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11.9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碩士暨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臺北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為探討睡眠的相關研究,分成四個階段進行,第一至第三階段研究以癌症病人為主,探討睡眠困擾原因,建立以癌症病人為對象之阿森斯失眠量表台灣版(Athens Insomnia Scale-Taiwan version, AIS-T)信效度,並以AIS-T測量其失眠程度與瞭解睡眠與光暴露之相關性。第四階段為先驅研究,測試穴位指壓改善失眠之效果,以機構住民為對象,AIS-T做為失眠測量工具,瞭解失眠改善之成效。 癌症末期病人,以緩解疼痛做為目標,睡眠不佳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然現象,常被忽略。但積極處理病人困擾的症狀是醫療人員責無旁貸的責任,故研究之初,以質性研究方式,以癌末睡眠品質差的病人為對象,探究其睡眠不佳的原因及處理方式,所獲結果有助於未來工具的修訂及臨床實務上之建議。 由於睡眠障礙常使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評估主觀睡眠品質,但其計分方式較為繁瑣,無法測量是否失眠,故第二階段研究為建立台灣版阿森斯(AIS-T)失眠量表之信效度。過去許多研究雖使用AIS測量失眠,但卻未施行於台灣的癌症病人,故建立台灣版AIS信效度於癌症族群,所獲結果有利於迅速篩檢失眠癌症病人,儘早給予合適處置。 光為影響睡眠之生物節率的線索,故進一步研究即是瞭解光暴露在癌症病人睡眠上扮演的角色,並運用先前已建立完成之AIS-T問卷,瞭解癌症病人失眠的程度,建立光暴露與睡眠之關係,做為未來運用光治療促進睡眠的理論基礎。 最後,失眠改善是重要的課題,穴位指壓為其中的一種輔助醫療方式,本研究之最後階段則使用AIS-T測量穴壓改善失眠之成效。由質性研究結果得知,睡眠會受環境因素影響,且癌症病人因醫療因素住院,干擾變項較多,例如:化學治療、症狀困擾等,使得穴壓效果受到威脅,故此先驅研究,以機構住民為對象,瞭解神門穴改善失眠之效用,在印證效用後,可推廣於癌症病人,改善其失眠的現象。 本論文為四個子研究項目所串連,研究項目間有彼此之關連性,故分別敘述四個子研究項目之摘要。 一、癌症末期病人睡眠困擾的主觀經驗 研究背景:睡眠困擾是癌症病人症狀困擾之一,然而過去很少文獻以末期癌症病人的觀點來瞭解睡眠困擾及處理的方法。故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癌症末期病人對導致其睡眠困擾原因及其處理方法之主觀經驗。 研究方法:研究設計採用半結構訪談指引,於台灣北部某教學醫院的腫瘤病房進行收案,共有12位癌症病人參與30分鐘的個別訪談,所獲得相關資料以內容分析法加以分析歸納。 研究結果:影響睡眠的因素有受疾病折磨、擔心與放不下以及生活改變等,其主題(theme)包括症狀困擾、治療副作用、病情變差、心中的擔心、不能控制的思考、環境的變動、生活不規律以及探訪的干擾。在處理睡眠困擾上有求助醫療專業人員、自我尋求有效的方法及靈性的安撫支持等,其主題包括醫療藥物處方、輔助醫療及親友安慰及宗教幫忙等。癌症末期個案睡眠困擾原因多層面,處理睡眠困擾方式不理想。 研究結論:本研究可瞭解影響癌症末期病人對睡眠困擾的看法及處理經驗,可提供醫護人員對協助癌症末期病人睡眠症狀困擾照顧的參考。 二、阿森斯失眠量表台灣版於癌症病人的信效度建立 研究背景:過去研究顯示癌症病人失眠比例很高。雖阿森斯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已廣泛用於測量失眠,但尚未使用於癌症族群。故本研究目的為建立用於癌症病人的台灣版阿森斯量表信效度(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aiwanese AIS version, AIS-T)。 研究方法:使用橫斷式研究設計,於北部某一教學醫院放射腫瘤科門診進行收案,共收集195位癌症病人。 研究結果:顯示AIS-T的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為 .83,30位病人的再測信度為.94。以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r=.82, p<.001)及Actiwatch的睡眠效度(sleep efficiency)(r=-.54, p<.001)做效標,有高度相關,具有同時效度。使用簡明疲憊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Taiwan Form)(r=.56, p<.001)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36 )(PCS: r=-.52, p<.001; MCS: r=-.53, p<.001)做建構效度,也呈現高度相關。