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86.56

台灣學誌/Monumenta Taiwanica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篇論文試圖思考美學的反叛與美學如何反叛,最重要的是希望揭顯美學維持自身一種「弱化」卻尖銳的反叛位置。論文中主要討論並串連三個面向:第一部分首先回顧台灣解嚴後的認同政治思考對於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形成的開放與侷限;第二部分將借助當代法國哲學家賈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與賈克.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關於美學政治與倫理議題的思考,他們的美學思索提供了一個非常具有洞見的感知框架,讓我們能夠藉以理解舞鶴書寫《餘生》這樣一個超越「認同書寫」的美學行動所質疑與開創的倫理提問;第三部分則進入《餘生》這部作品,藉由這部小說文本與相關評論,展開《餘生》一書虛構與見證並置的弔詭雙重性,以及這樣的雙重性對於認同政治的倫理與政治思考。這樣的美學思考是一次溫柔的反叛,如此困難卻又如此重要的反叛。

  • 期刊

本文以王幼華〈健康公寓〉(1983)與張大春〈公寓導遊〉(1986)為析論對象,試圖探究:一,為何必須倡議「八○年代都市文學」?該文類如何存在?以及存在的意義為何?二,作為「反叛」的象徵文類,所謂都市文學「嶄新」而不同於前世代的敘事觀為何?研究發現:一,就都市文學「反叛性」而言:作為宣稱「舊價值體系崩潰下所形成的解構潮流」,都市文學的形成乃是伴隨著世代論的興起而遠大於消費社會的崛起,以林燿德為首,經由「都市」、「後現代」以及「新世代」的交互論述下,都市文學的「反叛」展現於挑戰前世代「文學即寫實」的敘述美學。二,就兩篇作品的都市文學敘事觀而言:新世代作品強調敘事的斷裂、複製與跳接,強烈區隔鄉土文學世代強調「文學即真實」的線性敘事。鄉土成為必須批判的對象,都市反而成為必須投入的所在。兩篇作品差異在於〈健康公寓〉仍具有寫實與後現代兩造融合的痕跡,而〈公寓導遊〉已徹底捨棄現實、真實,全然轉向戲謔、擬仿、拼貼的後現代書寫風格。

  • 期刊

「生活風格的自我搬演」指涉藝術活動的虛假性,它在一種獨特的行銷機制中成為一種偽裝的藝術行動的結構邏輯,它將具有(日常生活)美學外貌的消費行動轉化為一種讓行動者誤以為是具有美學內涵的藝術行動,從而使具有真摯性的美學經驗成為不可能。本文將回溯Bourdieu中性化的「生活風格」概念,並藉由批判G. Schulze的「生活風格美學化」命題及導入Oevermann的「自我搬演」的理論架構,來論證「生活風格的自我搬演」此一獨特行動邏輯的結構特性。「生活風格的自我搬演」必須被視為「文化工業」運作邏輯更細緻化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