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223.25
  • 期刊

美國蘋果公司權益型獎酬制度之研究

摘要


西元2000年美國高科技產業泡沫化,造成證券市場股價大跌,全球證券市場亦逐漸邁入空頭,不僅僅投資大眾遭受空前的損失,各大上市、櫃公司員工手中持有之認股選擇權(stock options),因其認購價格已高於市場價格,而無執行實益,也間接的遭受波及,此長期以來為各大企業用以延攬或留任優秀人才之員工獎酬工具,瞬間失去魅力。各大企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為了保障員工權益,也開始思考改以其他類型之權益獎酬機制替代行之有年之員工認股選擇權。西元2003年7月8日,高科技龍頭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宣布,該公司將自西元2003年9月起不再採取發放員工認股選擇權,改以發放員工限制性股票作為該公司新的員工獎酬政策。雖然某些科技大廠宣稱微軟的改變並不會影響該公司既有的員工認股選擇權計畫,但微軟所採取之員工獎酬新制,對於其他科技大廠確實也產生了某程度之影響。又近年來美國受次貸風暴影響,全國經濟明顯衰退,許多大企業之盈餘減少,但許多公司的高階管理人員卻仍然領取巨額的薪酬,以致一般大眾開始質疑政府或企業針對這些依獲利標準發放之高階管理人員薪酬,是否應予以適當的修正或限制。此外,之前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偵查上市公司之員工權益型獎酬發放作業,發現超過200家公司涉及股價回溯利益之弊端,除部分參與規劃者必須面對司法審判,公司及受益員工亦必須面對稅務處罰及補稅等問題,其中尤其以身居美國科技業龍頭之蘋果公司涉案特別受各界矚目。由於近年來美國科技大老蘋果公司在高科技產業泡沫化之際,仍能不斷創新以致該公司股價節節升高,除因公司能持續投入研發推出新產品之外,管理團隊的績效表現亦不容忽視,而該公司對高階管理人員之禮遇,加上該公司近年來身陷股票選擇權醜聞風暴,是本文特別選擇該公司之權益型獎酬制度,作為個案分析之討論基礎,期能從中汲取其經驗。首先,除簡要介紹美國蘋果公司之發展過程,進而探討其員工權益型獎酬制度外,並以其最大競爭對手-微軟公司-所採取之員工權益型獎酬制度進行比較。其次,一則討論針對美國國內高階管理人員薪酬之爭議,二則檢視蘋果公司所採員工認股選擇權引發之股價回溯弊端,以提供我國未來高科技產業規劃員工權益型獎酬計畫之殷鑑。尤其是蘋果公司與微軟公司兩大高科技產業之龍頭,雖先後皆將限制性股票(限制員工權利股份)納入員工權益型獎酬計畫,但其發放對象卻不相同,前者主要針對高階管理者,後者則針對全部公司員工,其利弊得失亦可作為我國高科技業者在員工分紅費用化後,規劃員工權益型獎酬制度之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王志誠、葛冠琳(2007)。美國微軟公司員工獎酬新制之研究。財稅研究。39(5),89-113。
Nick Wingfield, Will a $199 iPohone Win Over the Massed?, WALL STREET JOURNAL, June 10, 2008, B1
吳日君,iPhone 3G 下月上市,世界日報,2008 年6 月10 日,A2
陳景清, iPhone 3G 亮相 199 美元震撼價,中時電子報, 2008 年6 月11 日, available at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11/4/10zcx.html(last visited June 11, 2008)
Apple Inc., Wikipedia, available 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ple_Inc.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