以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分為品質好與品質差兩組,AIS-T具有既知組別效度。AIS-T與Actiwatch的睡眠參數也具有高度之相關性。 研究結論:AIS-T為一簡單篩檢失眠的量表,其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可推廣運用於癌症病人,篩檢其失眠情形。 三、癌症病人光暴露、症狀困擾與生活品質之間的關係 研究背景:睡眠與生活品質為癌症病人的健康指標,已有許多措施被證實可以改善病人之症狀困擾、睡眠或生活品質。雖然光為矯正生物節率之一重要線索,但是尚未有任何證據顯示癌症病人之光暴露、症狀困擾、睡眠品質與生活品質間之關係。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癌症病人之光暴露、症狀困擾、睡眠品質與生活品質間之關係。故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光暴露與睡眠、症狀困擾及生活品質之間的關係。 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橫斷性設計,在北部某教學醫院腫瘤科門診進行收案,共計收集163位癌症病人。使用問卷收集主觀的睡眠品質(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Taiwan Form, PSQI-T)、失眠(Taiwanese AIS version, AIS-T)、疲憊(Brief Fatigue Inventory-Taiwan Form)、憂鬱(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Taiwan Version, SF-36-T)程度,使用Actiwatch收集病人客觀睡眠參數及光暴露值(light exposure),客觀睡眠參數包括睡眠潛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 SOL)、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 SE)、夜間醒來時間(waking after sleep onset, WASO)、睡眠總時數(total sleep time, TST)等,光暴露值以大於1000 lux的時間及活動時平均光暴露強度做為光暴露參數。 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光暴露≧1000 lux的時間對數(r=-.60, p<.001)、平均光暴露強度對數 (r=-.59, p<.001)與主觀睡眠品質成負相關;結果顯示光暴露≧1000 lux的時間對數(r=-.24, p=.002)、平均光暴露強度對數(r=-.28, p<.001)與Actiwatch睡眠潛伏期成負相關,亦即光暴露≧1000 lux的時間越長或光暴露強度越大,主觀睡眠品質分數越低,睡眠品質越佳、Actiwatch睡眠潛伏期越短。光暴露≧1000 lux的時間對數 (r=.28, p<.001)與平均光暴露強度對數(r=.30, p<.001)與Actiwatch睡眠效率成正相關,亦即光暴露≧1000 lux的時間越長、平均光暴露強度越大,睡眠效率越佳。光暴露≧1000 lux的時間對數與Actiwatch醒來時間成負相關(r=.17, p=.03),亦即光暴露≧1000 lux的時間越長,夜間醒來時間越短。將AIS-T以6分或7分為界線、PSQI-T以5分做界線、Actiwatch睡眠潛伏期以30分為界線、睡眠效率以80%為界線分別對睡眠品質分成兩組,其顯示對光暴露≧1000 lux的時間對數與平均光暴露的強度對數皆具有統計意義。光暴露≧1000 lux的時間對數分別與疲憊嚴重度、疲憊影響以及憂鬱成負相關,亦即時間越長,疲憊與憂鬱皆越低。同樣地,平均光暴露的強度對數也分別與疲憊影響及憂鬱成負相關,亦即強度越高,疲憊影響與憂鬱皆越低。 研究結論:光暴露與睡眠品質之間有關係,光暴露時間越長或平均光暴露強度越大者,癌症病人睡眠品質越佳。此結果可作為未來癌症病人光暴露量之參考。 四、應用穴壓改善機構住民失眠成效之先驅研究 研究背景:神門穴位指壓(標記為HT7)可以改善失眠,然而至今尚未有縱貫性之研究探討其對長期照顧機構住民的效益。從現存之文獻中亦無證據顯示出在停止穴位指壓後其效益可以維持多久。本研究之目的為檢測以神門穴指壓來改善患有失眠之長期照顧機構住民的成效。 研究方法:招募50位患有失眠之長期照顧機構住民,以隨機分派之方式分成25位於實驗組與25位於控制組。實驗組接受標準之HT7穴位指壓於手腕上,控制組僅接受於相同位置之輕觸,共為期5週,以AIS-T作為失眠之量測工具。住民自我陳述前測、在五週期間、以及介入措施停止後之分數。 