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70.63

傳播研究與實踐/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 OpenAccess

世新大學 & Ainosco Press,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弗里德里希.基德勒(Friedrich Kittler)的媒介理論開啟了德國自1980年代以來的後詮釋學、反人本主義思維:一個以媒介技術的本體運作為探問依歸的文化分析。本文擬作為基德勒的媒介思想初探式整理,討論區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將基德勒置於德國自19世紀末期以來發展的技術哲學脈絡裡,並爬梳技術哲學如何對日後、起因自視聽裝置多元發展的文化技術研究產生影響;其二則是引介弗里德里希.基德勒(Friedrich Kittler)的媒介理論,由基德勒思想中關於媒介本體論的討論,探究其對當前傳播理論建構的啟示。本文並以基德勒的代表性作品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作為討論重點,分別探討:一、論述網絡與社會配置;二、技術媒介對時間軸的操縱;三、字母作為符碼的多重銘刻性。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首先討論基德勒媒介理論中關於書寫、類比以至數位科技的發展,聚焦於數位電腦作為科技媒介的特質與其發展過程代表的意義:電腦成為主體、成為終結統御一切媒介的媒介。而當科技發展至此,電腦運作於人類的情境,標示著基德勒對於電腦科技媒介的闡述。由此本文第二個部分探討基德勒媒介理論中,電腦與人類的關係:電腦的硬體模式與軟體運作性質,電腦如何決定了我們的處境;以及在此處境下,如何思考相關的科技權力、使用者處境與人機倫理關係。

  • 期刊
  • OpenAccess

1960年代麥克魯漢主張媒介即訊息,強調媒介形式對訊息內容及人類文明的影響。1990年代繼之而起的德國媒介理論家基德勒,以更激進的態度,主張技術先行的媒介決定人類處境。本文從兩位理論家相近的媒介史分斷為起點,分析兩人究竟如何判定媒介的主導性力量、媒介的主導性力量又產生那些影響。最後以技術決定論對兩位理論家的批評,思索媒介理論與媒介史研究的意義。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從社會理論來探討弗里德里希.基德勒(Friedrich Kittler)的媒介理論,並以尼可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為參考。第二部分以「一般化象徵交換媒介」問題切入,在三種不同理論立場對文化和大眾傳播的定位中,初步確立魯曼的社會系統理論為出發點,以引介基德勒的媒介理論。第三部分介紹基德勒「傳統媒介╱技術媒介」的區分、魯曼「傳散媒介╱成功媒介」的區分,在討論兩者的媒介理論的同時,提出一種對於基德勒的新詮釋。除了被視為傅科(Michel Foucault)或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的延續者,基德勒對於資訊流通的「功能性」的重視,使他關聯於魯曼的社會理論。結論部分比較基德勒的「技術媒介」與魯曼的「成功媒介」,並在媒介理論與社會理論的交錯之上,提出三個理論反思。

  • 期刊
  • OpenAccess

人文社會領域「向運算轉」後,「讓資料說話」成為一股新的風潮,然而資料如何能說故事?本文以電腦輔助處理大量社群媒體文本資料為例,說明在資料蒐集、處理及分析過程中,須經各種文本分析工具的內在邏輯及研究者介入,資料的意義方得浮現。本文使用詞頻分析、詞語共現、情緒分析工具及質性框架分析法等文本分析工具,對同一組社群媒體文本資料集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個別分析工具確實為研究者帶來不同洞見,卻也各自存在侷限。因而,本文認為電腦輔助的文本分析方法在資料篩選、分析、詮釋的過程中,皆需研究者介入進行調整,結合多重方法的研究設計則可協助研究者從文本資料中找出意義框架,說出一則好故事。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檢視不同社會中男性生活時尚雜誌廣告所呈現的男性運動員形象。本研究包含兩個部分,首先,以量化內容分析方法,審視2008至2010年之間臺灣、中國和美國最受歡迎的男性雜誌廣告中男性運動員模特兒的形象。結果發現,在636則廣告樣本中只有28則的男性主角是運動員。這些男性運動員與其他的男性模特兒相似,常單獨出現,展現粗曠陽剛的男性氣概,以休閒運動的場景為主,用來促銷男性的保養品和運動用品。其次,本研究在第二階段進行質性的視覺符號分析。結果發現,這些運動員模特兒的目光專注,不存在女性撫觸、退縮感和儀式性臣服的動作。大部分的運動員都被呈現在動態的過程中,以仰視的攝影角度,全身入鏡,與閱聽人保持公共的距離。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探討「能動文本」中因互動機制所展現的批判性意義給出。從互動機制在技術面的發展趨勢為出發點,往下論述互動機制與敘事性的文本理論關係,最後論及互動機制媒材本身的「程式慣例化」文本特質所能展現出的「間離效果」。本文以布萊希特戲劇理論所提出的「間離法」為理論參照,論述能動文本因互動機制所特有的「程式慣例化」之文本運作方式,以及因之可以帶出的文本批判性意義呈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