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87.121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消費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建構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消費行為意圖模式,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探討態度、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範對消費行為意圖之影響。本研究以2009年3月至4月間超級籃球聯賽479名現場觀眾為研究對象,以「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消費行為意圖模式問卷」進行調查,並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以年齡介於16~25歲間,每月可消費金額在 10,000元以下之北部大專校院女性學生為主要消費族群。 二、現場觀眾對觀賞超級籃球聯賽抱持正向之態度,且受到「知覺行為控制」 的影響最大;在「主觀規範」構面中,「次群體」的規範效力大於「主群體」。 三、本研究建構之「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消費行為意圖模式」,符合各項適 配度指標之檢驗標準,其中以「知覺行為控制」最能影響觀賞超級籃球聯賽之行為意圖,其次為「態度」;「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的影響力則不顯著。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超級籃球聯賽經營者及球團應保留學生族群、開發潛在觀眾;提昇球賽精彩度,建立觀眾忠誠度;善用北高場館,平衡南北差異,吸引更多球迷進場觀賞。針對未來之研究者,可比較不同運動項目觀賞行為模式之研究,以建構更紮實之消費行為模式,提供運動賽會經營與行銷策略規劃之參考。 關鍵詞: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計畫行為理論;結構方程模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跳躍發球是一項需要精準動作時宜才能成功將球擊過網的高技能動作,有鑒於國內女子選手因跳躍發球成功率低而減少使用率,而相關文獻多著重在提升該技術的發球品質,因此希望針對跳躍發球的成敗因素進行探究。本研究以量化動作時宜為主軸,希望暸解動作與球的相互關係,透過比較站立與跳躍發球中的相關參數,探討成功與失敗發球之間的差異。以兩台每秒200幅的高速攝影機拍攝動作,並透過Kwon 3D動作分析軟體來獲取各關節點之三維資料。每種發球皆須蒐集不觸網且發進對方場地(4m X 3m)之有效區內的成功試作10次,未發過網的失敗試作次數則因人而異,但最多亦不超過10次。 實驗一以不同肩上發球方式比較不同層級兩組各六位選手間的差異,並探討一般選手肩上發球的策略與成敗因素。結果發現,肩上發球雖對一般選手較為困難,但在有效區的限制下,成功發球時宜在不同層級與發球種類間並無差異,其失敗的主因是擊球時相對高度太低且手腕在擊球瞬時的向上垂直速度太小;肩上發球時宜主要透過收臂來調整,拋球高度較高時擊球動作窗口較小容易失敗,而參與者會有個別的調整方式與失敗因素。實驗二以優秀選手進行跳躍發球並與實驗一的站立發球數據比較。結果發現,跳躍發球的成功率較站立式為低但發球速度快;受拋球高度及跳躍動作的影響,跳躍發球的動作時間窗口較小,難度較高,發球不過網的主因與站立式肩上發球類似;分析選手各自的時宜策略與失敗因素,顯示助跑期與跳躍高度是跳躍發球調整時宜的關鍵,在過程中影響的參數眾多,而且會持續進行調整,所以失敗的原因不完全相同,非單一參數造成而是相互配合下的結果。本研究結論為:1. 由於有效區的限制,成功的發球在不同技能層級與不同發球動作上皆具有動作時宜的穩定性。2. 拋球高度與跳躍反應了動作時間窗口與工作難度的關係,顯示跳躍發球對優秀選手來說是相對較困難的技術。肩上發球與跳躍發球的共同動作要素為揮臂,因此成功試作必須準確地調整揮臂以前的動作以保持揮臂的穩定性。肩上發球是利用收臂啟動的早晚與擊球預備時間來調整,而跳躍發球則是以助跑期與跳躍高度來進行調整。3. 擊球的相對高度太低與球飛出角度太小是造成發球不過網的最終原因,但形成這個原因之因素很多,建議以觀察個別選手動作特性的方式分析探討,以提供教練了解個人失敗的因素,設計訓練的方式,改進選手的發球成功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祖文特斯足球俱樂部2006年義大利甲級聯賽危機處理之個案探討 中華民國98年7月1日 研究生:吳亞函 指導老師:李建興 摘 要 世界上運動人口最多的運動為足球,據FIFA2006年官方統計,計有 2千6百萬人 從事足球活動。 曾4度於世界盃奪冠的義大利,在2006年其職業足球甲級聯賽4支球隊遭指控涉嫌操控比賽之裁判指派。本研究, 以Fink之危機處理4階段理論分析組文特斯隊(Juventus Football S.p.A)。本文主要探討內容如下:一、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醜聞案之經過。二、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組文特斯之危機處理方式。 危機爆發後,組文特斯採取幾項措施:更換並遴選新任董事及總裁,更新公司道德準則,採取法律行動及上訴,致力維持與合作夥伴與贊助商良好關係,改變組織架構與營運策略等。此次危機為祖文特斯所帶來之後遺症計有球隊降級、重要球員轉隊、收益減少與球迷減少等。降級後一年,組文特斯重回甲級聯賽。 關鍵詞:義大利足球,祖文特斯,危機處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運動、缺氧或肌肉收縮會導致腺苷單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活化而調控細胞代謝途徑之運作。AMPK能透過磷酸化內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 產生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並經由下游路徑刺激葡萄糖吸收。AMPK或eNOS基因變異也可能會影響能量代謝調控,但目前與運動方面的相關研究極少數。目的:探討耐力型運動員PRKAA2 (rs857155)、eNOS G894T與eNOS intron 4 a/b基因型分佈和一般民眾是否有差異。