研究結果:實驗組的AIS-T分數相對於控制組有顯著較好之分數,以廣義估算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所示,不僅於介入措施期間,甚至延伸到停止介入措施之後(p<.05)。 研究結論:施以穴位指壓具有改善長期照顧機構住民失眠之潛力,在HT7之穴位指壓可以改善失眠至介入措施之後的兩週。 癌症末期病人失眠原因複雜,除醫療協助睡眠品質外,病人對失眠處理有獨特方式。本第二子研究驗證阿森斯量表中文版為有信效度之量表,可測量癌症病人失眠之程度,可運用在臨床及研究中。癌症病人光暴露與睡眠品質、失眠、疲憊、憂鬱皆有相關,穴位指壓也可改善機構住民之失眠,未來可進一步驗證光治療及穴位指壓對癌症病人失眠改善之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比較接受記憶門診或其他治療的失智症家庭照顧者負荷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應用橫斷式相關性研究設計,以北部某醫院失智症病患家庭照顧者為對象比較接受記憶門診或其他門診照護(精神科或神經內科)其感受之負荷差異。研究工具包括量度照顧者的負擔問卷(Wong, 2003)及自擬門診跨團隊服務量表,皆具合宜專家效度(CVI≧.85)及信度(Cronbach’s alpha= .80~ .93),共發出與回收100份問卷,回收率100%。 主要研究結果顯示:一、家庭照顧者以女性為主佔62%,平均年齡為55.94歲,與患者的關係大都為子女(64%),家庭照顧者大多沒有聘用全職看護代勞或使用居家服務,以自己照顧患者居多佔70%。二、失智症病患以女性為主佔65%,平均年齡為79.93歲,CDR得分以1分居多(50%)。三、家庭照顧者負荷包括:時間、人生、身體、關係及情感負荷五層面,受試者以感受時間負荷得分最高。四、個案接受記憶門診的家庭照顧者其感受負荷低於非記憶門診者,在提供跨團隊服務內涵中,發現病情告知、臨床症狀及心理調適與家庭照顧者感受總負荷是有相關性,但社會支持未達顯著相關。而醫療人員所提供服務內容總項目與家庭照顧者總負荷有顯著相關。五、家庭照顧者為未婚、教育程度較低、自覺經濟狀況不足、自覺健康狀況較差及與病患關係為配偶、子女或媳婦,則家庭照顧者感受的總負荷較重。六、失智症病患行為問題的總數越多、失智程度較高(CDR得分越高、CASI 2.0得分越低、MMSE得分越低)及失能程度較高(ADL得分越低及IADL分數越高),則家庭照顧者的總負荷越高。最後將顯著相關變項投入進行逐步迴歸分析,發現就診科別、照顧者婚姻狀況、照顧者教育程度、與患者關係、有無聘用看護、失智症病患行為問題、ADL及IADL得分等變項,可有效解釋家庭照顧者總負荷64%的變異量。 本研究顯示接受記憶門診之家庭照顧者負荷顯著低於非記憶門診者,故建議應將記憶門診提供之跨團隊服務內涵推廣至各醫療院所及其他照顧內涵疾病別之上,相信這樣應對緩解照顧者的負荷有所幫助。然本研究只針對北部的家庭照顧者進行分析,建議以後可擴大樣本群與量來針對不同地區與不同案別之個案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記憶門診、家庭照顧者負荷、跨團隊服務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以PZ B模式 ( Parasuraman, Zeithmal, & Berry model, 1985 ) 及其修改後的SERVQUAL結構式量表作為問卷工具,藉由服務品質構面中的有形性、可靠性、回應性、保證性與關懷性,於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間調查北部某醫學中心110位麻醉部醫護人員對其所提供的「靜脈術後病人自控式止痛」服務品質滿意度之自評,與評值術後使用「靜脈術後病人自控式止痛」的110位病人之服務品質滿意度,並了解其期望與認知程度之差異,及病人滿意度對忠誠行為的影響。利用t-test、paired t-test及ANOVA分析各服務品質差異,和利用重要性-績效分析法探討服務品質的迫切改善項目。結果顯示醫護人員與病人其期望高於認知程度並有顯著差異,醫護人員與病人之滿意度皆呈現負落差的不滿意服務品質,病人的滿意度與忠誠度呈現正相關。依重要性-績效性分析之象限建議,作資源的重新分配,以符合醫護人員與病人的期望與實際需求,並改善服務品質,以提昇滿意度。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育訓練介入對提升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感染管制認知之成效。藉由感染管制相關教育訓練的介入,以「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感染管制認知評量表」來瞭解照顧服務員於接受教育訓練課程前後其感染管制認知是否提昇。本研究採雙組前-後測之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市經政府立案之公私立長期照護機構,包括6家護理之家、2家長期照顧中心及11家養護機構所屬的照顧服務員,分為實驗組84人及對照組82人,共166 人。