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21.136

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Research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 Ainosco Press,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404
0.404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教育 12
圖書資訊學 1
傳播 1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以傳播領域數位碩士在職課程為例,探討同步視訊教學活動對於學生在數 學習環境下的學習體驗及滿意度看法。Garrison、Anderson 與Archer(2001, 2010)所發展的探究社群(Community of Inquiry, COI)為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架構,搭配質化訪談及問卷等研究工具來搜集資料。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肯定同步視訊活動可以提升數位學習的學習體驗,包含學習的彈性、互動性、以及主動性等等。以探究社群檢視後,同步視訊活動可以提升教學臨場感與社群臨場感的發展,認知臨場感也可以有不錯的表現。本研究結果擬提供研究數位學習人士或現場教學教師,如何運用及規劃同步視訊活 動在數位學習課程中的建議與參考。

  • 期刊

國內對於因應科技而產生的「數位媒體素養」研究甚少,但數位媒體卻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接受流行文化較新、較快的青少年,對於數位化又便於取得的媒體內容,能否具有批判思考的態度並妥為使用數位媒體,深值探究。本研究以部落格做為數位媒體素養研究之主體,探究臺東縣高中職校學生之數位媒體素養。研究發現:一、女生在「理解數位媒體內容」、「評估批判數位媒體內容」優於男生。二、高中和高職學制學生整體數位媒體素養無顯著差異,但在「評估批判數位媒體內容」方面,高中學生優於高職學生。三、都市化與非都市化之高中職校學生之數位媒體素養無顯著差異。四、「使用部落格時間」與「數位媒體素養」之關聯性,在「評估批判數位媒體內容」、「分析組織數位媒體內容」、「創造數位媒體內容」顯示相關,且以「創造數位媒體內容」關聯強度最強。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專題課程中大專生學習產出類型及知識整合的程序,該網路專題課程歷時自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作者採取多重個案研究方法,立意選取南臺灣某技職院校一組3位大專生為研究對象。運用持續比較法分析個案學生的專題計畫書、線上會議、專題相關資料、專題作品及專題論文等學習產出。線上會議記錄經繕打成逐字稿,再以ATLAS.ti質性分析軟體分析,予以編碼及分類。研究結果顯示網路專題課程中大專生的知識整合程序包含:擬定專題計畫書以引發及增加專題想法,蒐集專題資料來增加專題想法,線上會議討論評估及挑選想法,實作專題作品評估想法的可行性,最後重組專題的想法及作法於專題論文。專題學習的關鍵能力在於學生對不同學科間的知識整合,並將想法應用於專題的學習產出。研究發現網路專題課程中知識整合的程序包含引發、增加、評估、挑選及重組等程序,可做為網路專題學習課程設計及教學的參考。

  • 期刊

我國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所受到的重視不若其他領域,教師在教授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時,仍偏重講述及畫重點等線性、非統整之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則被動的聽講以應付考試,造成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的低落。為尋求更有效的學習方式,適當的教學策略及資訊科技之輔助,被視為提升教師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上的另一種可能性。本研究旨在探討「精緻教學理論-Prezi簡報教材(具縮放功能)」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對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臺北市某國小兩班六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研究結果如下:一、採「精緻教學理論-Prezi簡報教材(具縮放功能)」方式授課之實驗組學生較控制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的提升。二、採「精緻教學理論-Prezi簡報教材(具縮放功能)」方式授課之實驗組學生較控制組學生在學習成效上有顯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