,溫暖潮濕的天氣可能增加了糖尿病足病患的感染率,因此秋季是糖尿病患發生LT DFU比例最高的季節。建議臨床醫療人員應加強春、秋季糖尿病患足部保護措施。

  • 期刊

本研究旨在了解血液透析病患之社會支持、自我照顧行為、生活品質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區域醫院血液透析中心144位血液透析病患;採橫斷式研究設計,以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包括:個人背景資料、社會支持量表、自我照顧行為量表及生活品質量表,並以描述性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分析、薛費氏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得分,醫護人員高於家人親友,自我照顧行為得分最高的是藥物使用、最低的是日常生活照護,生活品質以環境範疇得分最高、心理範疇得分最低;研究對象的生活品質會因為工作狀況及經濟狀況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自我照顧行為與其生活品質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r=.176~.391, p<.01),亦即社會支持越多、自我照顧行為越好其生活品質越好。研究對象的工作狀況、經濟狀況、自覺復原時間、社會支持及自我照顧行為等變項為生活品質的預測因子,可解釋生活品質總變異量的26.9%,其中以自我照顧行為(p<.01)解釋力最強。建議定期評估和追蹤病患的自我照顧行為,適時衛教正確的自我照顧方式,以加強血液透析病患社會支持及自我照顧行為,來提升其生活品質。

  • 期刊

血液透析雙腔導管對透析病人而言,如同第二生命線,因此,落實感染管制是非常重要。本單位雙腔導管感染率有逐漸升高情形,於2015年12月之平均感染率高達(千分之11),統計因感染而重新置換導管有5位病人,其中1位更因菌血症導致死亡。故本單位成立專案小組,經查核,發現護理師未進行傷口評估就執行導管消毒、醫師未落實無菌防護措施、護理師洗手認知不足、護理師執行照護時消毒溶液停留未達2分鐘、洗手台感應不良、乾洗手液不足為主要原因。專案小組於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運用雙腔導管組合式照護,修訂雙腔導管置入流程及照護查檢表、規劃感控在職教育課程、增設腳踏式洗手檯、乾洗手液、雙腔導管用物工作車等方案,雙腔導管照護正確率由83.3%提升至99.2%,而雙腔導管感染率自(千分之11)降低至(千分之5.5),以提升導管照護品質。

  • 期刊

燒燙傷對病人而言,是件毀滅性的人生大事,當病人面臨疤痕增生問題,輕則影響日常精細活動,如握拳、眨眼,重則影響肢體功能。臨床發現,為使護理人員得以提供連續性照護,以正確協助病人執行復健,減少對於病人復健執行內容不清楚或無一致性之問題,故成立專案小組,目的為提升護理人員對燒燙傷病人復健護理指導執行率。藉由制定復健護理指導標準、製作復健衛教手冊、舉辦在職教育、增設復健記錄資訊作業、舉辦燒傷病友復健座談會與復健護理品質監控等措施。經專案實施後護理人員執行復健護理指導執行率由37%提升至95%。冀望持續相關的專案改善能減輕病人不適及提升復健成效,增加其肢體的功能性,進而增進病人自我照護能力、生活品質,以重返家庭及社會。

  • 期刊

手術病人照護作業上,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完善的照護設備及提供完整的物料是影響手術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現況分析後發現單位護理人員在執行骨腫瘤切除併皮瓣手術護理作業時,完整性僅59.4%,故引發專案小組改善動機。本專案目的為提升護理人員執行骨腫瘤切除併皮瓣手術護理作業完整性達92%。解決辦法:舉辦教育訓練、製作骨腫瘤切除併皮瓣手術護理作業照護手冊、執行跨科種子人員培訓計畫、規劃皮瓣手術物料用物標準化包、增設擺位照護設備。專案改善後,人員執行骨腫瘤切除併皮瓣手術護理作業完整性由59.4%提升至94.8%,已達專案目的,顯示本專案對手術室護理人員執行骨腫瘤切除併皮瓣手術護理作業完整性有正面意義。

  • 期刊

入院護理指導攸關護理照護品質及滿意度。2017年11月,經查檢發現:入院照護指導不完整、未定期舉辦照護訓練課程、缺乏團隊參與、未建立標準作業流程及稽核制度、缺乏衛教工具及衛教單張不適用,因而造成入住碘隔離病人入院照護指導滿意度低。護理師執行入院照護指導完整率及病人之滿意度攸關護理品質,故提出解決方案為:定期舉辦照護訓練在職教育課程、制定碘隔離入院照護指導標準、建立碘隔離入院照護標準作業與稽核制度、製作病室環境介紹手冊、邀請照護團隊納入入院照護指導並修訂碘131衛教單張、製作儀器操作分解步驟圖卡、影片以及建立QR code。實施後,入住碘131隔離病人之入院照護指導滿意度由3.7分提升4.6分,完整率由67%提升至100%,可顯專案成效卓越,期望此護理專案能作為其他相關單位為標竿對象。

  • 期刊

本文主旨在分享運用羅氏適應模式照護一位老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糖尿病病人之護理經驗。照護期間為2016年2月29日至2016年7月19日,藉由傾聽、會談、身體評估、直接照護、護理指導、心理支持等方式,並運用羅氏適應模式評估及確立健康問題,發現過程中有因化療過程導致的無效性保護能力、面臨醫療照護的抉擇衝突以及照顧者角色緊張等問題,在筆者深入觀察與評估下,提供個別化的照護與衛教措施,提供其照護知識與技能,控制血糖值,並以同理心、接受與支持的態度,鼓勵表達情緒,陪伴個案渡過疾病導致的生理與心理改變,結合家庭支持系統,促進及達成適應的目標與健康狀態。期望藉此護理經驗的分享,提供臨床護理同仁及相同角色的家庭照顧者參考與應用。

  • 期刊

本文描述一位57歲男性患有韋格納氏肉芽腫疾病,此次因疾病復發侵犯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右側梗塞性小腦中風合併右耳聽覺喪失之護理經驗。筆者於2016年12月10日至24日照護期間藉由直接照護、觀察、會談、病歷查閱、身體評估方式收集資料,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進行評估,確立病人有不確定感、潛在性跌倒、言詞溝通障礙/與中度聽力損傷有關等健康問題。照護期間,病人因疾病導致身體平衡功能不佳、右耳聽覺喪失及因疾病復發生命備感威脅,無法預期治療效果及預後,對未來產生不確定感,經由鼓勵病人主動參與自我照顧計畫,提供疾病相關訊息,增加疾病認知及提升自我照護技巧,以減少病人對疾病預後之不確定感,同時運用跨領域醫護團隊合作模式,擬訂個別性及適切性護理措施,協助病人面臨身體平衡功能不佳及聽力損傷所造成的心理衝擊,冀透過此病人經驗的分享,做為相關疾病照護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