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40.207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論文摘要 夏宇是臺灣當代極富創造力,且跨越藝術多元畛界表現的詩人;她以流行歌詞創作維生,寫詩、為舞台劇跨刀、翻譯、出版音樂專輯、創辦詩刊,表現其為多方才華。本論文「論夏宇詩中的離散美學--以《salsa》為評析對象兼及其它」,將其創作的詩集自《備忘錄》以來,《腹語術》、《摩擦•無以名狀》、《salsa》等四本詩集加以分析佐證,歸納詩人作品所呈現的「離散」風格使夏宇成為其「離散美學」的先鋒。並在詩集作品的探討以外,旁及夏宇流行歌詞創作與其現代詩廝混拼貼的比較;各章節的呈現除以「離散」二字,表現作品為漂泊、跨越、寬廣和多元的視角,得以再重新參與文化的改造、顛覆與傳承外,更以「草莽」、「皺摺」、「黏貼」等詞彙意義來鐫刻夏宇的創作策略或書寫技巧,但對詩的作品中最內在的靈魂風景仍繫以「離散」的路徑,作為對闡釋夏宇現代詩的核心精神;並指出夏宇因其獨特的「傲慢」與「偏見」所形成的書寫風景,研擬閱讀夏宇祕術的N種配方,並尋獲彰顯夏宇作品離散美學風格的本質奠基於:藝術的母音、閱讀的品德、風格先於實驗、機遇的基調、離散的氛圍等元素,遂令詩人夏宇的離散美學意義成立。 關鍵詞:夏宇、離散、離散音拍、美學、皺摺、黏貼、詩歌與歌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東坡嘗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謂著?痋B喫酒、唱曲也。然而就東坡三百多首詞作內容來看,間有使用樂器意象者、有詠樂曲者、有詞樂妓者,本論文以「東坡詞樂器意象」為題,探討東坡詞中使用的樂器意象的指涉,樂器意象與其生平的綰合,以及其使用樂器意象的藝術表現。本論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範圍、方法和寫作架構。 第二章、意象概論:概述中國古代與當代對意象的詮釋、意象表現的效能,以便結合第三章至第五章的論述,進一步探析各種樂器所呈現的氣氛與詞人心境的結合。 第三章、彈撥類樂器意象:結合中國音樂史,探討東坡使用彈撥類樂器的詞作:分為琵琶、琴、弦及絲、箏、瑟五節,分別敘述樂器的沿革、特性,再分析使用該樂器的詞作。 第四章、吹奏類樂器意象:結合中國音樂史,探討東坡使用吹奏類樂器的詞作:分為笛、笙、管及竹、簫、角五節,分別敘述樂器的沿革、特性,再分析使用該樂器的詞作。 第五章、擊奏類樂器意象:結合中國音樂史,探討東坡使用擊奏類樂器的詞作:分為鼓、鐘、雲璈、方響四節,分別敘述樂器的沿革、特性,再分析使用該樂器的詞作。 第六章、東坡生平境遇及樂器意象之綰合:將前五章論述的部分,作全面性的結合,針對東坡的生平境遇,分為「初入仕途至自請外任杭州」、「自密至湖」、「烏臺詩案至黃州安置」、「去黃以後至自請外放定州」、「自定州以後」五節,分別比較各期樂器的使用次數及比例,進而得到各種樂器呈現的情意。 第七章、樂器意象之藝術表現:針對東坡使用樂器意象的作品進行綜合比較,探討其藝術表現。先探討樂器意象表現的形式美,再分析樂器意象表現的內容美,發掘東坡除了詠樂器外,亦有托物抒情的取向。 第八章、結論:總結以上七章的統計、分析與論述,歸納本論文對東坡詞樂器意象之研究成果,並提出對東坡音樂詞研究的未來展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以「資訊科技融入國中作文創意教學」為題,希望藉由網路超越時間、空間的特性,突破傳統以書面形式、命題作文、少數人為代表、定時定點的作文比賽,並且運用多媒體、數位學習平台融入作文教學,一方面設計多元活潑的題型類別(如情境寫作、看圖作文、文章接龍等)與豐富的示例題庫,訓練學生作文書寫能力,敘事能力、描寫能力、抒情能力、議論能力、說明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及應用文書寫能力等。一方面藉由資訊科技融入,增進教師資訊素養與運用科技的教學能力。 本研究期望能藉由運用資訊科技多媒體互動式網站,激發學生好奇、興趣及參與的動機。