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83.96
  • 期刊
  • OpenAccess
  • Ahead-of-Print

遠紅外線於末梢血循的應用

本篇文章尚未正式出版,請點選「收藏」跟進後續出版資訊!

摘要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指出這類型病人逐年倍增,在臨床醫學上的處理並不容易且十分棘手,因此這樣的趨勢不容忽視。根據文獻指出遠紅外線作用於生物體表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改善微血管循環不良等作用,然而大多數實驗多以周邊血循有問題之患者做為研究對象,往往忽略了健康人所產生的效應,故本研究將利用遠紅外線發光體所組成的軟墊,針對一般健康人在使用該儀器後觀察其末梢血循溫度變化與血循之關聯性,實驗所得到的數據則使用SPSS軟體分析探討其照射遠紅外線前後之數值差異。並檢視接受遠紅外線光能軟墊照射後帶來的影響。本次研究使用之遠紅外線光能軟墊型號為MFPP-01,軟墊的尺寸為360x160mm,其所發光的面積為130x120mm。光強度:遠紅外線放射率>99%;紅光公率1-2mW/cm2,發光面積:130x120mm,波長:連續輸出遠紅外線2-22μm、紅光0.63μm±0.01μm。研究結果發現,在使用遠紅外線光能軟墊後,受試者的皮表溫度在設定的溫度區間中皆有顯著上升,且溫度上升最高值落在照射20分鐘時,而15到20分鐘這區間為溫度上升之閥值,故可以推斷,照射遠紅外線不管時間的長短皆能使末梢溫度上升,然而由於人體的恆溫機制,在照射遠紅外線上並不會因時間越長越有效,因此本研究亦量化照射時間建議在照射遠紅外線時,將照射時長設定在15-20分鐘,不但能有效增加末梢溫度,同時也不用擔心因照射時間過長而產生燙傷的風險。在「上醫治未病」的概念下,本研究數據將可以提供遠紅外線光能軟墊促進末梢血循的可行性及量化照射的時間,來得到最佳的照射效果,利用遠紅外線促進末梢血循的概念,未來將可運用在末梢血循病變的初期來避免後續所帶來的嚴重併發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