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86.173

高雄文獻/Kaohsiung Historiography

  • OpenAccess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高雄」這個地名來自於「打狗」的轉譯,是眾所皆知的臺灣史知識,但是什麼是「打狗」,卻是一個到目前為止還是懸而未決的研究命題,早期皆圍繞在字面的意義來討論,理由在於沒有相當的史料來理解何謂「打狗」。然而隨著2000年《熱蘭遮城日誌》陸續出版,可以發現原始的高雄平原上,有一個大型部落-搭加里揚,在1635年12月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兵所消滅,基於「搭加里揚」與「打狗」有著密切的時空關係,這使得追溯搭加里揚的歷史,也開啟了建構打狗地域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利用相關史料,將搭加里揚地域分為三個時期來討論,即明代、荷蘭、明鄭,藉此來整理該地域所面對的相關研究誤區,並逐一討論其合理的答案為何。

  • 期刊
  • OpenAccess

日治時代高雄港市的發展,發軔於1900年縱貫鐵路的連通,啟動於1908,1912,1937年三次打狗築港計畫,城市計畫成熟於1936年「大高雄都市計畫」。築港計畫應用了系統工程整合模式,連帶結合抽砂填築海埔新生地打造新市街,實施都市計畫。透過鐵路、港埠建設與土地利益回收龐大建設經費,防災城市的規劃以及透過基礎建設投資帶動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的當代迄今典範。觀察1945年後「大高雄都市計畫」的實踐過程,藍圖式計畫造成公共設施保留地問題,在財務的現實主義下,「減額使用」約略修補了「大而無當」的都市計畫,但都市環境品質仍然受到相當影響。整地株式會社的「官商協力」充滿著權貴資本主義的想像深值吾人警惕。日治時代高雄港市基礎建設投資,戰後成為國民政府1953年四年經建計畫推動國家現代化的基礎。迄今影響仍然帶動著高雄的港市發展。另外,臺灣承襲日治時代中央集權的都市計畫體制,深刻影響當代地方轉型再造發展自主性和全球城市競爭力。

  • 期刊
  • OpenAccess

小港初名港仔墘,位於高雄潟湖南岸。大林蒲在今之小港區,蒲當「埔」用,即草木叢生的野地,大林蒲即為「大片草木叢生的野地」。1662年2月1日(永曆15年、順治18年12月13日),荷蘭人與鄭成功簽訂和約,退出臺灣。大林蒲經由鄭氏、清代統治,清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1895年(明治28年)4月17日,雙方簽馬關條約,清廷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本論文主要是研究日治時期的大林蒲。日治時期大林蒲行政區劃,如1895年(明治28年)6月,大林蒲隸屬臺南縣鳳山支廳,1895年(明治28年)10月21日臺灣民主國失敗,1897年(明治30年)5月,鳳山支廳升格為鳳山縣,其下分成鳳山、打狗、阿公店等11個辨務署,大林蒲隸屬鳳山縣打狗辨務署鳳山下里。日治時期因地方行政區域迭經更張,隸屬時變。關於大林蒲漁業調查,如1897年(明治30年),大林蒲庄有漁戶25戶,男90人,女84人,平均每戶約6.9人。大林蒲漁民捕的魚有烏魚、鯊魚、旗魚、烟仔魚、鐵甲魚、烏鲳魚、赤鯮魚等7種。警察官吏派出所之制度,為日本現代警察制度之獨創與核心,並深刻影響殖民地臺灣。派出所規模雖小,卻為其制度下權力運作之利器。1920年(大正9年)大林蒲警察官吏派出所管轄鳳鼻頭、大林蒲、中林子、鹽水港等地,大林蒲派出所有巡查部長、巡查共約2至4人。關於大林蒲的教育,1918年(大正7年),大林蒲新設立臺南廳大林蒲公學校(今鳳林國小)。成立第一年,只有一個班,編制內只有一位人員,廣島人土井慶一教諭(即教師)兼校長兼打鐘。今鳳林國小至今已有百年歷史。1902年(明治35年)全臺共有17處稅關監視署,大林蒲稅關監視署是其中之一處。稅關監視署是監視、查緝走私的小單位,用以嚴密檢查航行於臺灣、大陸之間的戎克船。日治時期大林蒲的醫療有「德風醫院」陳鳳苔醫師與「安生診所」吳欽炳醫師,也嘉惠鄰近的紅毛港、鳳鼻頭等地區的民眾。清代曹公舊圳的灌溉也惠及大林蒲,在大林蒲有曹公舊圳的支流大林蒲圳,昔日大林蒲居民以農業為主、漁業為輔的生活。

  • 期刊
  • OpenAccess

南島語族社會的研究顯示,原住民的起源觀念是不同概念的複合體。祖源(ancestry)概念、地方(place)概念、及人與群體相互關係,均是確認人和群體以及追溯起源的重要因素。整體而言,這些概念均隱含對過去(past)的態度:過去是可認識的,此類知識是有價值的,過去所發生的事為當前立下了一模式,且擁有使用過去的途徑(access to past)是嘗試掌控當前所必備的。幾個研究也指出,南島語族社會的起源論述包括了多元起源和多種對立範疇(如優位者/低位者、年長者/年幼者、男/女、原地形成者/外來者),當地人以口傳歷史解釋群體內部和群體之間的階序關係,起源敘事因而成了競爭優先地位和合法化政治秩序的工具。本文擬結合文獻與實地訪察,探討位在今高雄市茂林區,被學界歸類為「魯凱族下三社群」的三個里:茂林、萬山、多納,從族人眼中出發,如何看待彼此與周遭族群的互動關係,並以多納部落為例,探究平民與貴族競爭中的起源論述版本。社會階層化之後,社會內部會透過建立一套象徵分類體系來作為強化、鞏固既有社會秩序的基礎,使社會的階序化更形深化。今日多納頭目與貴族皆以「長幼有序」一詞比喻貴族與平民之間的主從關係,以及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