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參考(黃映慈,2010)以海灘功能的衰退作為劣化的定義,定義出四項海灘劣化評估指標:海灘侵淤、海灘垃圾、海灘設施及海灘使用者觀點,以福衛二號2005年開始的衛星影像圖、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及Google Earth探討基隆大武崙澳底海灘地區之變遷、劣化及復育情形,並運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數化功能,將沙灘從2005年到2015年的沙灘面積變化進行套疊研究,由長期衛星影像圖來看,發現漁港的興建造成當地突堤效應,使得原本沙灘逐漸被侵蝕;而短期7個月的實察來看,由濱堤線觀測出海岸線有季節性的變化,但海灘面積變化卻不明顯。近年來政府為了防止這座基隆唯一的海灘侵蝕加劇,在當地設置定砂堤及進行人工養灘工程,也使當地堤內海浪減小有保護沙灘之作用,而海灘垃圾情形也由於當地有清潔人員定期打掃而達到平衡,因此澳底海灘由原先的劣化情形逐漸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