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239.193
  • 期刊
  • OpenAccess

中共秧歌運動之研究-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一、中共一向重視宣傳與群眾運動。抗戰後,發現秧歌可供利用,遂一步步加緊掌握、推動。 二、秧歌經中共利用後,型態上起了極大的變化。它吸收了民間歌舞、曲調、戲劇與西方話劇、音樂、舞蹈等之特點,以求豐富聲色,增多變化,適宜在各種場合演出。 三、值得注意的是秧歌劇的改造。分從表現手法、音樂、歌曲、唱詞、舞蹈、化裝、服飾、道具、大型劇、小型劇、劇情性質等方面,予以說明。 四、秧歌運動的推動,主要是依仗「魯藝」。民國三十三年春節,延安會擧辦秧歌大演。事後,「魯藝」院長周揚,會從形式到內容,一一批評,以作爲日後改進的方向。 五、文藝工作者必須向工農兵學習,努力改造自己。「魯藝」師生會作了示範:下鄉、演出、學習、改進。並集體創作出秧歌劇的樣版-「白毛女」。 六、中共暴政的實施,使曾爲中共一度成功利用的秧歌,走向沒落消解之途,預示了中共的未來。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