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鈞處居晚明此一時代,泰州學派將陽明思想往民間傳遞的時候,顏氏以其特有的簡單化、平民化、神秘化、團體化的宗教氣質,更深刻的影響著市井小民的思想,可以說顏鈞的思想是他自己說的「庸中學大」「心為最庸」,過去的思想研究,往往以顏鈞是王學的狂禪,非禮教所能束縛的這些話加以否定,這其實也是顏鈞對於儒家所作的一種更深的改造,顏鈞的思想繼承了王陽明的思想特色,旨在擺脫「理」的束縛,認為要自作主人,他常突顯神秘的覺悟經驗與直覺感受,並不太長篇大論作學理分析,於是很具有宗教性,如顏鈞的悟道過程主張閉關悟道、凝神主一,流通一身的氣機。重視養生,十分重視一己的身心性命,簡直像是佛道的修行方法,顏鈞在對治慾望方面只求掌握心體,其他都經常擺脫。顏鈞認為欲望若要真探尋其源頭,應在心靈,不在形軀,一味制欲最多只是解決身體欲求的問題,未能由根本著手,如此修養的工夫手段便應集中於心靈,這是他很獨特的思想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