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97.212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祖訓云:『譜不詳不修之、為不孝不仁也』,為謹記祖訓、發揚祖德,尊祖敬宗,敦親睦族,以發揚「南陽葉氏精神」(註一)。筆者因為三十多年前的一個意念,我從哪裡來?我的根源在哪裡?於是展開漫長的祖譜建置調查及尋根計畫。 建置祖譜看起來簡單,但真要落實還真是不容易,從開始建置祖譜時,單收集資料就會遭遇到許多的困難與不便,但還是得想辦法一一克服解決困難,祖譜粗略完成後發現,現在每年清明祭祖所祭拜的祖先是來台祖第二代,那來台 始祖祖墳在那裡沒人知道,於是又開始尋找 來台祖 祖墳及興建葉氏家族祖塔。 本研究者曾於1995年,首次前往中國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尋根,親訪葉氏開基祖 諸梁公陵園上香祭拜致意,緬懷先祖過去的豐功偉業,為後代葉氏裔孫樹立典範。 爾後在2005年再親訪 來台祖故居、詔安縣秀篆鎮隔背村,揭開了來台祖,來台二百七十年故居的面紗,也順利找到了親人。近年來又多次探訪,歷代先祖遷徙的足跡,更深切的體驗到兩岸宗祠的建築美學,與宗祠的空間文化禮儀,雖然略有不同,但大家共同的信念就是,珍惜同根同源大家都是葉家人。 因為有族譜與宗祠的存在,所以才能讓我順利依族譜資料找到宗祠,認祖歸宗。 世系明則血統正,孝惕、仁愛之心則生、世代裔孫方能尊祖敬宗,敦親睦族,承先啟後,世世代代繼續努力,把族史奉為世寶,永續重修世譜,永遠不忘光宗耀祖,威助南陽。

  • 學位論文

自2013年電影《十二夜》上映以來,越來越多人關注動物保護的議題,目前國內公立動物收容所近七成位於交通不便的地區,只有三成是鄰近都會、低密度住宅區,鄰避效應嚴重,加上動物收容所設施老舊、觀感不佳,導致民眾願意前往的意願低落,加上政府在2017年實施零撲殺政策後,民眾棄養率上升、認養率下降,壓縮所內動物居住空間與人力資源,動物收容所提供流浪動物有個「空間」暫時居住,但卻是不友善的環境,台大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教授葉力森提到:「台灣現在的社會氛圍偏向只注重『生命存在』,卻忽略了動物的『生活品質』。」   為了改善民眾對於動物收容所的不好的觀感,近年由政府推動改善公立動物收容所計畫轉型成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動保議題逐漸由「生命的存在」轉向探討「生命的教育」、「動物福利」與「居住環境的品質」。   故本研究以近年興新的創意生活產業三大核心要素「核心知識」、「高質美感、「深度體驗」來探討動物保護教育園區,以國內三家公立動物收容所與國外兩所私立動物收容所為案例,分析空間創新規劃的可能性,探討多功能空間的使用、生命教育的宣導、美感空間的環境與體驗行銷使民眾翻轉對於傳統公立動物收容所冰冷的形象。   當末端收容所的環境被友善地建立起來,經營者有明確的目的以「保護」、「教育」的方式來永久的經營動物收容所,一處結合地方特色、令人願意主動探訪、參觀、學習新知,並可以與動物互動的有趣場所,此場域從動物生命的終點轉變為起點,成為一處「家外之家」的園區。