研究工具為「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感染管制認知評量表」,採專家效度檢定重要性之CVI 達0.86 以上之試題共七類、20 題,信度檢定採再測信度,信度係數值為0.819。另依主管機關對照顧服務員感染管制相關課程所規定之目標,包括「感染源」、「造成感染的因素」、「易造成感染的危險情況」、「感染的傳播途徑」、「正確的洗手步驟」、「無菌原則與無菌技術」及「一般防護措施」等七個構面為教育訓練內容。在教育訓練介入前,以「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感染管制認知評量表」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前測,隨後即針對實驗組實施感染管制教育訓練介入,兩組皆於前測二週後進行後測,收案期間為99年6月至11月間。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paired t-test、t-test、ANOVA 、chi-square tests、Pearson Correlation及Repeated Measures ANOVA進行分析處理,結果顯示: 一、實驗組之照顧服務員的前、後測結果呈統計學上之顯著差異(P <0.001);對照組之前、後測結果亦有顯著差異(p <0.001)。 二、兩組照顧服務員的感染管制認知前測結果在性別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後測時,對照組照顧服務員的機構評鑑等級在「認識感染源」構面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且所屬機構類別亦在「正確洗手」構面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而實驗組照顧服務員之教育程度則在教育訓練介入的成效上有顯著差異(p<0.01)。 三、實驗組在教育訓練介入後整體進步成效比對照組無教育介入具顯著差異(p<0.05),僅在「易感染情況」比對照組差。 綜合以上,教育訓練為可推行之訓練方式,本研究結果可提供長期照護機構管理者於提昇照顧服務員相關感染管制認知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旨在探討醫院施行ACLS訓練課程其影響立即成效之相關因素,以參加北部某醫院ACLS訓練且從事護理工作之護理人員為受試者,在排除非全程參加下,共收案145名。研究以「自信心視覺分數量表0-100mm」、「自擬結構問卷」、「高級心臟救命術課程知識前測」、「高級心臟救命術課程知識後測」、「Mega-VF主觀評量表」、「心肺復甦術檢核表」為工具進行測量。 結果顯示:1.收案醫院平均通過率為71.7%。2.參加動機:現職單位評鑑要求、累計繼續教育積分、個人興趣想學習更多急救技能、訓練課程內容符合等。3.課後比課前筆術得分高,課後筆術得分會因職稱、是否參加過訓練而產生差異,並與年齡、年資、課前筆術得分、課前通過及執行自信心、BLS得分、Mega-VF得分、ACLS態度得分、課後通過及執行自信心呈現相關。4.Mega-VF得分與課前筆術得分、課後筆術得分、BLS得分、課後通過及執行自信心呈現相關。5. ACLS態度與課前筆術得分、課前執行自信心、課後筆術得分、課後通過及執行自信心呈現相關。6. 課後通過及執行自信心明顯比課前高。7.課後通過自信心與年資、課前筆術得分、課前通過及執行自信心、課後筆術得分、Mega-VF得分、ACLS態度得分及課後執行自信心等呈現相關。8.課後執行自信心與年資、課前通過及執行自信心、課後筆術得分、Mega-VF得分、ACLS態度得分、課後通過及課後執行自信心等呈現相關。9. 課後筆術得分重要預測因子為Mega-VF得分、有參加過訓練、BLS得分及課後執行自信心。10. Mega-VF得分重要預測因子為BLS得分及課後通過自信心。11.ACLS態度得分重要預測因子為課後通過自信心、課前筆術成績。12.課後通過自信心重要預測因子為課後執行自信心、課前通過自信心、ACLS態度得分及課前執行自信心。13.課後執行自信心重要預測因子為課後通過信心程度、課前執行自信心、參加臨床急救經驗三年以上、N2、課前通過自信心、區域醫院等。 本研究為描述ACLS訓練影響因素初探,綜觀國內並無此議題之研究,雖然本研究有許多的限制,並礙於人力、時間及資源等,但其研究結果仍可做為未來研究或舉辦此類課程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旨在(一)探討住院病人發生跌倒事件之影響因素、(二)探討跌倒事件之影響因素與現行跌倒評估工具間之一致性、(三)探討住院病人跌倒事件對其醫療支出情形之影響。