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目錄學中,與類書關係最為切近者實為總集。從唐代開始,類書編纂在類事之外加入類文部分,而類文部分的著錄與編排,正與同樣具有書鈔與類分特點的總集相似,也就引起學術界對二者類似的質疑與猶疑。不過,類書與總集雖同樣具有書鈔與類分的特點,但二者間的不同也頗為明顯,最重要的區別在於部類與錄文。總集先分文體,次列部類,並錄取全文;類書則先分部類,次列文體,僅僅是擇取文章的部分內容。但在明代以前文獻尤其是書目與類書中,類書與總集著錄的交雜仍是值得注意的現象。這一現象進而影響到了明代以降直至現代學術界對於類書與總集關係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