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32.105
  • 期刊

海灘劣化與復育:以基隆澳底海灘為例

摘要


本研究參考(黃映慈,2010)以海灘功能的衰退作為劣化的定義,定義出四項海灘劣化評估指標:海灘侵淤、海灘垃圾、海灘設施及海灘使用者觀點,以福衛二號2005年開始的衛星影像圖、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及Google Earth探討基隆大武崙澳底海灘地區之變遷、劣化及復育情形,並運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數化功能,將沙灘從2005年到2015年的沙灘面積變化進行套疊研究,由長期衛星影像圖來看,發現漁港的興建造成當地突堤效應,使得原本沙灘逐漸被侵蝕;而短期7個月的實察來看,由濱堤線觀測出海岸線有季節性的變化,但海灘面積變化卻不明顯。近年來政府為了防止這座基隆唯一的海灘侵蝕加劇,在當地設置定砂堤及進行人工養灘工程,也使當地堤內海浪減小有保護沙灘之作用,而海灘垃圾情形也由於當地有清潔人員定期打掃而達到平衡,因此澳底海灘由原先的劣化情形逐漸轉佳。

參考文獻


大紀元 (2005) 葡萄牙使用監視器全天候監控海灘侵蝕現象,http://www.epochtimes.com/b5/5/1/4/n769109.htm。下載日期:[2005.12.24]
中央通信社 (2014) 採砂和不當消波塊是殺手,http://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524-1/201401310012-1.aspx。下載日期:[2016.01.09]
王益昌(2005)。外木山與大武崙漁港多功能利用及鄰近海岸休閒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
王揚傑、李忠一 ( 2 0 1 6 ) 新北奪命溪流 1 0 年46人溺斃,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15000350-260107。下載日期:[2016.05.15]
王晴玲 (2005) 錢堆‧沙灘,我們的島,http://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9%8C%A2%E5%A0%86%E2%80%A7%E6%B2%99%E7%81%98#sthash.0jkHGUcJ.dpbs。下載日期:[2015.12.2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