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29.100

旅遊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OpenAccess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研究動機與目的】台灣目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至102年底已達11.5%,共計2,694,406人,由於安康旅遊強調旅遊活動及促進身心健康兩種特性,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針對銀髮族探討宗教安康旅遊的感受。【研究方法】質性研究訪談大綱是依據Mueller and Kaufmann所提出安康旅遊模式,包括六大構面:心、身、放鬆、社會接觸、營養與健康、環境與敏感度,深度訪談對象年齡在53~73歲之間,共計4人。量性研究針對50歲以上具有宗教旅遊經驗者採用問卷調查法,實得有效問卷120份。【初步發現和結果】深度訪談分析整理出19個項目,信效度分析結果刪除9題,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將因素命名為心靈體驗(4題)、環境氣氛(3題)、健康機能(3題)。分析結果顯示南部銀髮族心靈體驗顯著高於北部,中部銀髮族健康機能顯著高於南部;銀髮族宗教安康旅遊的心靈體驗與環境氣氛會顯著影響重遊意願。【預期貢獻】學術方面可以繼續運用宗教安康旅遊量表進行相關研究,實務上旅遊業可針對銀髮族發展更多以宗教為主軸的安康旅遊活動,使其在旅遊過程身、心、靈各方面獲得更豐富的感受。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化已成為世界各國一致的趨勢,更成為全球的普世現象,在這一波全球灰色化浪潮中臺灣也逐漸邁入高齡社會。由於臺灣人口平均壽命延長、伴隨生育率下降、老化指數速度相對加快,衝擊著我國未來的社會環境結構。面對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如何使老化成為人生正面的經驗,讓高齡者同時具備持續健康、休閒活動參與及安全的生活,是促進健康老化提高生活品質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樂齡學習中心高齡者參與休閒活動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間的關係及影響為何?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主要是基於研究者對高齡者參與休閒活動的體察、研究者想要瞭解高齡者參與休閒活動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為達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中市八所樂齡學習中心的高齡學習者為抽樣調查對象,蒐集實證資料進行分析探討;研究研究結果與發現:(1)樂齡學習中心的高齡者在休閒活動的參與達到顯著水準,女性高齡者在娛樂性、運動性、社交性、技藝性顯著高於男性高齡者;(2)年齡在「55 歲至59」的高齡者在休閒活動的參與程度上顯著高「80 歲以上」的高齡者;(3)樂齡學習中心高齡者休閒活動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4)樂齡學習中心高齡者其休閒活動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具有預測力。綜合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具體的建議提供政府及樂齡學習相關單位以及高齡者參考。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近年台灣自行車騎乘活動如風起雲湧般的蔚為風潮,其中自行車環島路網的陸續興建與完成,青年單車電影「練習曲」的「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的深刻感動,促使單車環台成為激勵人心的活動。台灣許多單車製造商或團體組織趁此風潮,紛紛舉辦許多單車旅遊活動,以滿足單車騎乘人口的多樣需求,其中中華單車文化協會與臺灣自行車旅遊協會以異業結合方式,組成「台灣單車壯遊聯盟」,企圖透過單車騎乘的型態,以分時分段概念壯遊世界。該活動起始於2011年探索絲路的懷舊之旅,歷經2012年的揭開神祕阿拉伯世界的中亞騎程,2013年探訪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古國,並將於2014年完成騎向自由新世界的北美行,以四年時間分段完成壯遊世界的騎乘夢想,而參與該活動的騎士群中不乏高齡的銀髮族群。台灣現正邁向高齡化的社會,探索銀髮族的休閒體驗有助於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休閒活動,創造高齡社會的活力。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以參加自行車壯遊世界之銀髮族為對象,探索此族群在從事此項單車活動之休閒體驗。研究方法係以便利抽樣選取六名參與該活動的高齡對象;以開放式的半結構訪談大綱,透過深度訪談方式蒐集研究對象單車壯遊世界的體驗歷程,分析其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研究結果顯示:一、受訪者的休閒動機呈現多樣風貌其中包含個人特質如自我興趣與開拓展個人的世界觀,其次外在因素如深受活動主題的吸引而將其選擇為重要的休閒體驗。