方法:採集國內103位曾獲得全國性比賽前三名之耐力型運動員(游泳、划船、自行車、足球、橄欖球、網球等種類)及200位一般民眾之血液DNA檢體,以聚合酶連鎖反應-限制片段長度多形性 (PCR-RFLP) 進行PRKAA2 (rs857155) 基因型分析;eNOS intron 4 a/b以聚合酶連鎖反應 (PCR) 進行基因型分析;eNOS G894T以引子展延法 (primer extension) 於變性高效能液相層析系統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進行基因型分析。最後以SPSS 12.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χ2-test,統計顯著定為α = .05。結果:網球及划船運動員帶有PRKAA2 (rs857155) C對偶基因者顯著高於對照組。eNOS intron 4 a/b基因型及對偶基因分佈頻率在優秀耐力型運動員 (aa/ab/bb=2.9/26.2/70.9%;a/b=16.0/84.0%) 與對照組間 (aa/ab/bb=1.5/15.5/83.0%;a/b=9.3/90.8%) 有顯著差異;男性優秀耐力型運動員與對照組之eNOS intron 4 a/b基因型及對偶基因分佈頻率亦有明顯差異;自行車及划船運動員帶有eNOS intron 4 a對偶基因者顯著高於對照組。eNOS intron 4 a/b與eNOS G894T之間有連鎖不平衡存在,優秀耐力型運動員帶有a對偶基因 (aa+ab) 與T對偶基因 (GT+TT) 分佈頻率顯著高於對照組。結論:eNOS intron 4 a/b基因多形性與耐力運動表現相關聯,可能是選拔優秀耐力型運動員的候選基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透過身心學(somatics)的理論基礎切入,探討高中划船選手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中之身體覺察歷程,以瞭解選手在呼吸、身體肌肉張力狀態、身體使用方式、身體異常狀況覺察、身體控制能力覺察等變化情形,此外,依選手的身體覺察能力歷程,針對此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划船選手訓練上的適用性做討論。研究方法採用行動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及訪談法,參與對象為基隆高中划船校隊共計8人(男生5人,女生3人),資料蒐集以半結構式訪談及問卷調查為主。研究期間為97年8月8日至97年10月13日,實施共9週22節(共22小時)之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研究結果發現: 一、高中划船選手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後的身體覺察能力皆呈現進步與 改善之狀態:在選手身體覺察歷程,從開始注意身體當下感覺,到可 選擇用不同的方式展現身體,最後改變模式的進行覺察。 二、課程實施方面,以選手為學習主體,用身體為出發點,藉由身體活動 探索達到身體的再教育,對於划船訓練具有參考的價值。 三、研究者獲得不少收獲與成長,應再增加及進修自我的專業知能。 關鍵詞:身心動作教育、身體覺察、划船訓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比較規律從事太極拳、健走以及沒有運動習慣中老年婦女在功能性體適能及心率變異性之差異。方法:本研究以90名年齡在55-65歲間之健康中老年婦女為研究對象。包括有規律(每週4天以上,至少每天60分鐘,持續從事超過一年以上)從事太極拳、健走以及沒有運動習慣各30名。所有受試者皆進行功能性體適能(30秒坐站、8英呎站走、6分鐘走路)檢測及心率變異性指標(低頻比例(LF%)、高頻比例(HF%)、低高頻比(HF/LF)、變異總量(TP))測量,獲得數據以SPSS 12.0 for windows統計軟體進行one-way ANOVA分析。結果:(一)功能性體適能檢測表現:太極拳組在30秒坐站、8英呎站走以及6分鐘走路表現顯著優於健走組和對照組;健走組在8英呎站走以及6分鐘走路表現顯著優於對照組(p<.05)。(二)心率變異性指標:規律運動組的平均心跳顯著低於對照組(p<.05);健走組的LF%、LF/HF表現顯著優於太極拳組和對照組(p<.05),TP顯著優於對照組(p<.05)。太極拳組的LF/HF顯著低於健走組和對照組(p<.05);HF%在各組間無顯著差異,但有太極拳組優於健走組,健走組優於對照組的趨勢。結論:規律從事太極拳和健走運動之中老年婦女,顯著擁有較佳的功能性體適能及較低的安靜心跳率。規律健走者有較高的心率變異總量(TP)及低頻比例(LF%)。規律從事太極拳者擁有較低的低頻比例(LF%)。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探討影響澎湖地區居民支持海洋運動觀光發展之因素。首先藉由文獻分析找出可能影響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及發展態度之交換因子,進而分析交換因子、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與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分為兩大階段進行,首先於2009年3月4日至4月24日,邀請11位專家學者(含學術界、官方及業界)進行專家德爾菲法,建構本研究「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調查問卷」各量表之題項;其後於同年5月15日至24日,以澎湖地區滿20歲以上之當地居民600位為研究對象,透過「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論如下: 一、澎湖地區居民囿於海洋運動觀光所帶動的經濟效益及產業發展,普遍肯定其正面價值;而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所帶來特產銷售機會的增加及外來投資的引進,亦使居民較認同其所帶來的正面評價;且對於海洋運動觀光之發展態度,表達高度的支持。 二、個人經濟收入來自海洋運動觀光產業之比例會影響其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之支持度,符合社會交換理論之原則。 三、澎湖地區居民之社會交換因子及海洋運動觀光評價各變項,與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皆達顯著水準,其中又以「價值肯定」及「正面環境衝擊」的相關情形最高,呈現中度正相關。 