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00
  • 期刊
  • OpenAccess

無所不在的恐怖—楊德昌電影《恐怖份子》析論

摘要


《恐怖份子》(1986)是導演楊德昌的第四部電影作品,也是受到各界好評,並獲得許多中外影展大獎的一部影片,堪稱楊德昌電影事業的第一個全面性高峰期。《恐怖份子》敘事結構複雜而難以明確歸類,拍攝技巧上的現代主義,甚至跨越到後現代(主義)與知性風格醒目突出,鏡頭與剪接處理得乾淨俐落,影音配合與錯置的交互運用;就內容而言,多以冷靜、理性思辨的視野處理複雜的感性問題,尤其是針對現代都會生活中夫妻、男女朋友、朋友,乃至陌生人之間等交互關係所產生的各種面向,對虛擬、虛構、虛假的傳媒揭露,都會生活中的潛在危機,加上其多向思考性的開放結尾等的特色,使整部影片成為他創作生涯中再次出現的一種「辯證式跳躍」。本論文運用電影敘事學、電影美學和前賢所研究的成果為研究方法與參考資料,加上筆者個人的看法,針對上述的特色作全面性的探討。

參考文獻


黃建業(1995)。楊德昌電影研究。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焦雄屏(1991)。台灣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李顯杰(1999)。電影敘事學: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林奕華。楊德昌的恐怖份子。電影雙周刊。213
Barthes, Roland(1981).L'Analyse structurale du récit.Seui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