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90.172
  • 期刊
  • OpenAccess

《水滸傳》的「忠義」內容及其問題

The "Loyalty" Content of "All Men Are Brothers" and Its Problems

摘要


《水滸傳》成書以來,其思想主題,往往言人人殊,異說紛紜。喜之者固崇為「忠義」之作,惡之者則貶為「誨盜」之尤,而隨著時代之遷異,書中的「忠義」內容,今人頗多非議者,或譏為愚忠、助紂為虐;或議為行幫道德、結伙行凶。然而,該書長久流傳於民間,為人所喜愛,不以眾多殘忍的暴力與殺戮為非,除了書中人物之品格,宜有符合民間道德觀念者之外,也與水滸故事產生於黑暗不公的時代、具有娛樂之性質,以及內涵民間深固之宿命思想有關。至於宋江歸降朝廷,終而飲酖自盡,是否即為「助紂」與「愚忠」,此宜考慮書中的徽宗形象,與宋江之襟懷。作書者原無意妖魔化宋徽宗,助紂之說難以成立;而宋江深受儒教忠義思想之影響,不為小丈夫自完之計,自盡以弭兵燹之厄,則實非愚忠之舉。

關鍵字

俠義 氣義 孝義 愚忠

參考文獻


施耐庵、羅貫中、李泉校注、張永鑫校注(1994)。彩畫本水滸全傳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施耐庵(2009)。百回本水滸傳。上海:上海書店。
李贄(2009)。焚書。北京:中華書局。
李贄(1995)。藏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金聖嘆(1986)。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