四、社會交換因子與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具有相當的相關情形,增強居民之社會交換因子的「權力」、「價值肯定」、「觀光依賴」及「吸引」,即可增強其對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各面向的正向衝擊評價;若滿足居民之社會交換因子的「互惠公平原則」,即可減少其對海洋運動觀光衝擊各面向的負面評價。 五、社會交換因子與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對於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其中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之「正面環境衝擊」變項之預測力最強。 基於上述結果,建議地方政府與觀光組織應盡早擬定相關辦法,減少海洋運動觀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且應使海洋運動觀光發展之利益分配符合互惠公平原則,強化居民對於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支持度。而針對未來研究,建議可以質、量並重的方式,以發掘更多社會交換因子;或是進行縱向研究,檢驗社會交換因子之解釋力,深化研究內涵。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從就讀大學非體育科系之女性排球運動績優生敘說其求學經驗與生涯發展的生命故事中,去理解其生命主題的發展脈絡;並進一步探索在重新敘說之後,她們對生涯發展的期待與想法。最後則是提出女性排球運動績優生之共同特質,進一步去理解影響其選擇生涯發展的歷程,以提供未來運動績優生做為參考。本研究對象為四位大學就讀非體育科系之女性排球運動績優生及研究者。研究方法係採用敘說研究中「整體-內容」之分析方法。經由資料之分析結果,呈現以下的研究結果與發現:研究參與者皆有學業、專長訓練及人際關係適應等方面的困擾,雖解決困擾的方式、求助的對象各有殊異,然共同的是皆以積極、勇敢的態度面對難題,使其適應大學生活並有良好的發展。回首艱苦的大學生涯,獲得的是滿足與成就。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供後續研究之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即便過去有關動作學習上的個別差異問題已廣泛的被探討 (Adams, 1987),但以心理學為基礎,探討動作學習的個別差異卻至今仍不受到重視,研究者相信從心理學層次的觀點探詢學習差異,對於研究與實務應用都有重要的啟示。在本論文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学习者在时间感上的心理与他们在自我控制学习上表现行为的关系。 研究者推論不同型態的學習者對時間的覺察方式會有所不同,而學習行為將潛意識地受到時間覺察方式的影響. 本論文聚焦於檢驗自我控制學習的個別差異,亦即受試者可以自由控制任務難度。具體而言,本研究檢驗三種不同的學習組型(上下调整形、保守型及固执型)在時間感、不同知覺時間壓力下的行為以及享樂感的差異。32位受試者皆完成歷時五天(每天50次試作)的遙遙球自我控制學習,受試者在每一次嘗試中都可以自由選擇任務難度,受試者依照他們的學習行為被劃分為三種不同的學習組型。結果顯示在完成了五天的練習後,保守型學習者在後测的当下宿命(present fatalism)較前测為低,知覺時間壓力則是隨著不同的學習類型者,而在不同天達到高峰。本研究亦觀察到在五天練習中,不同的學習類型者的行為表現有所差異。最後結果亦發現上下调整形在最後一天的練習中,有最高的享樂感得分。由於學習的個別差異可在自我控制的動作學習中被系統性地觀察,研究者認為未來研究不应將個別差異因素視為一種可容忍的變異,而應是投注更多的心力在個人偏好對動作學習的影響上,相關研究限制以及實務應用亦同時在本文中詳細討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 2009年6月 研究生:林佑儒 指導教授:施致平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立臺灣師範大體育學系(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差異情形,並分析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間之相關情形,且提出對臺師大體育系專業課程的建議。透過問卷調查,以臺師大體育系98級至101級在校大學部學生為研究對象。問卷結果採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統計分析後,針對量化結果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10名受訪者,進行訪談。將研究結果綜整討論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學生之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中,以「學習環境與設備」滿意度為最佳,其次為「教師教學」滿意度,而「課程內容」則因無法同時滿足有無教育學程者的實際需求,故滿意度較低。 二、大學階段屬於生涯探索時期,故學生對「自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情形較佳,然因學生缺乏具體的生涯實踐計畫,因此,在「生涯抉擇與規劃」發展較差。 三、不同性別、年級、入學方式及有無教育學程之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級、入學方式、個人預定就業方向及有無教育學程之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上有顯著差異。 五、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間呈現正相關,且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之「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學習環境與設備」,分別為影響生涯規劃之「自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生涯抉擇與規劃」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習滿意度、生涯規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