並鼓勵教師參與研發網路作文創意比賽模式、網路作文創新教學模式,期能激發學生之創思及實作能力,完成富有精緻創意與高實用性之創意作品。同時嘗試建立師生間多向互動,鼓勵團隊合作學習,學生自主學習。並架構創意競賽新程序,增進創意競賽內涵,擴大創意競賽參與面,推動全校性參與。一則希望老師能在研發資訊科技融入作文教學模式與教學示例中,擁有創新知識的能力。一則期望學生能由統整設計中得到語文基本寫作能力、資訊運用能力。 筆者認為作文能力不只是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而是學生智慧、知識和感情的總體表現。要提升國中語文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治本之道,除了要仰賴豐富多元的閱讀,以提升語文運用能力;並且以資訊融入教學實作為輔,引導教師設計創意性的教學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一方面鼓勵教師能夠發展兼顧培養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在資訊掛帥的時代,將語言、文字、圖像等訊息,透過電腦、資訊、網路多媒體等數位化的整合,將作文教學整體提昇,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教師若能應用資訊科技便捷性與無所不在的特點,將資訊融入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成效將更臻卓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以「《六一詞》花鳥意象研究」為論題,由《六一詞》的花鳥意象切入,將含有花鳥意象的詞作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六一詞》的獨特運材、構思和情感意蘊。全文共分八章,各章節的重點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論文研究的動機、範圍、方法及寫作架構。 第二章 意象形成的理論基礎 先作意象的探源以明其發展脈絡,再歸納中西方對意象的釋義。並由意象形成的哲學基礎、其和辭章內涵的關聯及格式塔心理學家理論的闡發,推衍出意象生成的過程。 第三章 歐陽脩的生平及《六一詞》的創作背景 概述歐陽修的生平經歷、《六一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及詞體的發展脈絡,以呈現詞作創作的背景,瞭解可能對作品產生的影響因素。 第四章 《六一詞》的主要花類意象 針對詞中個別的花意象作探討,將《六一詞》中出現的所有花意象歸納整理,依出現次數的多寡決定內容,共分成數小節依序介紹:花(紅、芳)、蓮花(荷花、芙蓉)、梅花、桃花、杏花、梨花、菊花、牡丹。每小節先介紹花種生態及特性,再做此花種的詩歌意象探源,接著逐一探討《六一詞》中出現花類意象的詞句意涵。 第五章 《六一詞》的主要鳥類意象 針對詞中個別的鳥意象作探討,將《六一詞》中出現的所有鳥意象歸納整理,依出現次數的多寡決定內容,共分成數小節依序介紹:鳥(禽)、燕、鶯(黃鸝)、鳳(鸞)、雁(鴻)、鴛鴦、鵲、鸚鵡、鷗、鷺、鸂鶒、鶴、子規。每小節先針對禽鳥釋名和簡介其生活習性,再探討其於前人詩文中出現的意象特徵,接著逐一探討《六一詞》中出現鳥類意象的詞句意涵。 第六章 《六一詞》花鳥意象的情感思想 探究歐詞中以花鳥意象為媒介,所欲傳達的主旨內涵。分為以下六節加以討論:相思、離情、閨怨、身世之感、傷春惜時、喜樂之情。 第七章 《六一詞》花鳥意象的組合及特色 就《六一詞》花鳥意象之間的聯繫入手,依並列、對比、輻輳、跳躍、承續型的意象組合方式將之作分類,探討《六一詞》花鳥意象的組合方式,並進一步探討組合方式的特色。 第八章 結論 總結以上各章所論述的研究結果,綜合歸納本論文的研究心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近十年來高中教育改革下的國語文教育,以政府教育政策奠基,論述高中國文教育的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成五章。 