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5月6日某縣市少年觀護所爆發一起集體腹瀉事件,該所當時共收容106名少年,其中62例出現發燒、嘔吐、嚴重腹瀉、與血便的症狀,5月8日檢驗結果證實此次情是由B郡志賀氏桿菌(Shigella flexneri 2a)所引起。疾病流行曲線圖及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推測,接觸感染是最主要的傳染途徑。指標病例十角名13歲收容少年,他在4月30日進入少年觀護所時已出現前述之症狀,因觀護所較特殊的作息環境,助長直接間接接觸傳染的機會,於6天之內造成60%的收容少年遭受感染。全案於7月4日結案,共經歷二個月,採撿近200例,送驗次數高達96次,檢體842件,分離出87株菌株,陽性病例累計45例。藥物敏感性試驗顯示皆離的菌株對治療用藥nalidixic acid 已產生抗藥性,後期分離菌株更有產生血清型由2a轉換為y的現象;經由質體圖譜與DNA片斷圖譜分析証實感染原來自指標病例,同時也初步排除菌株是源於南投縣仁愛鄉的可能性。5月20日開始以cefixime 口服治療5日後,仍有10例(22%)病例繼續排出病原菌,這些患者症狀皆已消失,是為無症狀的帶菌者。治療持續至7月4日,最後一例病例停止排菌現象,再經後續追蹤至8月20日,確定無新病例發生後,本事件正式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