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36
  • 期刊

免代理式應用效能管理系統(Agentless APM-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摘要


上網時如有「卡卡」的感覺時要怎麼辦?是網路問題還是後端平台問題?也許不是基礎架構設施的問題而是應用軟體的問題?應用效能管理系統就是來幫忙維運者找到問題的根源與解決之道。應用效能管理系統從終端使用者、網路、到後端平台,分析可能的執行路徑軌跡和各網段之延遲。Amazon估計每0.1秒的延遲,將損失大約1%的銷售額,以目前Amazon年銷售來說,這相當於年損失300多億台幣。即時快速找出問題的根源,並提出解決的方法是應用效能管理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Gartner將應用效能管理系統分成終端使用者體驗監控(en d-user experience monitoring),應用架構模式發掘與顯示(runtim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discovery modeling and display),用戶自訂交易事件解析(user-defined transaction profiling),應用元件深入管控(component deep-dive monitoring in application context),以及分析(analytics)五個面向 [1] 。Gartner APM Magic Quadrant也都以新興公司Dynatrace、AppDynamics、New Relic為領導廠商[2],代表APM是一個新的產業機會。IDC以自動化軟體品管(Automated software quality),網路管理(Network management),事件管理(Event management),以及效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解析應用效能管理系統的功能與市場規模[3]。如下圖所示,全球2016應用效能管理系統市場規模約34.6億美金(圖示單位是百萬美金),並預期將以CAGR 12.5%的年成長率擴大為2020年的55億美金。其中又以效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為主要成長動能。為應付多變與大量使用者的需求,大多現代軟體都採分散式結構,而應用效能管理系統主要是以儘量不改變既有應用軟體和其執行環境為首選,一般應用效能管理系統布署必須先安裝代理程式,不但費時費事,代理程式的管理在大型資料中心也是一個問題,有些效能管理系統也會更改應用軟體以安插效能或功能探針。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