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40.207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知名之觀光遊憩區於周休及連續假期時常湧入大量人潮造成壅塞;政府為了提升景區交通服務水準,因此擬導入先進的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科技,使景區之交通壅塞能事前預警,防範於未然。本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利用現有車輛偵測器資訊提前預測景點壅塞狀況,並嘗試比較路網中不同之路段(節線)或景點(節點)資訊於景區壅塞預測之準確與可靠度績效,做為未來評估與選擇交通管制之參考。 以路段速率透過加權平滑推估進行預測,並以卡門濾波法演算進行停車場流量動態推估,並嘗試以時空數列方法對日月潭路網進行時空分析,最後以VISSIM軟體模擬日月潭交通路網。 結果顯示,以近景區之停車場評估景區壅塞較週邊路段更具優勢,且根據壅塞門檻以預測壅塞預警,可以提早60分鐘準備應便,準確率約為80%。

  • 學位論文

歐盟從2012年起將開始把國際航空運輸納入碳排放交易機制(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U ETS)中,以對抗全球氣候暖化。此舉對航空運輸業之影響深遠,即自2012年起,不論歐盟與非歐盟籍之航空公司,飛航歐洲境內起降航班及到離歐盟境內機場之航班,均納入EU ETS範圍內,徵收碳排放交易稅(簡稱碳排稅)。鑒此,航空運輸業之節能減碳將成為重要趨勢,且成為航空公司之核心營運策略。航空公司如何因應碳排稅進行營運策略之調整、重新規劃航線、班機頻次、機型指派,以達到節能減碳之目標,即成為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之議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航空公司因應歐盟EU ETS航空碳排稅下之航線網路最適對策規劃,嘗試考慮航空碳排稅最小化、航空公司成本及旅客一般化成本最小化,並整合旅客需求互動架構,建構航空公司航線網路多目標規劃模式。透過模式求解與分析,探討航空公司航機減排措施與最適航線與班機因應調整規劃。並分析規劃結果在碳排量、班機頻次、營運成本、票價之影響,且探討旅客受票價調整之航線旅客運量反應變動,深入剖析目標函數值之間的權衡取捨率,以及碳排對策之正面效益與負面影響之間的相互權衡。最後,本研究以我國國籍航空公司為應用範例,進行模式驗證與求解,再透過情境分析與敏感度測試,探討重要參變數之影響,如碳排額度變動、碳交易價格變動、承載率變動、加入新型航機重新規劃以及新增航點重新規劃,分析航空公司因應對策所產生之碳排稅效益及其對航空公司成本與旅客一般化成本之影響,並推論航空公司具體可行之因應策略。本研究透過範例分析進行模式之求解,範例分析結果顯示,歐洲航線之承載率提高後,航線頻次會降低,可有效減少碳排稅。置換航機後顯示,使用新航機具有節省燃油之效益,大幅降低碳排稅,航空公司營運成本以及旅客一般化旅行成本亦會降低。當航點增加,改採轉機航線時,縮短進入歐洲航線之航距,具較有節省碳排稅之效益。綜上所述,航空公司可衡量本身機隊條件、各航線特性,規劃決策最適之航線、機型與頻次,以降低航空碳排稅對營運及旅客之衝擊。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國人的休閒時間逐漸增加,民眾對於旅遊品質的要求,有逐漸提升之現象,隨著交通便利性與旅遊景點之行銷,每當連續假期期間,台灣的著名風景區,均擠滿從事遊憩活動的遊客,造成嚴重交通壅塞及觀光遊憩品質等的下降,急需總量管制以維護賞景之品質。 基於維護觀光區遊憩品質,從遊客心理擁擠知覺層面探討風景區之社會心理承載量,並強調加入分群與誤判成本的賞景心理概念,本研究首次引入判別分析建立風景區總量管制之門檻值。並以因子分析探究影響總量管制策略之重要因素,最後再以路徑分析探討景區內各重要景點與全區之遊憩品質之關聯特性。 經過深入討論,得到下列幾項重要結論: 1.資料情境呈現方式以動態攝影較接近現場調查結果,以相片呈現方式推估之門檻值差異大;且景區管理單位若實施專人分流引導管理,可以提高管制之門檻值。 2.若能加入行前預期心理與誤判成本資訊,景區管制門檻值之推估結果較無資訊為高。 3.風景區之熱點門檻管理,影響風景區整體評價。 4.野栁地質公園之總量管制以分流引導下之1776人/小時為門檻值,各景區之每小時承載門檻值分別為799、695及283人,與野栁風景管理當局規劃相符。

