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56
  • 期刊

圖利罪爭議問題-以「不法利益」為中心

The Controversy of Intent to Unlawful Profits-Focusing on Unlawful Gains

摘要


本文以學者與實務見解,對修正前後之圖利罪的本質、構成要件及其不法利益比較分析,以便清楚圖利罪應屬違背職務行為之瀆職罪,「圖利」應為主觀要素,而違背職務為客觀行為,獲得利益與否應屬於行為結果之單純客觀事實,始能表彰圖利罪應有之不法內涵。縱如現行條文改採結果犯之立法模式,法院於每一個案仍須面對「所獲利益內容為何」?以及「利益是否須為不法」?之判斷,而不法利益性質屬「未來能夠獲取利益」的一種期待,若獲利結果尚未實現或無法計算其具體金額者,則應計算其「替代價值」,替代價值之計算,若涉及專業,法院可指定鑑定人輔助其做判斷。

參考文獻


王振興(1994)。刑法分則實用。台北:自版。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1997)。《「洗錢防制法案」》,台北:立法院秘書處。
立法院公報(1999/10)。第88卷,第41期。
吳天雲(2009)。追徵內線交易犯罪所得之計算時點與方法。台灣法學雜誌。124,103-117。
吳天雲(2010)。沒收犯罪所得的課題與展望(博士論文)。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

延伸閱讀