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194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Cheng Ching Medical Journal

財團法人澄清基金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目的:近年來隨著養生保健觀念普遍化,民眾對健康蔬食重視的程度相對提高。因此,本研究以台中市西屯區的民眾為例,探討一般民眾蔬食餐的消費意願以及個人背景因素、健康品質評估、KAB(知識、態度與行為)與蔬食餐消費意願的關係。方法:以台中市西屯區住家民眾、訪客或工作者為訪問對象。結構式問卷設計參考李克特量表概念,內容包括人口特性、健康品質評估及蔬食餐消費意願,分為健康生活品質、飲食行為、自覺狀態等三個構面進行評估。受訪者基本資料以敘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以Student t檢定分析個人背景因素與蔬食餐間的關係;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分析檢定蔬食餐消費意願與蔬食餐之相關姓;以複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探討研究對象之食用蔬食餐和消費意願之間的關係。結果:本研究之受訪者女性多於男性,曾經吃過蔬食餐的人有72.16%,每月食用11-20次的人數最多。受訪者感覺在食用蔬食餐後之體重、血壓、感冒、偏頭痛與便秘皆有減少或健康狀況與營養不良有改善,其中食用蔬食餐者體重、感冒、便秘、健康狀況及營養不良與未食用者比較有顯著差異。受訪者的年齡、教育程度與職業是影響蔬食餐消費意願的重要因素,消費意願的前三項因素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及膳食纖維」、「新的健康餐」及「促進健康」等概念。結論:由本研究結果可了解選食蔬食餐的民眾似乎對提高健康飲食行為、健康狀態及提升健康生活品質有較佳的優勢。

  • 期刊

目的: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精神專科醫院護理人員訓練品質與組織學習的相關,並分析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及訓練方式對人員訓練、組織學習所造成的差異性。方法:以中部某精神專科教學醫院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以結構性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問卷內容包含個人基本資料表、人員訓練品質量表、員工組織學習量表。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及Scheffe事後比較法進行人口變項、組織學習與人員訓練差異分析,以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推論組織學習對人員訓練品質的影響。結果:一、護理人員對人員訓練品質與組織學習認同度會受不同人口變項而有差異,擁有碩士學歷、擔任護理主管者對組織學習差異最大。二、護理人員對人員訓練品質、組織學習認同度會受不同訓練方式而有差異,以接受過視聽教學及外界研討會者對人員訓練品質、組織學習差異最大。三、護理人員組織學習認同感越高,可預測對醫院訓練計畫品質的認同度越高。結論:有效訓練方式,可提升人員對於單位及組織的認同感,衛生主管機關及各家醫院教研單位應努力設法將臨床實務所需要的知能,作系統性專業能力的訓練,讓整個繼續教育制度與臨床實務連結,提升訓練品質。

  • 期刊

目的:膽囊結石病人在台灣的盛行率有持續上升的趨勢,無症狀的膽囊結石只需定期追蹤,溶解結石是無法治療膽囊結石,手術切除是最根本有效的治療方式;其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為目前的主流,故本研究目的在比較「兩孔式」與「三孔式」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之醫療品質與資源耗用成效,以作為病人及手術者決策時之參考。方法:本研究採病歷回溯描述性研究,於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針對外科病人60位個案進行醫療品質及醫療資源耗用額度差異之分析。結果:分析結果顯示在術後併發症及醫療整體滿意度無顯著差異;在醫療費用中兩孔式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低於三孔式,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結論:根據本研究兩孔式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其術後併發症、平均住院日及傷口疼痛皆無差異,此手術確實有正面價值不僅節省醫療成本支出更可美觀手術傷口,並提升病人滿意度;其結果可供醫院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住院病人Tw-DRGs制度下經營管理及提供病人手術選擇的參考。

  • 期刊

腰椎融合術常用來治療腰椎退化性疾病,但易誘發手術鄰近節段病變,故ISOBAR動態內固定裝置被應用於脊椎手術以降低疼痛、改善失能及預防合併症,但成效未有定論。本文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方式,搜尋1997年迄今的中、英文文獻,包括Cochrane、PubMed/Medline、CINAHL、ProQuest、華藝線上圖書館和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以PICO建立中、英文關鍵字,P:腰椎融合手術病人(lumbar fusion surgery patients),I:ISOBAR動態內固定裝置(ISOBAR semi-rigid device),C:傳統融合手術(lumbar fusion surgery),O:疼痛、失能(pain、disability)及合併症(complications)。選取與主題相關之實驗性、類實驗性及世代研究,以CASP做為文獻品質評析工具,以探討ISOBAR動態內固定裝置對腰椎融合術患者疼痛、失能及合併症之成效。文中共納入18篇文獻,982位腰椎融合術患者,分析結果指出ISOBAR可有效減輕患者腰腿痛、下背痛及失能,不會增加合併症,可能影響鄰近節段退化發生率。然所有研究文獻均來自美國及中國,多為非隨機控制實驗,可能因研究設計、個案數少、疾病嚴重度影響,難以推論預防鄰近節退化的成效。建議未來可進行大型跨國長期性研究以確認ISOBAR成效。