本文將於2024/12/31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19世紀鴉片戰爭後,大規模的華人南遷至當時仍是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 為當地帶來大量勞動力,也使得華人成為當地第二大族裔。華人的大量湧入增添 了當地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時至今日,華人所開設的餐館已經遍及馬來西亞的 各大城市與小鄉鎮。 在華人傳統飲食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一種特殊的空間場域——傳統華人咖啡 店(Kopitiam),『Kopitiam』這一詞是融合了馬來語中的『咖啡』(kopi)和福 建話中的『店』(tiàm)而成的混合詞。在馬來西亞,咖啡店不只是當地人心目 中的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甚至宵夜的用餐場所,亦是家庭聚餐、朋友聚餐、 聊天、約會、談論公事的場所。此外,在馬來西亞華人傳統社交文化中有一中名 為“喝茶”的社交活動,“喝茶”即一群人相約聚會聊天,而喝茶的地點多在傳 統華人咖啡店中。傳統華人咖啡店在馬來西亞華人的生活場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 的重要角色。加上不同族裔攤主的進駐,使得這一空間場域產生多元民族融合。 但是近十幾年來,多家國際連鎖咖啡店(如星巴克)、國際連鎖飲料店(日 出茶太、黑丸)和本土連鎖咖啡廳(Paparich、Old Towm)在馬來西亞迅速崛起, 吸引年輕一代華人在選擇聚會地點或吃飯地點時多轉往上述空間聚集。年輕人的 流失使得傳統華人咖啡店的客群出現斷層,這樣的情況對傳統華人咖啡店的生意 產生了一定的衝擊。 有鑑於此,本研究將以砂拉越州詩巫市的傳統華人咖啡店為研究對象,探討 傳統華人咖啡店的空間構成與空間文化因應未來的競爭力。同時透過對傳統華人 咖啡店空間分析的結果,提供傳統華人咖啡店未來經營者空間改善策略,並契合 現代年輕人的空間美學和創新發展咖啡店在生活文化上的亮點。

  • 學位論文

各行各業皆有其專業的入門學問,基本設計課程便是設計學生進入設計科系時首先要面對的基本學科。然而,室內設計系學生面對基本設計課,學習成效如何,影響其學習成就是那些因素,是本研究積極地想探詢的。因為好的學習成就因素,將會成就下次更好的學習動機。 本硏究旨在探究室內設計系學生修習基本設計課的學習成敗歸因取向,以Weiner (1971)所提出的四項歸因為基礎,分析室內設計相關科系,修習大一基本設計課學生的歸因向度傾向。 本研究選擇國內北、中、南六所,室內設計相關科系大一學生修習基本設計課程為對象,使用多維-多項歸因量表(MMCS)作問卷施測。發放及回收問卷共474份,整體 信度Cronbach's a值介於.79〜.81(平均值=.81),並比較不同性別、不同學習背景與分析 入學方式等,個人特質是否有歸因傾向的差異,另外找尋各因素間之相關性為何。藉此了解現有室內設計大一學生,對於學業成就的歸因傾向及內、外向之相關特性。研究成果如下: (1)發現學生皆以努力、能力歸因為其成果表現的顯著影響。 (2)學生普遍不受外在性特性所影響。 (3)在學習過程中,性別、學習背景在歸因傾向上有差異性。 (4)學習過程中,入學方式在歸因傾向上沒有差異性。 (5)各歸因別上.有著交互相關性。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成果提出對於歸因別判斷及學習者於學習基本設計課程上,對於歸因别上可加強之處。期望本研究有助於了解室內設計基本設計課程歸因傾向相關主题的了解。