  • 學位論文

許多大都會早年因市區機場周邊土地使用受限、噪音限制及運量不勝負荷,而於市郊、衛星城市另新建國際機場,舊機場則轉型為國內機場,這類機場發展即形成一都會區雙機場模式。最近幾年,此類都會區雙機場模式漸轉型,運用市區機場接近市中心的優勢,重新定位舊市區機場為區域機場,陸續發展區域之市區機場與市區機場對飛航線。在區域市區機場對飛航線之成形下,都會區雙機場之市場範圍與規模、雙機場之市場區隔與功能定位、彼此之競合關係,及探究區域市區機場對飛航線具備多少市場發展潛力,即成為值得深入研究與解析之課題。過去相關機場市場研究以機場選擇研究為主,以個體選擇模式、旅客偏好實證分析航空旅運市場;而解析性市場範圍分析,則較個體選擇模式研究更能分析機場市場涵蓋範圍與區隔。然而,尚少研究針對於同一城市對航線市場中不同機場對之選擇進行分析,且針對亞洲都會區雙機場之區域機場對選擇與其市場範圍分析,確為值得研究之重要課題。 本研究主要針對一都會區雙機場中之市區機場發展區域市區機場對飛航線進行市場範圍區隔分析,並以松山機場發展亞洲黃金四角航線進行實證分析,其模式的結果測試被證明是接近吻合實際市場佔有率的。本研究以解析性概念模式及連續性網路分析方法為基礎,進一步將個體選擇偏好與時間價值分配之實證調查結果整合於解析性之市場範圍區隔模式中,透過同一「城市對」航線市場中不同「機場對」之一般化旅行成本比較關係與解析模式推導,以及運用連續性網路方法推估雙機場之市場範圍區隔與市區機場之涵蓋範圍與運量規模。透過本研究模式分析結果,推估松山機場於亞洲區域市區機場對飛航線啟航後在這些亞洲城市對市場中能與桃園國際機場分配到多少市場、雙機場間之市場範圍區隔與市場規模。再透過情境分析與敏感度測試,探討重要參變數之影響,並推論雙機場市場區隔策略意涵以及機場發展參考。研究結果顯示,時間價值越高、出發可及時間縮短、到達接駁時間縮短,會較偏向選擇松山機場,透過本研究分析可瞭解松山機場的市場涵蓋範圍以臺北市為主要核心,推論其定位應朝向以商務旅客並提升可及性為主要發展。

  • 學位論文

隨著工業及經濟的發展,危險物品於製造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並且數量持續增加中。由於可及性因素,國內危險物品運送方式仍以公路運輸為主,公路上車流量大,公路旁人口密度較高,倘若不幸發生意外後果甚大,因此如何降低公路危險物品運輸的風險為政府及運送業者重要的課題之一。 前人對於危險物品運送路徑選擇上已有較完整的理論,而本研究將以政府單位進行災後緊急應變之觀點,考量系統總成本最小、場站涵蓋總風險最小、場站涵蓋風險差異最小、場站服務範圍差異最小等目標對公路危險物品救援站建構多目標最佳區位指派。問題的求解則是以C語言自型撰寫免疫演算法配合模糊理論進行求解。 本研究以免疫演算法來求解本研究的區位指派問題,其獨特的記憶機制能保留較佳的抗體反覆演算,改善了傳統遺傳演算法容易因初始解不佳影響求解能力及因交配、突變、而損失優秀親代之問題,而加入混沌方程式尋找初始解的混沌免疫演算法由於搜尋能力更為全域性,因此求解能力較一般免疫演算法較佳。 以自行設計的小型範例配合窮舉法來確認模式與演算法的正確性,並以免疫演算法求解蔡麗敏(2000)的區位問題,測試結果發現本研究演算法求解品質較佳。最後進行大型問題求解,結果顯示系統總成本與場站涵蓋總風險量成反向關係;若提高風險參數中的風險值時,則因整體風險提高而使整體滿意度下降;在不改變路網特性增大路網時,其結果滿意度相近,驗證本模式具有穩定求解能力而不受路網大小影響。由權衡結果可知合乎一般的邏輯性,更可證明本模式求解大型問題之正確性,具有應用價值,可以作為實務單位營運決策之參考。