第一章為緒論:分成研究背景與動機、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預期成果。 第二章為近十年來高中教育政策的變革,分三節探討台灣近十年來高中相關政策的改變與實施,作為後兩章的奠基背景。 第三章為高中國文一綱多本教材析論,分五節探討高中國文的一綱多本,旨在比較主要三家版本的不同,以及審定本、部編本和九五課綱的不同變化,來對高中國文教材作一個完整的說明。 第四章為e化時代的國文資訊教育,分資訊時代下教師的因應之道、國文網站的介紹及建置、資訊融入國文教學教案三方面來探討資訊時代e化教學方法的發展。 第五章為結論:總結以上各章節的探討與論述,歸納本論文對近十年高中教育改革下的國語文教育之研究成果。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結論: 一、在九年一貫方面,希望開展學生潛能、改善生活環境、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在九五課綱方面,希望學生不僅會寫也會說,與社會接軌,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在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方面,希望全面提升國民素質、使教育機會均等、紓解升學壓力、促進五育均衡發展、激勵各高中發展特色。 二、師資培育的目的主要是確保師資的專業和品質,在評鑑規畫上,做好品質控制的把關工作,以確保專業的品質,並鼓勵優秀學子投入師資培育的行列。 三、綜合高中同時設置學術課程及職業課程,選課多元,延後分化,達成適性發展。高中職社區化提高國中生就讀社區內高中職的機會,整合社區資源,發揮學校特色,均衡發展公私立及城鄉高級中等學校教育。兩者並進,希望幫助學校轉型,並提升教育品質。 四、一綱多本國文教材內容,百家爭鳴,選文及編排體例的內涵,各有高下。部編本與審定本,以及審定本和九五課綱,不同時期的教材有其相似性與相異性。多元化的國文教材內容希望培養一個能說能寫,能獨立思考,融入日常生活,並與世界文化接軌的高中生。 五、資訊素養以及應用能力,成為現代教師所必備的基礎。要提高教師的資訊能力,必須在教師本身、電腦軟硬體設備和學校行政體系支援三方面結合,才能得到更具體而有效率的結果。 綜上所述,期望本研究能提供從事國文教學的教師ㄧ些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為學校現場教師所進行的行動研究,研究目的要規劃一個結合鄉鎮特色的國文教學方案,以滿足教師及學生的學習需要。首先,運用田野調查方式進行瑞芳地區人文和風土資源的調查,並分析瑞芳地區鄉土教學資源可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可用材料,分類規劃十個教學單元。再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課程的設計、發展、實施與評鑑;根據研究所得,提供知識的分享,以利規劃與設計本地「社區學習站」,提供結合國文課堂教學與社區戶外教學之實際經驗場所。教師在本研究計畫中,擔任課程設計、發展、實施與評鑑的角色,在此研究方案中,可探究教師在課程發展歷程中關注的重點、行動策略及專業知能。   本研究發現,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深具發展性。九年一貫課程中鄉土教育主要劃歸於社會領域的學習內涵,國文教學僅融入鄉土語言。本研究經由田野調查本地社區資源,設計十個教學活動方案融入國文教學中,發現社區中可利用之教學資源相當豐富,嘗試融合鄉土教育與國文教學,進行體驗式與情境式學習,不但能使國文知識深化與生活化,亦可教導學生如何進行田野調查,提昇自學與觀察的興趣,及更多欣賞與創作的機會,在語文能力上獲得提昇,亦能陶冶鄉土情感,在教學實施的成效上有相當正面的評價。由此,鄉土教材是豐富國文教學的寶庫,國文教學亦為達成鄉土教育的利器,兩者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學校本位課程能實際落實於國文課程中,達成「社區有教室」的理想。   