本文將於2024/09/06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生活在資訊快速流動的社會形態中,每天要面臨各種挑戰,這些挑戰成為我們的壓力來源,如何紓解壓力和調適生活品質已成為現代人所面臨的課題,近年來流行的「療癒」風潮便是因應壓力而產生的一種紓解方式。2013 年,台灣吹起強力療癒風,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的黃色小鴨大型裝置藝術來台、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夢我所夢展覽,以上活動都因具有療癒效果而受到喜愛,並經由媒體強力的放送與宣傳,衍生出的周邊商品也創造出相當可觀的經濟價值。   本研究以療癒系展覽為主題創作,以療癒為議題,探討在社會潮流趨勢下, 療癒如何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研究結果發現療癒系展覽在沉浸式體驗中,已經開創出另一種展覽的層次,此類展覽讓人們以紓緩壓力、注重身心靈的保健為主,目的是為了暫時轉換環境來紓解壓力,將工作上的瑣事與外在的紛擾暫時切斷,是為自己找回一份寧靜感。   本研究將展覽創作目標設計出十二間不同的療癒主題展覽,藉由故事性的沉浸式體驗,表現出展覽的療癒層面,並期望可以達到以下成果:1、瞭解療癒系文化流行成因與本質內涵。2、藉由療癒系沉浸式體驗,探討展覽的意義。3、研究各類沉浸式展覽的形式表現,尋求適宜的主題與風格,以療癒的內涵,透過展覽空間賦予本人在創作中的美感呈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使用者對住宅室內的需求已從基本的「實用」要求,更進一步提升追求空間整體美感,因此,運用家具、燈飾、 布藝、裝飾畫、花藝的安排,強調從視覺到觸覺的整合設計手法,「軟裝設計」遂應運而生。軟裝行業屬於發展起步階段,有關軟裝設計的專業著作有限,為了解「軟裝設計」相關用語名稱、定義,「軟裝設計風格」該如何表現,本研究整理國內外有關軟裝設計用語名稱、軟裝設計發展歷程、軟裝設計與室內設計之關係先予釐清,再就軟裝設計所涉及之工作範疇及工作內容進行探討,分析軟裝設計風格、分類及構成後,以室內實際個案進行「現代中式風」格軟裝設計。研究發現:「軟裝設計」是「建築」、「室內」與「硬裝」設計的衍生產物,因工作內容差異,所使用名稱也因而不同,「軟裝設計」與「硬裝設計」之整合,即為室內設計的全部。「軟裝設計風格」是綜合室內格局、動線安排、色調調整、家具陳設、藝術品搭配,以具有特征、符號、樣式的不同象徵性元素,加上燈光、色彩、材質、肌理、氣味等輔助因素所構成,不僅取決於業主個人品位,亦取決於設計師個人主觀認知。

  • 學位論文

摘要 隨著休閒時代的來臨,社會型態的改變、國人對生活品質的重視度提高,休閒產業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重要指標與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人們已從軟、硬體設備的滿足即可的時代,漸漸轉變成開始重視感覺、感性和感受。台灣合法登記的民宿共有8555家,雖然外觀不如大型旅館亮麗,不注意甚至難以察覺;房間設施不如高級飯店全面,只提供基本的用具,但是比起以往現今有各種類型的住宿提供遊客選擇,許多遊客因為重視感覺及心理療癒層面而選擇旅住特色各異的民宿而非旅館或是飯店。本研究為探索性分析,主要目的在探討民宿空間環境療癒因素和了解「對象屬性」、「壓力感知」與「療癒因子」、「環境因子」重視程度之關係及差異。研究以療癒相關文獻為架構,將民宿療癒空間分為兩大構面:「療癒因子」與「環境因子」透過相關文獻發展研究工具,在對一般大眾行問卷調查,總計有效問卷共303份,經以SPSS22.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結果顯示: 一、民宿空間環境療癒因素共有4項,包含:「環境」、「情境」、「生理療癒」、「心理療癒」。 二、不同屬性的受測者對於「壓力感知」感受、「民宿環境療癒」的重視程度及「環境因子」重視程度部分有顯著差異。 三、壓力感知對民宿環境因子(環境、情境)、民宿療癒因子(生理療癒、心理療癒)部分具有相關顯著關聯。 研究結果可提供室內設計從業人員與民宿經營者作為民宿空間環境療癒設計的參考依據,提高旅客的住宿意願。

本文將於2024/08/29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自1989年開始,開放外籍勞工來台,又在1992年正式通過「就業服務法」,明文規定可聘用移工的條件後,統計至2018年10月底,移工在台人數已超過70.3萬,直至今日近30年的時間,移工來台填補台灣基層勞力缺口,對台灣人來說,對移工的依賴程度已是不言而喻。然而,當各國的移工離開自己的國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並拼搏一個改變自己或家人命運的狀況下,移工對於居住心理層面的感受往往是被忽略的。在「台北星期天」這部電影內容中,敘述兩位菲律賓移工來台工作的生活,撿拾路邊一座被丟棄的紅色沙發,卻是他們的一個以家為中心的出發點,沙發在一個家中具「舒服」意象,舒適放鬆在一個空間中也代表了「家」的象徵。關於一個「家」的意義來說,人對於情感寄託的中心可由此衍生。本研究目的為理解受訪移工在台灣的居住狀況、探討在台灣的居住空間與家鄉的關聯性以及詮釋場所依戀的元素。本研究採用訪談法、觀察法及個案分析,針對越南、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移工共26人,作為訪談的對象,並提取其中19人作為分析對象,其移工的住宿場所,包含有工廠宿舍、醫院機構看護住所、與雇主共住住宅、自租宅。研究成果指出,移工在家鄉及來台後的居住環境與移工的心理關係,依照理論架構探討特定行為,了解受訪者會複製其慣習行為模式、融合兩地差異並衍生出新型態的行為模式。後續研究,希望能更深入探究移工的內在想法,找出移工對於「家鄉的家」及「台灣的家」之間,能更深刻呈現其空間和情感的關聯性,且不僅止對於移工本身,更要能對於其下一代的新住民做進一步或長期的觀察與追蹤。