  • 學位論文

由於美國911事件之影響,各國開始執行嚴格安檢,導致旅客停留機場的時間增長,間接促使旅客接受航廈服務的時間也相對增加,其中又以餐飲服務與零售服務提昇幅度較大,而桃園國際機場服務品質中又以餐飲服務最為人所詬病,故本研究以桃園國際機場餐飲服務品質進行研究。而過往研究多以消費者角度探討餐飲服務品質,僅檢視優先改善項目為何,並未考慮管理者與消費者間的認知差異,而管理者與消費者間認知上的服務品質缺口,導致餐飲服務品質的核心問題並未解決,顯示出不能單以消費者角度看待服務品質,應全面性考慮不同立場者的看法。 本研究以PZB服務品質缺口理論為基礎,發放一般問卷先以IPA模式分析,但IPA模式僅能針對單一個體,未能同時考慮其他立場者的表現來進行策略調整,因此再進一步應用SIPA模式分析,同步比較不同立場者對於機場餐飲服務品質的感受程度差異。由於,準則間可能存在因果關係,本研究應用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為基礎的ANP法,發放專家問卷找出準則間的關聯程度與權重,並加入受測者訪談資料,綜合量化數據與質化訪談的結果來檢視機場餐飲服務品質缺口,藉以實際瞭解主管單位與消費者認知差異,找出問題本質的核心。 本研究結果分為四大部分:1.一般問卷分析結果:旅客與機場工作者皆以「消費者角度」看待機場餐飲服務品質,認為應優先改善「餐飲價格合理性」項目。2.同步重要度-滿意度分析結果:不同立場者皆認為應優先改善「餐飲區空間配置」、「餐飲服務導引指標清楚性」、「餐飲價格合理性」、「提供幼兒座椅及餐具」等項目,表示機場餐飲服務出現重大服務缺口,綜合訪談結果顯示出「餐飲種類多元化」該項目是還有可改進的空間,應一併列入優先改善項目。3. DANP專家問卷分析結果:機場管理者最重視的項目為「餐飲環境舒適度」與「服務人員態度」,且餐飲主管與機場主管重視項目差異在於「服務人員態度」與「用餐環境安全感」,常用旅客重視項目為「送餐等候時間」與「等候點餐時間」,顯示主管與旅客重視項目不同且主管間重視項目也有差異。4.SIPA得出結果對應DEMETAL關聯度分析結果:最應急需改善的項目為「餐飲區空間配置」。由本研究結果可以得知,機場餐飲服務應全面性的考慮不同立場者的看法,發現旅客與管理者間認知上的確存在差異,管理者應致力減少自身與消費者的認知差異,找出問題點進行改善,對於整體服務品質應有所提升,結果提供相關主管單位檢視機場服務品質缺口。

  • 學位論文

過去研究機車推進行為中,觀察範圍多以道路路段為主,然而機車以中高速行駛於路段時較不容易觀察出機車真正之駕駛行為,因此唯有讓機車處於低速且道路狀況干擾多之情況下,才能使機車之特殊駕駛行為明顯發生。因此本研究以臨近路口且紅燈號誌為條件,並以格子的概念描述機車推進行為,最後考慮機車周圍之空間及心理因素之領地效應,構建出真實車流中機車運動推進行為之模式。模式結果顯示,導致機車改變方向之影響範圍以機車前方、右方及右前方為主;代表機車於本研究之條件下行駛時,會觀察這三個範圍內是否有其他車輛會影響本車,再決定下一步之推進行為;意謂著機車以前方及右前方作為推進方向的可能性較高。本研究將模式應用於預測機車鑽隙行為,其預測率為83%。若屏除因駕駛者心理因素產生之特殊駕駛行為,則利用本模式預測機車鑽隙行為確實有其可行性。