研究設計為回溯性個案控制(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design),以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於2009年至2011年間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間曾發生跌倒事件為主。而對照組則以性別、年齡±5歲、主診斷ICD-9相同但無跌倒者為配對之條件與順序。資料以研究者參考文獻及研究機構之異常通報作業系統所建構之資料收集表為研究工具。統計方法則包括描述性統計與推論性統計。 本研究共收160位(跌倒組80位及對照組80位)住院病人。研究結果,住院病人發生跌倒事件之影響因素包括:病人用藥種類數≧三類以上(Crude OR:3.67)、病人未使用點滴注射(Adjusted OR:0.42)及無家屬陪伴者(Adjusted OR:0.34),且達統計上之顯著意義。但本研究結果亦發現現行評估工具之敏感度及特異性亦不高,且影響跌倒因素與現行跌倒評估工具間是不一致的。在跌倒事件之醫療支出方面,本研究發現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事件,確實會讓醫療支出增加,且隨其跌倒傷害程度加重,其醫療支出也會增加,其中,以三級程度傷害病人之額外的醫療費用最高,平均達18,257元。 本研究結果能作為未來醫院在推動病人安全與預防跌倒發生之參考,並減少額外的醫療支出。

  • 學位論文

背景 末期腎病變患者所經歷的症狀困擾是相同於癌症病人,且慢性腎病變患者因疾病所影響的生活品質比癌症病患更大。症狀困擾是主觀的經驗,症狀困擾越嚴重,生活品質滿意度越差,這也顯示出要提昇末期腎病變患者之生活品質,症狀困擾控制是必需要的,症狀要被控制,必須了解病人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使用多方面的評估工具來了解末期腎病變患者的症狀困擾成為非常重要的議題,了解病患的症狀困擾以及評估治療的療效旨於促進病患的生活品質。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血液透析對末期腎病變患者症狀困擾之影響。 方法 研究設計採橫斷式相關研究方法,以北部兩所教學醫院末期腎病變患者為母取體採方便取樣,共收案211人,分尚未接受透析之末期腎病變患者63人及已接受血液透析之末期腎病變患者148人,分別於門診及血液透析室進行收案,並將收案的211位病患以「八大非癌末期安寧療護疾病-第八項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條例,將末期腎病變患者界定出重症患者,由研究者使用「台灣版安德森症狀量表-腎臟病患專用」進行研究。統計方法以SAS 9.2軟體採相關性研究。 結果 血液透析治療介入可改善末期腎病變患者程度上的症狀困擾,但在末期腎病變重症患者,有血液透析的介入並無法改善病人的症狀困擾。已接受血液透析之末期腎病變患者在規律透析下,血液透析並無法改善病人的症狀嚴重度。 討論 僅管血液透析技術之進步,每年透析病人的死亡率仍達10~15%,多數慢性腎病變患者是在急性機構接受死亡,本研究旨於提高醫護人員對於血液透析病人之症狀困擾關注程度,提供病人更好的症狀管理,更期望研究所得能對國內非癌症病人安寧緩和療護之發展有所貢獻。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 高齡照護是全球重要的發展趨勢,目前在機構中的長者文獻顯示活動較缺乏,容易導致長者功能加速退化,有鑑於正向心理促進的介入,對於心理健康的促進已有實證成效;然而,國內卻鮮見以機構住民為對象的介入方案。 研究目的: 探討機構中的老年住民參加「笑笑功」的介入方案後,在情緒感受、憂鬱情緒與壓力生理指標(可體松濃度值和心率變異)的成效。 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橫斷式相關性設計,以北區某所長照機構,年滿65歲以上長者為研究對象,完成收案共285位,第二階段採類實驗性研究法,立意取樣,實際收案共78位,以隨機分配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介入措施為四週每週2次,每次進行50~60分鐘的「笑笑功」方案,共進行八次。對照組依機構平日一般例行常規照護模式與活動安排。 研究工具: 運用主觀自陳情緒感受狀態臉譜、老人憂鬱量表簡明中文版、壓力生理指標唾液中可體松(Cortisol)濃度值及自律神經心率變異(HRV)儀器的評估與測量。資料以SPSS17.0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 本研究對象以女性居多,年齡平均為84.04±7.00歲。透過笑笑功方案介入後實驗組的成效,呈現正向心理情緒感受狀態(Z = -3.93, p= .001)與憂鬱情緒改善(Z = -2.07, p= .04),均達統計顯著水準;在可體松濃度值上,雖未達統計顯著水準,但其濃度值有下降的趨勢;而在心率變異量則未達統計顯著差異。