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83.172

華岡史學/Hwa Kang Journal of the Historical Studies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研究主指,為探討漢晉時期,雄踞中國西南方大姓豪族,透過觀察難中大姓的組成原因,找出南中大姓的形成原因。但是,南中大姓,並非單一家族,而是許多大姓家族所構成,史籍中,屢屢出現四姓五子,來稱呼南中大姓。本文以南中大姓的代表「四姓」與「霍氏」作為考察對象,看待「南中大姓」在歷史舞臺上的表現與地位,進而完整勾勒出漢晉之世的南中大姓。

  • 期刊

「臣試君」是政治倫理的大變;「子試父」是家庭倫理的慘變,太子試君父更是兼具前二者之逆倫奇變。劉宋文帝元嘉三十年(543)春,劉的居「皇太子」已二十四年,為保「儲君」之地位,竟斷然試君父並畫畫位成功,踐昨改元為「太初」,此為秦皇建帝王專制政治以降,從未有的「逆倫篡弒」新史例。劉宋文帝在位三十年,史家雖譽稱為「文嘉之治」,然東宮太子無教, 致生觀靚帝位的「巫蠱陰謀」。宋文帝君臣議「廢立太子事」當斷不斷,激成元凶劉的「子試父」、「儲君試君」的畫畫試局面,致文帝、潘妃,重臣、宗室等橫死於刀下。皇三子孝武帝劉駿失寵於文帝,然適時正徵集「討蠻」大軍於磨下,遂能及時「師出有名」說服眾將,全軍轉用於討伐劉劭,並以「奉辭伐罪」為名,誅殺已登基之「太初」皇帝劉的。孝武帝劉駿代之為「孝建」皇帝,亦可謂是「臣試君」、「弟殺兄」的「伐罪式」的星星紙,又為主主獄政治寫下新史例。

  • 期刊

本文以劉禹錫的貶官詩,做為研究劉禹錫貶官經歷之媒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者,劉禹錫的貶官波折,與中唐朝臣間黨爭迭起,互為呼應,其一生近半百的為官遭遇,情如其份地,道盡中唐國勢的衰敗、君權的旁落、朝臣的結黨爭鬥。大量詩文創作,真實地保留君王的更替、朝政的興衰,國土的變化,尤其是對於遠摘的邊區紀錄,透過文字的傳播,形成一股新的觀察視野。閱讀劉禹錫的大量貶官詩,可以初步建構,中唐時期中央政府,對於地方區域控制的差異性。同時亦可藉由詩文資料輔助,逐步剝解國勢危機已露,欲振乏力的官僚群意識,而朝臣意識形態的結盟利益,間接遷引中央官員與地方官員的連緒。從連結的差異性互動中,足以觀察中央對地方的行政態度,是中唐時期中央與地方關係演繹,重要而真實的線索。綜觀劉禹錫一生,可謂傳奇。既無顯赫官階,也無彪炳戰功,然一筆寫盡中唐時期的士人心聲。以史實堆砌詩詞的內容,以真情雕琢文字的韻味,以天下懷抱蒼生的期盼,以忠誠刻學朝政的冀望。不卑不亢,理直氣長,足可與日月同存。

  • 期刊

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往往利用秋高馬肥時南侵,農業文明國家為此增加軍對防守,稱為防秋。本文主要是探討金代末年,在北方蒙古的強勢威脅下,金朝的防秋措施為何、及其侷限與付出的代價。

  • 期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軍隊的惡行要袱,在當時犯下了眾多的罪行,如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生化戰等。許多亞洲國家對於二戰時的日本不甚理解。時至今日,周遭國家不時地傳出要求日本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傷害道歉。二戰日本軍隊的核心價值在於「愛國、愛天皇」,而此種價值觀也包含了許多外在的影響與象徵因素,且在各方面要求日本軍人對天皇盡忠,對國家有所貢獻。但其「愛國心」乃源自於「日本是超越於其他亞洲國家,是引領東方反抗西方的存在」的想法,從此角度看來,〈脫亞論〉的確是後來日本走向激進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