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最早收錄於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此後便乏人問津,直到明初高棅《唐詩品彙》復又收入,始見重於世。關於〈春江花月夜〉的接受過程,當今學者已有撰文論述,是以本文不再進行〈春江花月夜〉接受史的耙梳,而是進一步聚焦於明代對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接受,試圖理清明代人何以推重此詩。職此,本文將從高樣《唐詩品彙》、李攀龍《古今詩刪》的選詩標準,以及胡應麟《詩藪》、鍾惺《唐詩歸》的古詩評論,探究《春江花月夜》在明代詩學重「格調」與「真情」的背景下,如何獲得青睞。
為了持續優化網站功能與使用者體驗,本網站將Cookies分析技術用於網站營運、分析和個人化服務之目的。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