  • 期刊

失智症個案之精神行為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容易造成照顧者的負荷,其中針對攻擊行為及躁動行為,更是家屬將之送至機構照顧的主因。臨床上最常使用物理性約束、精神科藥物和降低刺激源以因應。特殊專區(Special Care Unit, SCU)可提供失智症者個別化的照護模式,本文之目的即依據護理實證的步驟探討「人本環境對失智症住民之精神行為問題是否具改善成效」之議題。設定PICO為:P:機構中的失智症老人;I:住在SCU;C:未住在SCU;O:住在SCU之失智老人可有效改善躁動及攻擊行為。透過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 Plus、CEPS等資料庫進行蒐集資料,關鍵字則為「失智症(Dementia)」、「特殊專區(Special Care Units)」、「團體(Group Living)」、「護理機構(Nursing Facility)」、「環境(Environment)」,並透過收入及排除條件,以隨機試驗和類實驗研究為篩選條件,共獲得8篇文獻。研究結果:一、確實可以透過特殊專區的環境,改善住民的攻擊及躁動行為問題(p<0.05至0.0005)。二、小單元以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能滿足失智症的多元化需求,降低攻擊與躁動行為(agitated behavior)。人本環境設計對失智症住民之精神行為問題的確具改善成效。目前世界各國推動的情形、國家政策的支持度皆不一,這是國際失智症照護應努力的方向。

  • 期刊

本文探討一位失智症患者初入住護理之家之護理經驗,護理期間從2016年2月1日至3月20日間,運用觀察、會談、直接照顧及周全性老年評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簡稱CGA)等方式收集資料,評估發現個案有一、慢性混亂/與失智症造成意識混亂有關;二、身體活動功能障礙/與骨折、失智症造成肢體活動受限;三、照顧者角色緊張/案妻擔心、自責自己無法照顧個案有關。過程藉由醫護等專業團隊的介入,予控制及改善精神症狀,經過護病關係信任感的建立,增加個案與人的互動,透過跨專業團隊會議擬定具體可達成的復健計畫,及多次諮商及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的介入下突破家屬的心房使其願意相信並接受團隊照護,使得個案與家屬生活品質得以改善。建議:機構內可增加視訊設備,以連繫遠方親友或關心的人,讓個案能得到親情的撫慰。此護理經驗之分享,期望能使醫療工作人員更關心失智症個案與家屬的需求,給予個別性及持續性的照護,並且適時給予提供資源與協助,陪伴個案與家屬一起走過生命的幽谷。

  • 期刊

目的:給藥錯誤不僅會造成病人面臨死亡威脅和健康危害,甚至引發醫療爭議。本單位於2014年6月發生一件屬高警訊藥物之胰島素輸液幫浦給藥錯誤事件,其劑量被錯誤調整成原劑量10倍,進而著手根本原因分析調查,此事件引發專案小組深入探討單位高警訊藥物給藥過程缺失之動機,故於2014年7月9日至7月16日以查檢表對單位護理師進行高警訊藥物給藥過程查核,發現缺失率高達42.85%,本專案旨在降低高警訊藥物給藥過程缺失率。方法:由現況分析發現錯誤原因包括:一、缺乏教育訓練。二、高警訊藥物使用作業標準流程定義不明確。三、缺乏教學演練、回覆示教及常規查檢監測。經文獻查證及距陣分析選定改善策略包含:(一)與醫師溝通處方規範、(二)修訂高警訊藥物使用作業標準、(三)拍攝口頭醫囑及高警訊藥物執行流程影片、(四)舉辦用藥安全教育訓練、(五)舉辦教學雙向演練並實地查核建立制度。結果:經改善對策執行後於2014年10月6日至10月20日成效評值,給藥過程缺失率由42.85%降低至0.00%,且追蹤至2016年12月無高警訊給藥錯誤事件發生。結論:本專案藉由處方規範重申宣導達醫護共識、標準修訂推展至各護理單位、教育訓練提升同仁認知與重視及持續品管監測等有效措施,使問題得以解決,病人安全得以確保並提升用藥之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