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77.114

華人應用人類學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Anthropology

華人應用人類學會 & Ainosco Press,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貴州多個少數民族中,有著種類繁多的酸味食品,這些酸味食品中,不但有多種製作保存這些食物的傳統知識和地方性知識,而且還擁有一些酸味食品習俗,以及一些關於食品安全傳統智慧。這些,不但是世界民族飲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其習俗與食品安全的關係在其中有許多驚人的表現,也會給予今天的飲食文化全球化潮流一定的啟示。

  • 期刊

當下都市社會的吃,已經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為了生存的基礎需要,尤其在吃什麼、怎樣吃上,儼然已經是一種情景化和文化化的過程。因此,飲食人類學才有諸多面向的視域。本文旨趣在於討論野菜及其文化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特殊表現。提出,在重視和宣導食品安全、動物保護和綠色環保的時下,野菜在我們的飲食文化甚至是信仰文化中越來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各種人群對野菜的追求和嗜好,除了來自於人類祖先在早期採集時代生物學意義上的遺傳基因外,更多的是以商業利益、生態環保、動物保護、健康理念和宗教信仰等等為其目的,即所謂食相心生。故,將菜蔬作「家」和「野」的區隔,在人與菜的關係裡,事實上隱含著一個基於空間與時間觀念中的天人關係。

  • 期刊

在暢銷書,大眾傳媒和網帖的推動下,轉基因「陰謀論」被中國民眾廣泛接受,並贏得了民間政治左派和右派的支持。這些轉基因「陰謀論」形形色色,或者相信美國以轉基因為武器對中國發起了經濟戰和政治戰,或者相信中國科學家和政策決定者與外國的特權階層合謀,背叛了中國民眾的利益。為什麼人們相信轉基因「陰謀論」,而不是政府和轉基因專家們的擔保?在本文中,我將反駁一個常見的觀點,即,科學愚昧、決策過程不透明和非理性是陰謀論存在的三個根本原因,並提出轉基因「陰謀論」並不會隨現代化的加深而消失。相反,如同後殖民時期非洲的巫術信仰復興一樣,陰謀論是現代化的伴隨品。作為一個現代版本的敵托邦敘述,轉基因「陰謀論」實質上正在被那些「能動性恐慌」(Melley2000)的人們所利用,來使他們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 期刊

從歷史上來看,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省,其農民曾一直保持著半自給的生計方式。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其生計方式經歷了巨大的變遷,先後經歷了集體形式的生計,再又回到半自給生計方式,最近在中國政府的大力鼓勵與財政支持下,又轉移到經濟作物種植熱潮。本文探討了經營經濟作物這一決定對漢族和少數民族農民的生計和糧食安全的影響。本文認為,發生在中越邊界地區的向經濟作物種植的轉型,以及不得不對極端氣候事件的應對與適應,未必能增加生計的可持續性和糧食安全。農民的脆弱性,是由具體的時空變數與社會文化因素交錯在一起造成的,而在政府干預期,這些社會文化因素還沒有被官員所認識。

  • 期刊

本文以魯(山東)西南回民穆斯林日常生活中的羊及其意義之網為研究對象,考察在回民群體中人們是如何看待食品及其相關問題的。通過展示記憶之羊、儀式之羊、經濟之羊、想像之羊,本文討論中國背景下的回民及其鄰人如何將食品、群體文化、經濟生活等關聯起來,並為之賦予道德涵義,與「好」的品性、「教門」、「清真」勾連在一起,從文化的角度探討清真食品背後的道德想像及其對食品安全觀念的社會建構。

  • 期刊

中國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新疆哈薩克族女性的「恰依」是一種聚會形式,受到廣大女性的歡迎,基本上每位女性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同「恰依」,在業餘時間組織和參與,這不僅是一種簡單的飲食聚會,更是城市化進程中女性自我意識提高的一種外在表現,也是本民族文化變遷背景下的社會適應策略。這種飲食文化可看作是傳統和現代衝突中的潤滑劑。本文通過訪談法以及參與觀察法進行研究,從「恰依」在當今城市中的現狀及其發展、「恰依」對現代城市中哈薩克族女性的影響方面來探討新疆城市中哈薩克族女性「恰依」的影響及作用。「恰依」這一形式對特定民族風俗習慣的傳承和民族的認同感有重要影響,今天的「恰依」從家庭聚會發展到餐廳舉行,從個體的互助到公共領域的慈善捐助,從單一民族的構成到多民族的參與及性別的多元化,已經顯示出其作為非正式組織的內在機制的多元化和動態發展,其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對於本民族女性發展的空間,更對於整體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多元格局發揮積極作用。關注「恰依」這一民間女性組織,對瞭解新疆哈薩克族女性有重要意義,可以豐富關於少數民族女性的研究,探究女性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