二、就休閒體驗而言,受訪者在參與活動的歷程中深切感受到成就感進而體驗自我充實與自我實現。而在人際互動方面強化團隊合作的概念、拓展人際網脈與成就團隊互助行為。最後這些休閒效益並轉移到其後的家庭生活,積極開展其固有的舒適生活圈。本研究對逐漸邁入高齡社會的台灣而言,如何有效的開展有積極效益的高齡休閒活動,增進高齡族群的身心健康,降低醫療成本與支出,並鼓勵其勇於實踐並完成人生夢想均有所助益。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臺灣目前有112萬身心障礙者,約占總人口數4.8%,其中又以肢體障礙者居多,加上面臨社會人口老化,提供無障礙的友善環境顯得迫切。本研究目的以探討肢體障礙者之旅遊阻礙、需求,藉以建置無障礙環境需求者的旅遊健康資源平台。首先以結構式問卷,針對年滿16歲的肢體障礙者進行立意抽樣,有效回收問卷共187份。分析方法採用描述性統計,利用平均數、標準差排序,並運用IPA(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概念,分析旅遊需求與結構性旅遊阻礙程度。研究結果顯示,擔心沒有無障礙設備的結構性阻礙最高,其次為擔心行動不便情形造成別人麻煩的人際性阻礙,與擔心身體限制無法參與旅遊活動的個人性阻礙。在設備環境上,以無障礙電梯需要程度最高,無設置的阻礙也最高;其次旅遊需求為獲得旅遊資訊、出入口平順等;旅遊阻礙程度則以交通工具無障礙設備、無障礙坡道等次之。顯示肢體障礙者最關切旅遊環境狀態。依據問卷結果,建置旅遊健康資源平台,優先將高旅遊需求與高旅遊阻礙中符合檢索範圍之「無障礙廁所」、「交通工具」、「無障礙坡道」、「出入口平順」、「無障礙電梯」、「動線寬敞」、「用餐環境座位」、「無障礙客房」列為快搜按鈕,並提供健康衛教資訊。平台設計為行動版網頁,彙整旅遊之食住行遊購娛服務,提供基本資訊,結合Google map 目標距離顯示,讓需求者能透過本平台作為外出時之資源參考,讓更多人重視無障礙旅遊活動,打造出更完整的友善服務環境。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研究動機與目的:臺灣四面環海,西濱臺灣海峽及東臨太平洋,加上中南西北各地皆有許多著名的觀光景點,因此在臺灣早已形成一股自行車環島的熱潮,除此之外,在多年前所上映的電影「練習曲」,也影響更多人願意暫時離開工作或學校,去挑戰以自己雙腳及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自行車環島的一個壯舉,而不只為一項大量耗費體力並須在行前有詳盡規劃之活動,因此本研究希望探討自行車環島旅遊參與者在環島過程前之準備工作與騎乘過程當中的自我效能為何。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半結構訪談之方式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對象為三位具有自行車環島經驗之參與者,期蒐集參與者相關經驗與資訊以瞭解自行車環島參與者自我之效能。初步發現與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皆對於是否能完成環島之活動具有相當之信心程度,雖皆未針對在體能部分做訓練,但其受到自我設定之目標影響為最大,並以希望可完成環島活動為目標且將其達成,而同伴則是另一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認為有同伴可使其較有動力及意願將環島之活動完成;另外,在規劃行程上則會參考過去具有環島經驗者之路線,並評估自身能力而調整行程。預期貢獻:希望藉由探討自行車環島旅遊參與者在環島過程當中之自我效能,瞭解其是否透過事前或騎車過程當中之準備以提升其自我效能而較易完成環島之活動,及在騎乘過程當中可對於自我能力之評估而調整其行程規劃或達成原定計畫之程度,其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希望可從事自行車環島之民眾做為心理層面之參考。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依據相關統計,台灣每年路跑賽事多達400場,踴躍的參賽人口讓跑步成為新休閒趨勢。本研究目的係探究路跑愛好者,吸引並參與跑步活動的動機?依據休閒動機中自我酬賞(self-reward)的觀點來呼應Csikszentmihalyi的「flow experience心流體驗」理論,探索動機與心流體驗兩者間的差異。研究設計應用「休閒動機量表」,計有智力性、社交性、勝任-熟練性與刺激-逃避性四個構面;「流暢體驗量表」則區分為挑戰與技巧平衡、身心合一、目標清楚、立即回饋、完全掌控、全神貫注、自我意識喪失、時間感扭曲與自我酬賞九構面;「三路徑心流感受」將跑者區分出焦慮、心流、無聊不同屬性,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蒐集。收案完成於2014-3-30New balance大型路跑賽事21K完賽後,以立意取樣方式向平日建立跑步習慣的跑者現地收案,共發放320份問卷,有效回收297份,透過SPSS20.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ANOVA及皮爾森相關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跑者在休閒動機與心流體驗各構面間皆有顯著正向相關(p<.01),心流體驗中自我酬賞與休閒動機中勝任-熟練性的相關性最大(r=.655),其次是刺激-逃避性(r=.604);時間感扭曲相較於心流其他構面與休閒動機的相關性最小。心流屬性跑者相較焦慮與無聊屬性的跑者,在心流體驗各構面上呈現顯著意義(p<.05),唯獨在「時間感扭曲」對三種屬性的跑者較不顯著(p=.083)。研究貢獻是期望透過本研究結果能提供民眾喜好跑步並持續運動的誘因,建立運動習慣,獲得健康。