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253.166
  • 期刊

憨山德清《老子道德經解》的詮釋向度

Hanshan Deqing's interpret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the "Tao Te Ching"

摘要


憨山德清(1546-1623)被尊為「曹溪中興祖師」,謫粵期間完成《老子道德經解》。他有意識地融通三教,通過「由悟自心而悟聖人之心;取其文不取其意;融通三教、兼涉經史」的詮釋方法,將解老之作,轉以為一種經典詮釋的方法論及踐行佛法的工夫論,在晚明三教會通思潮下,具有「貫通道識,理解與證悟合一的詮釋實踐」、「經世利生,朝向大乘佛教的詮釋轉化」之特出價值。獨此憨山式的定錨論斷,卻也不免造成老學和佛學相磨震盪時各自的義理滑失,不得不察。憨山解老宣教的歷程,可視為他施不厭普,修道總持的「春意繁花」,由憨山整治曹禪,使大鑒之道,行意粵地,並觀其解老作品,頗可得證其「教理實修、解行並重」,「三教歸一、經世濟生」之德,憨山以經綸為教,兼容外道的詮釋創造,志在弘法,延續慧命的用心,值得敬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