對照組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其情緒感受狀態會趨於不快樂,且達統計顯著差異(Z = -2.56, p= .01);在憂鬱情緒雖未達統計顯著水準,但個體有趨於負向情緒發展的現象;另在壓力生理指標則見可體松濃度值上升(Z = -2.51, p= .01),且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結論:本研究初步證實笑笑功對於機構住民於情緒改善與壓力調節的促進成效,此方案可做為長期照護機構的工作人員執行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時的參考。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菸」是影響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最大的成癮物質,卻又難以戒斷,過去對於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戒菸的實證研究不多,且鮮有不同治療模式的吸菸行為比較。 研究目的:瞭解不同治療模式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吸菸行為差異及戒菸意圖,並進而探討戒菸團體介入後對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戒菸意圖、吸菸行為及生活品質的影響成效。 研究方法:採調查法與類實驗研究設計,第一部分使用問卷調查法,以南部某精神科專科醫院精神病患為母群體,針對三種模式(精神養護中心、精神護理之家和社區復健中心)進行資料收集,共獲得有效樣本為160人。第二部份介入方案,執行對象為68人,採立意取樣,實驗組進行跨理論模式設計的戒菸團體方案;對照組則依病房常規執行。研究工具使用尼古丁依賴程度量表、臨床整體評估表、SF-36生活品質量表、吐氣一氧化碳檢測。資料分析使用無母數統計,並進行相關的研究假設驗證。 結果: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在三個不同治療模式的吸菸率具有顯著差異;精神養護中心和精神護理之家的吸菸者大多屬輕度尼古丁依賴,但社區復健中心的吸菸者大多屬重度尼古丁依賴。研究對象中吸菸者表示有意願購買劣質菸的比率高達八成,其戒菸行為階段以無意圖期佔最多(82.00%)。經過8 週的戒菸方案介入後,實驗組研究對象每日吸菸支數、吐氣一氧化碳濃度、尼古丁依賴分數降低(Z=-4.08、-3.21、-2.45, P=.00、.00、.01; 依序之),且戒菸行為改變的階段顯示動機增加(Z=-4.17, P=.00),但生活品質得分未達統計顯著差異。 結論:依據本研究結果,證實跨理論模式應用於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是可行且有效的,且對於不同戒菸階段之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應提供適用於該階段之介入措施,藉以強化個案的戒菸動機,增強其戒菸信心,以維持其戒菸行為。 關鍵字: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戒菸團體、跨理論模式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為了解住院中重鬱症個案其主觀、客觀睡眠品質及睡眠衛生實行之狀況,並探討個案其憂鬱嚴重度、睡眠衛生實行與主客觀睡眠品質之相關性。本研究採橫斷性描述相關性研究,研究對象為台北市及縣區域醫院精神科住院重鬱症個案,研究工具採用漢氏憂鬱量表、睡眠衛生實行量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睡眠日誌、活動記錄腕錶、多項睡眠記錄器,共30個個案,將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一、100%住院重鬱症個案其主觀睡眠品質差。二、客觀睡眠方面,總睡眠時數平均為412.35分,入睡後醒來時間平均為34.17分,平均睡眠效率為84.53 %,平均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次數為2.5 次,平均 REM睡眠潛伏期為203.68分。三、住院重鬱症個案其睡眠衛生與主、客觀睡眠無統計上的顯著相關。四、住院重鬱症個案其憂鬱程度與主觀睡眠品質得分上達顯著相關(r=0.388, P<0.05)。五、住院重鬱症個案其憂鬱程度與客觀睡眠品質得分,「REM睡眠比率」(r=-0.515, P<0.01)、「階段四睡眠比率」(r=-0.373, P<0.05)上達顯著相關(r=0.388, P<0.05)。六、住院重鬱症個案其主觀睡眠品質與客觀睡眠品質無統計上的顯著相關本研究顯示憂鬱症狀與主、客觀睡眠具有相關性,建議護理人員在面對憂鬱症個案,應將心理健康評估及睡眠衛生觀念列為重鬱症照護及評估重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