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58.134
  • 期刊

嘉磷塞(glyphosate)抗藥性─(1)耐及抗嘉磷塞雜草之發生

摘要


嘉磷塞(glyphosate)為全球使用最普遍的除草劑,自市售以來20年內不曾發生抗藥性雜草,但因作物田區高頻率及經常性使用嘉磷塞,首度於1996年在澳洲小麥田出現第1個抗性草瑞士黑麥草(Lotium rigidum Gaudin)。另又因抗嘉磷塞(glyphosate-resistant, GR)作物的研發及上市,栽種面積持續大量增加,在不整地栽培及僅噴施嘉磷塞單一藥劑的雜草管理方式下,耐及抗性雜草的種類及數量快速而持續增加,至今已有23種雜草出現抗嘉磷塞生物型(biotype),其中禾本科植物即有13種,其次菊科及克科植物分別有6及2種,分布面積已超過百萬公故的抗性草有瑞士黑麥草、加拿大蓬(Conyza canadensis(L.)Cronq.)、長芒莧Amaranthus palmeri S. Wats.)及塊莖莧(A. Tuberculatus(Moq.)Sauer)等,嚴重危害作物之生產;此外,抗嘉磷塞牛筋草(Eleucine indica(L.)Gaertn.)的分布雖僅約600公畝,但此草為全球十大抗除草劑雜草之一,有至少可抗5種不同作用機制除草劑的生物型,已成為作物田區的難防治雜草。23種抗嘉磷塞雜草中以長芒莧的抗性最強,介於79~1l5倍之間。經藥毒所多年實驗證明,臺灣近10年也於果園、休耕或非耕地出現1種耐性及4種抗嘉磷塞雜草,分別為華九頭獅子草(Diclipera chinensis(L.)Juss)、牛筋草、野茼蒿(C. Sumatrensis(L.)Cronq.)、美洲假蓬(C. Bonanensis(L.)Cronq.)及繖花龍吐珠(Hedyotis corymbosa(L.)Lam),逐漸成為作物田區難防除的優勢植物。欲有效防除或控管抗嘉磷塞雜草,應從減少藥劑選汰壓力著手,針對GR作物若種植單抗品系者,需與抗不同除草劑品系者輪作,並配合輪流施用相關除草劑;若種植雙抗品系者,僅需配合輪流噴施不同除草劑。對於non-GR作物或非耕地,可輪流或混合使用不同作用機制之除草劑,另亦可配合人工、機械除草或覆蓋等物理方式除草,降低藥劑的使用量及頻度,即可避免及延緩抗性雜草的發生。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