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03.13
  • 期刊
  • OpenAccess

索須爾與皮爾斯符號學理論研究與運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傳統符號學取向廣告文本分析大多以索頇爾(Ferdinand de Saussure)與巴特(Rolands Bathes)的理論,例如符號具與符號義,系譜軸與毗鄰軸(即表義二軸說),語言系統與言語行動(langeet parole)以及明示義與隱含義等為解析工具,而研究的方法也大多是在某篇廣告上進行不同元素的分析。這樣的研究結果往往使分析陷入一對一解釋的制約。 本文特選取索頇爾之毗鄰軸上下層意義的論述,以及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符號三位一體中的解釋義,來對多則廣告文本進行結合社會文化與歷史價值的解析,除了顯現傳(受)播者在廣告文本意義形成上的參與與影響外,同時也畫分出一般符號其指涉意義的三種真實性分類。於是表面上看似是獨立的文本組合元素分析,其實卻是結合社會判斷與理性思考的文本構意剖析。換言之,表義二軸說與解釋義研究與運用,可以協助超越一對一的對應式解釋,而成為一考量受播者可能互動過程,以及結合社會相關背景因素的廣告文本分析。

被引用紀錄


詹舒婷(2013)。網路廣告影片的病毒行銷訊息策略與敘事分析〔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0646
葉依林(2011)。文化認同、符號消費與新奢侈品購買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日系品牌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3404
張素惠(2011)。客家花布的符號消費與族群認同〔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14668
黃楹棟(2011)。建築文化符碼在台灣建築應用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5494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