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繁重,芳香療法遂成為許多民眾舒緩身心的媒介,各種精油的研究也因此受到重視。但目前相關研究多是從生產萃取、市場行銷、臨床應用、單純生理面、單純心理情緒面著手,同時探討生理與心理層面並比較其間關係的研究則較少。本研究目的即以探討不同的精油氣味對大眾在1.生理:腦波及心律變異度;2.心理:情緒;3.認知:喜歡程度、熟悉程度、色彩聯想,這三個層面產生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之間彼此的交互關係。研究採用實驗法複合問卷,以生理回饋儀器及問卷作為研究工具,調查樟腦迷迭香、高地薰衣草、大西洋雪松這三種精油氣味對大眾的影響,便利取樣112人進行實驗,得有效樣本99人,每支精油33人。所得數據利用SPSS20進行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t檢定、Pearson相關、ANOVA、卡方檢定等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1.三種精油在認知(喜歡程度、熟悉程度)上並無顯著差異。色彩僅於分類為高彩度色與低彩度色2類時才顯現差異。2.三種精油在狂喜(p=.000)、喜悅(p=.004)、快樂(p=.009)這三項情緒間有顯著差異。3.在生理方面,迷迭香使HR顯著降低(p=.000),α(右、左)、β(右、左)、θ(右、左)顯著降低(p<.05),LF%顯著提高(p=.037),SDRR顯著提高(p=0.000)。薰衣草使HR 顯著降低(p=.000),腦波8 項指標皆顯著降低(p<.01),SDRR顯著提高(p=.01)。雪松使HR 顯著降低(p=.000),α(右、左)、β(右、左)、θ(左)顯著降低(p<.05),SDRR 顯著提高(p=.000),HF 顯著提高(p=.031)。但三種精油間的生理變化則無顯著差異。4.對精油的熟悉程度與「喜悅滿足」(r=.300)及「堅強自信」(r=.222)的情緒達正相關。但與生理的變化無顯著相關。5.對精油氣味的喜歡程度與「喜悅滿足」的正面情緒達到正相關(r=.646);與警覺悲傷的負面情緒為負相關(r=-.282)。6.對應「喜悅滿足」的情緒以中間色調(綠色系、紫色系)高於濁色調(棕色)達顯著差異(p=.024);對「喜悅滿足」(r=.000)及「興奮活力」(r=.019)高彩度大於低彩度顏色達顯著差異7.色彩與生理反應間顯示無差異。8.心理與生理間僅自信的情緒及右腦θ波呈正相關(r=.214)。整體而言,精油氣味對心理的影響程度大過於生理。本研究結果有助於了解精油氣味對生心理的影響,以及其間的關係,提供大眾與專業人員在選擇及使用精油時有更具體的參考。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近年來,生態旅遊逐漸受到政府及民間團體重視,而為了追求「旅遊」與「保育」之間的平衡,台灣地區於1980年開始發展生態旅遊,而在科技發展的時代中,數位學習於2000年興起一股風潮,使得許多學校透過數位教學的方式替代傳統的教學,但在資源沒落的地區卻無法隨時享受科技所帶來的幫助,進而我們希望透過電子書的普及化,為偏遠地區帶來不一樣的風貌。本研究主要希望藉由電子書的教學顯現圖文並茂的影片及內容,讓使用者能感同身受當地的景觀及文化特色,同時也能深入學習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然而對於旅客而言,可以透過此電子書讓他們參觀的不再只是媒體所報導的熱門景點,而有些為人不知的祕密花園。而經由結合電子書的生態旅遊校外教學,則可研究分析數位教學對使用者帶來的效益與影響。本研究將電子書應用於國小學童自然科生態旅遊校外教學後,有效的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並且確認學習者對數位學習的正向態度。由於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數位學習成為一種方便可行的學習模式,應用資訊技術將學習教材轉換成多元有趣的電子書,提供學習者一個有系統的學習內容,且可自我評鑑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樂趣。所以,若能將電子書廣泛應用於自然科教學,將優良的教學內容導入偏遠的鄉間弭平城鄉師資的差距,也可以藉由生態旅遊將校外教學素材帶入課室,補充都會區學生的經驗。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紅樹林生態教育館解說重遊意願及滿意度。試圖了解民眾對紅樹林生態導覽解說的期望、動機、重遊意願、喜好程度。導覽解說是將某特定區域內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特性經由各種媒體或活動方式傳達給某些特定的對象(如:遊客、學生等等)。其目的在於引起這些特定對象對當地環境之關注與瞭解,並經由欣賞與知性的瞭解,提昇較高品質的生活體驗,進而培養積極參與環境保育工作。因此探討導覽解說服務品質、滿意度及重遊意願間的關係。此研究以有參觀紅樹林生態教育館者為對象,透過網路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回收問卷190份,其有效問卷為100份。結果顯示參觀的民眾,年齡以20~35歲佔多數、教育程度以大學(專)者最多、居住地區以鄰近的台北市最多。研究結果發現,當民眾對導覽解說的滿意度越高,其重遊意願也會越高,因此建議可再加強人員教育訓練或非人員解說(解說設施)的趣味性,以提高服務品質以及民眾的重遊意願,更可積極提高生態解說的推廣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