本論文將此研究成果做知識與經驗的分享,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教師願意成為教學現場的「行動研究」者,探究社區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國文教學更具創意、更具生活意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提要 踏入柳學的門檻後,得以近距離地閱讀柳宗元。這位歷史巨人在文學、思想、政治、哲學、社會、歷史乃至書法等各個領域,釋放出的炫目光輝,始終使我喟歎。唐代古文運動落實了無比豐富的創作實踐,為人們從審美角度認識古文的文學特性提供了可能,韓、柳二人重視學習古文的態度和方法等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其不同處主要在於,柳宗元理論的豐富性和精密性遜於韓愈,但進步性和實用性卻略勝一籌。由於柳宗元曾在政治舞台上短暫地扮演重要角色,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於一的他,經營贈序文有合乎邏輯的思維,輔以細密的推理,參以質樸的文風,兼具進步性、現實性的美學意蘊,柳宗元之贈序文乃其心境之反映、思想之投射,在其遭逢種種磨難之後,仍能穩健掌握人生的軌跡與方向,實屬難能可貴。循其贈序文的書寫脈絡,由文字間捕捉柳宗元真正的心影與生命型態,綜觀柳宗元贈序文不論是文章的思想內涵,抑或是外在的藝術技巧,成功地擺脫了傳統的寫作方式,不為麻木的客套與隨意的敷衍,而能就題發揮中有的放矢,並講究文章技法變化,表現可圈可點,不愧是當代文壇領袖,中唐其餘各家贈序文鋒芒,盡為其所掩蓋,後人的推崇,蓋有以也。本論文是以探討柳宗元贈序文為核心,抉發其內蘊隱微指歸為旨趣,間亦旁涉中唐的特殊文化氛圍,真實地反映了唐代中葉的社會生活,從而由外延至內緣,探討柳宗元贈序文所書寫出的心靈向度與情感義蘊、藝術技巧與語言風格,進一步揭櫫了他恢弘開闊的思想藍圖,更展現了獨具匠心的文字魅力,並透過筆者的高中國文教學經驗,結合人際智慧與教學實務而成文,希冀本論文的呈現對柳宗元贈序文研究與深化國文教學有所裨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共分為緒論、本論、結論三個部份。緒論中揭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文獻分析、研究範圍、架構及方法,並說明原住民文學的界定、興起等,及拓拔斯•塔瑪匹瑪與原住民文學興起之關係與重要性。 本論的部份分成四章。第一章由拓拔斯的生平及創作背景談起,分為拓拔斯童年的部落生活、平地求學時期及行醫生涯三個時期,依時間脈絡可以了解創作者的背景及其文學養成因素;並且說明拓拔斯創作的歷程及其寫作目的。 第二章分析拓拔斯作品中的主題思想,題材以抒發原住民與漢族社會之間的衝突,並重現原住民的優質文化。在生存空間上:寫出原住民土地流失、自然生態破壞等生存權的犧牲;在經濟上:寫出娼妓問題、部落人口外流及部落觀光化等問題;也有關原漢關係:如原漢關係的轉變、異族文化的差異及漢文化中心主義所造成的傷害;有關族群形象的扭曲:族群隔閡、媒體的誤導;在身份認同上:原住民民族認同、去名與正名的掙扎;有關文化上:呈現出布農族與達悟族的文化及智慧。 而第三章探討拓拔斯在種種衝擊之下,自我的探索與調適,分析他的生命態度與布農人的處世觀點,著重在拓拔斯對於工作與金錢的價值、傳統與文明的調適、及酗酒的問題上的釐清,以內斂而反省的筆觸直指問題核心;身兼作家與醫師身份的拓拔斯,作品中對於現代醫學與巫靈禁忌、現實與理想醫療環境的衝突,及人生根底與生死問題等命題都有細膩的觀點。 第四章著重在分析作品的形式技巧與拓拔斯獨到的文句;分析其敘述與詮釋的方式、並就篇名、人物命名及意象,與人物形象的意涵做探討,再就拓拔斯的混語書寫、布農式文句、特有的時空數字概念及醫事語言加以歸納,進一步探究原住民神話的應用,以見拓拔斯獨特的文字風格與素材運用。 結論以歸納本論文研究成果。總說拓拔斯作品中題材空間、觀點、風格與體裁等的轉變,並加以歸結拓拔斯寫作的特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