  • 學位論文

過去以公路行車效率最大化為目標的運輸規劃概念,面臨交通對環境產生負面衝擊的批判聲浪,開始有了回歸「人本交通」的呼籲。近年來蓬勃發展的輕軌運輸系統,即是回應此呼籲的最佳典範。尤其在交通衝擊評估中,「整體性景觀」逐漸受到規劃設計單位的重視,形塑新的城市移動地標亦成為主要目標之一。有鑑於此,本研究嘗試從使用者視角來探討人─輕軌車輛外型─景觀三者之關係,參酌城市意象與景觀評估等理論而歸納影響輕軌車輛外型設計的關鍵因素,據以提出可能的輕軌車輛外型設計方案,再依據視覺導向的互動式問卷結果,建構以複雜性理論為基礎的方案評選模式,確認使用者對輕軌車輛外型的評量尺度,最後則過濾出符合城市意象的輕軌車輛外型設計之關鍵影響因子。 本研究以淡水捷運延伸線為實證分析對象,以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訪談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篩選出在地化之視覺景觀評估指標,作為後續車輛外型方案設計與建構評估指標體系之參考依據;然後進行互動式問卷調查設計,以視覺模擬技術呈現各輕軌車輛外型設計方案服務於淡水區之樣貌;再依據問卷調查結果,運用加速遺傳演算及指數(0,2)標度法(AGA-ESM)進行輕軌車輛外型設計方案之評選,最後依據評選結果而歸納出淡水地區輕軌車輛外型設計之關鍵影響因子。 本研究所萃取之淡水區城市意象關鍵影響因子,可作為舉辦國際競圖比賽之方案設計概念參考,供國際知名設計公司以不同視角於淡海輕軌車輛外型上詮釋淡水區之”歷史性”與”獨特性”,進而遴選出一最符合淡水民眾強烈歸屬感與認同感之輕軌車輛外型。

  • 學位論文

超速失控是近年來嚴重的道路事故之一,影響行車速率的因素可分為人、車、路與環境,良好的道路與環境設計可降低人、車因素所造成的影響,自覺性道路強調的道路設計即是駕駛者行駛於道路上,能感受到道路傳達之速度訊息,使駕駛者行駛符合該道路之速度。 基於自覺性道路的道路設計概念,本研究使用視覺模擬法,隨機選擇調查地點並拍攝其道路環境影響,以相片作為媒介並將影響因素進行編碼,利用雷射測速槍蒐集調查地點的行車速率,最後以多變量分析,找出影響速率的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在不同調查地點的情況下,車道數、車道配置型態的差異(快車道、混合車道與慢車道)、行駛車道的差異(快車道與慢車道)、建築物的多寡、視野的寬廣、分隔島的有無與單行道為影響速率的因素。在相同調查地點不同的車道情況下,影響速率的因素為建築物、視野與行駛車道的差異。

  • 學位論文

傳統關於公車服務品質相關研究,大多建立在構面相互獨立的假設下進行分析,然而實際上在公車服務品質相關議題中,不同構面下準則間或許存在著關聯性,可能會影響到最後的評估結果,故本研究為探討不同構面下準則間之關聯性對評估結果的影響,應用DANP結合模糊積分法(模式三)進行實證分析,並且加入AHP結合VIKOR法(模式一)與AHP、模糊積分結合VIKOR法(模式二)兩種模式為對照進行比較分析,以提供公車經營管理相關單位作為參考之依據。 本研究以台北都會區聯營公車為例,參考台北市交通局公共運輸處所提供的資料,選擇營運規模較大的八家客運公司做為評估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及實證分析。在問卷調查的部分,本研究修改PZB服務品質量,將公車服務品質量表分為「員工及駕駛員服務態度」、「有形服務設備」、「服務提供便利性」與「資訊可靠度」等四大構面,並進行二階段問卷調查,第一階段為公車服務品質與模糊積分相關問卷,第二階段為AHP與DEMATEL相關問卷,最後將問卷回收結果代入三模式進行比較分析。 本研究經由實證分析結果發現,在公車服務品質相關議題,不同構面下某些準則與準則間存在著關聯性,是故構面及準則間相互獨立的假設方法,較不符合現實情況,另外,由實證分析結果可發現,傳統假設各構面及準則皆獨立的方法進行權重分析,是以「服務態度」較為重要,而本研究將不同構面下準則間之關聯性納入考量進行權重分析,是以「便利性」與「資訊可靠度」較為重要,建議可以適度調整「服務態度」下「駕駛員駕駛平穩安全」、「駕駛員與乘客的互動」與「駕駛員不會過站不停」等準則項目權重,將權重適當分配至「便利性」與「資訊可靠度」等服務品質項目。在模式分析的部分,若僅考量各獨立構面下準則間之關聯性,其評估結果差別不大,但若將三種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可發現,考量不同構面下準則間之關聯性,其評估結果與傳統假設模式有很大的差異,故在進行公車服務品質評估及權重分配時,應先確定公車服務品質準則間是否存在著關聯性,並確定基本假設,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分析,然而經本研究結果顯示,應考量不同構面下準則間之關聯性,才能得到較合理的評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