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於2017年世界研討會所發表的牙周炎分類,不僅是描述疾病的嚴重度與範圍,也同時涵蓋了疾病複雜的程度以及個體本身的風險因素,並冀望此疾病分類能與預防/治療的方式相連結。因此,需要發展具有實證醫學的臨床準則以提供治療牙周炎的建議。目的:本計畫旨在發展治療第一期到第三期牙周炎的S3等級臨床治療準則(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PG)。材料與方法:此S3等級臨床治療準則的訂立,是由歐洲牙周聯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Periodontology; EFP)所發起,依據德國醫學科學協會的方法學準則以及建議的評估方式制定級別(GRADE)。歷程包含整合了15個專門委託的系統性回顧研究,並經由各領域的專家及學者評估與議題相關文獻之證據力的品質與強度,以達成具體的共識與推薦。結果:此S3等級臨床治療準則透過預先設立之逐步(pre-established stepwise)模式,依據疾病的期別及對應不同治療目標進行探討以達成共識,主要目標如下:i)行為模式改變,牙齦上生物膜(supragingival biofilm)、牙齦發炎、以及風險控制。ii)牙齦上及牙齦下操作,伴隨輔助性治療之適用性。iii)不同的牙周手術方式。iv)必要之支持性牙周照護以延長治療效果。結論:這個S3等級臨床治療準則依據現有的證據力,提供了在考量臨床治療現場、健康系統能量、公共衛生決策以及公眾觀感下,現今最有效的牙周炎與維持健康齒列的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