本文將於2024/09/02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一直以來,台灣紡織代工業擁有豐富的技術及經驗。但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經濟產業的衝擊逐漸變為夕陽產業。然而,近年來經濟部將以台灣紡織代工的經驗作為優勢,開始推廣台灣自有品牌的計畫。隨著新零售的時代的興起、消費者消費心理與行為改變,使得實體店面與線上店面皆面臨困境。對台灣服裝品牌而言,多數台灣品牌為成立初期階段,缺乏品牌能見度及辨識度。故本設計論文主要探討在新零售的時代下,新零售之概念與應用於台灣服裝品牌的適用性,同時需要考量品牌定位、品牌個性等與新零售之應用相符關係。透過空間規劃,將品牌印象置入於實體空間,使消費者體驗品牌核心精神,加深消費者對於品牌認同感;再以台灣服裝品牌if&n為例,藉文獻探討、基地調查與記錄、品牌研究及設計操作等方法,為if&n找到空間與營運模式的突破點。最終歸整出:1)if&n品牌故事之消費空間體驗;2)if&n品牌與新零售之適用性等結論。藉由品牌概念店引導消費者,理解品牌理念、體驗不同消費模式。

本文將於2024/07/29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科技文明的進步帶動了「光」的表現形式,在數位影像普及以前,繪畫是唯一表現紀錄光影的方式,遠自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光與影的表現即是人們不斷探討的議題,光與影的效果處理甚至帶動一個新繪畫風格的誕生。17世紀巴洛克大師卡拉瓦喬(Caravaggio)在畫作上詮釋對於光影的嶄新手法,深刻影響同時代甚至更遠的藝術家們光影的呈現方式。另一位巴洛克大師林布蘭(Rembrandt)即受卡拉瓦喬影響,間接發展出獨特的處理方式。而隨科技文明的進步光的表現形式一直在演化,一直到現在模擬軟體的普及,渲圖軟體在室內設計產業中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環,用於模擬效果與提案、討論等。本研究將提出兩個研究問題,分別為「同為虛擬的平面視圖,過去西洋藝術繪畫中,表現光影與布料的感知意象又會為何?」 以及「同為虛擬的平面視圖,現今3D效果圖模擬的光影表現形式,不同的色溫與照度,搭配不同種布料,是否會產生相同或相異感知意象?」 基於研究問題,本論文將討論視覺感知為架構探討不同光影表現形式下,光影與布料的感知意象之異同。從本研究在第一步驟「過去」的個案研究中,以巴洛克時期畫家卡拉瓦喬與林布蘭之作品為例,歸納、整合出創作技法,並以光影形式表現與感知意象分析布料與光線。再於第二步驟暖身實驗中,透過數位渲染軟件3D模擬作為實驗環境,以不同色溫、照度與印花布料為因子,記錄並分析受測試者的感知意象,最後與專家訪談針對實驗結果給予建議,了解專家對於模擬渲染的看法。再於正式實驗模擬光影與布料表現於平面視圖的實驗,探討現代模擬出的光影與布料所產生的感知意象。最後藉此探討繪畫中的光影與現代模擬呈現之異同。結果顯示從實驗分析與畫作解析中得以發現柔光是較易產生優雅的感知情形。而經比較結果中也得以發現,現今與過去中相互對應的視覺感知皆能觀察出之間的關係,即便相同的屬性特性,亦有可能產生相同或者相異的情形,觀者透過不同的主觀意識觀看畫作可帶來豐富的感知,數位渲染產生的平面視圖亦能產生多樣性的視覺感知情形。

本文將於2024/12/31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